顧育豹

聯合國總部座落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島第一大道42街至48街之間。這塊地原屬于洛克非勒家庭,“二戰”后以年租1美元租給聯合國使用。從此,這塊土地便是國際領土。聯合國大廈共40層,若上上下下走一遍,簡直像走進迷宮里一般。倒不是樓內的結構復雜,而是聯合國總部內各個機構的名稱全部采用英文縮寫,讓人一時摸不清頭腦。比如“歐洲經濟委員會”的英文速寫為“ECE”等。
在大樓二層有間房號為“C座209”的房間,別看它僅有八、九平方米,卻是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專門磋商室。每逢世界上發生大事急事,常任理事國各級官員的磋商便會跟著時代的脈搏,變得頻繁無比。這時,C座209室猶如“急診室”,格外引人注目。
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這種磋商,通常由其中一國擔任協調員,按中、美、俄、英、法的次序輪流“坐莊”,每國任期3個月。由于安理會的“活兒”常常十萬火急,常任理事國經常需要及時進行“短平快”的碰頭。只要一個國家有要求,磋商便會隨時在“急診室”舉行。大家一般都會開門見山,閑話少談,直奔主題。能夠議出共識,就按此貫徹落實;暫時談不攏,也不必心急上火,下回再繼續磋商。安理會一些重大的決議草案或主席聲明稿,通常由常任理事國事先磋商并達成一定共識后,才拿到全體會議上討論。這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因“急診室”非凡,一些媒體的記者削尖了腦袋,設法混進聯合國大樓內,將攝像機直接架在C座209室的出口處,同步獵取五國大使的動靜。一些文字記者則各有“絕招”,手握微型數碼錄音機,尾隨五國大使及其助手,見縫插針地偷偷搜尋第一手資料。有時,外交官們一不留神,就陷進了記者們的天羅地網。
在常任理事國當中,北京離紐約的路程最遠,旅行費用最高。每次,我國外長前往紐約開會,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有時甚至只能在紐約待上一天,吃一頓午餐即返。有人開玩笑說:“要折算起來,中國外長在C座209室的午餐,是五國外長中最昂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