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菁

在全球再掀魔法風暴之際,“哈系列”作者J.K.羅琳卻依舊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作為全世界惟一靠寫書躋身《福布斯》億萬美元富豪榜的人,這位當今知名度最高的女作家與第二任丈夫及3個孩子在英國愛丁堡深居簡出,極少在社交場合露面。
比女王更富有的平民作家
如今,這位曾經靠救濟金度日,住貧民公寓的單身母親已然比英國女王更富有。她輾轉于愛丁堡、佩思郡和倫敦的私家豪宅,在圍墻和攝像頭的保護下悠然度夏。
羅琳從不帶孩子出席任何公眾場合,甚至很少給他們照相,以免孩子們受到騷擾。
羅琳偶爾也會冒險徒步出行,而且不帶保鏢——為了不引人注目。在愛丁堡人僅有幾次“發現”羅琳的印象中,這位“哈利·波特之母”總是裹著一件長及腳踝的風衣,舊絨帽的帽沿壓得很低,遮住一頭醒目的金發。她就這樣逛逛熟食店,或只是到處走走,扎進人堆就不見了。
保持低調在羅琳是一種本性。她很少外出社交,從不參加任何炫酷派對,只是有時去親友家中共進晚餐。在某一次類似的私人聚會中,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尼爾·穆瑞。兩人于2001年圣誕節結了婚,新家是羅琳買下的第一棟豪宅——佩思郡泰河河畔價值100萬英鎊的19世紀別墅。
現在他們有了更多的家,包括愛丁堡的一座聯體別墅和倫敦肯辛頓大道上價值525萬英鎊的6層公寓。但穆瑞顯然和羅琳一樣渴望尋常生活。盡管這位默默無聞的醫生娶到了全英國最富有的女人,他仍然每天去愛丁堡一所公立醫院上班;懶得做飯時,便帶著妻子去附近的比薩店打發晚餐。
靈感降臨晚點的火車
1965年,羅琳出生在英格蘭的小鎮上,在大學讀完法語文學專業后,來到倫敦,在人權組織當過一陣翻譯秘書。一次,羅琳搭乘火車從曼徹斯特趕回倫敦,由于晚點車廂擁擠不堪,她偶然瞥見窗外一個站在風中的瘦弱男孩——靈感從天而降。
“我幾乎從6歲起就不停地寫故事,卻不曾為一個念頭那樣興奮過,”羅琳在一篇自傳中寫道,“可我當時竟然沒有帶筆,又不好意思開口向別人借。我只好坐著靜靜地想,一個瘦削、黑發、戴著眼鏡、有著與生俱來的魔法卻不自知的小男孩在我腦中越來越清晰。”4個小時后火車到站,《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主要人物和大致框架已了然于胸。從那一天的午飯開始,“哈利·波特”在紙上誕生并日夜成長起來。
“直到1990年12月30日,一件事永遠改變了我和哈利的世界。”羅琳深愛的母親在被多重硬化癥折磨10年后,時年45歲離開了人世。陷入悲痛和絕望中的羅琳離開英國來到葡萄牙波爾圖,在一家語言學校找了一份教授英語的工作,希望一切從頭開始。早已寫就的小說手稿也被放在一邊重新寫起。
全新的哈利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有著更曲折神奇的經歷。羅琳認為,正是在葡萄牙的最初幾個星期,她寫下了自己最鐘愛的篇章,“其中哈利對已故雙親的感受尤其真實而深沉。”兩年后,羅琳嫁給了當地電視臺記者喬希·阿蘭蒂斯。盡管這段婚姻只維持了兩年,卻帶給羅琳“一生中最美好的禮物和哈利·波特故事的第一位聆聽者——女兒杰西卡。”
一生中最重要的來信
失敗的婚姻使羅琳決定結束異鄉漂泊。1994年冬天,她帶著l歲的杰西卡回到愛丁堡,在妹妹戴安娜家附近租下一間貧民公寓。為了完成小說羅琳沒再工作,僅靠每周69英鎊的國家救濟金維持生活,每月在信箱里收到賬單的日子就是世界末日。在近乎山窮水盡的困厄中,這位單身母親寫出了最浪漫最動人的童話。
“只要杰西卡在搖籃里一睡著,我就沖進離家最近的咖啡館,發瘋一樣地寫起來,”羅琳在自傳中寫道,“回到家再一個字一個字地從打字機里敲出來,每晚如此。有時我真恨這本書,卻又不可救藥地愛著它。”有人甚至透露,她之所以在這家名叫尼科爾森的咖啡館寫作,是因為家里連暖氣都沒有。當時的她只有一個念頭:把小說寫完,能出版最好,不能出版也權當一無所有的母親送給女兒的禮物。
書寫成之后,羅琳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頭三章裝進一只漂亮的文件夾,滿懷期待地寄給一位圖書代理人。但沒過幾天,郵件幾乎原封不動地被退了回來。羅琳嘗試的第二位圖書代理人總算寫來了回信——現已被她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來信,盡管只有兩句話:他有興趣看一看其余的書稿。
很快,這位名叫克里斯多弗的代理人便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他一連向8家出版商推薦《哈利·波特》卻屢屢遭拒。直到一年后,1996年8月,倫敦的布魯斯伯利出版商愿意為此書支付2500英鎊稿酬——給如今日均收入25萬英鎊的羅琳。
每一集小說都在刷新紀錄
在羅琳的網站上,她回憶了自己在電話中得知小說被布魯斯伯利錄取的那一刻。“我幾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說我的書要出版了?我愚蠢地問道,‘它真的要出版了?掛掉電話,我又叫又跳。正在高腳椅子里玩一只茶杯的杰西卡,萬分驚恐地看著我。”
從那一天起,《哈利·波特》以62種語言,在200個國家售出 2.65億冊,為它一文不名的作者贏得5.76億英鎊和多于任何一位作家的文學獎項。
每一集小說的問世都在刷新出版史上的紀錄。第五集《哈利·波特與鳳凰令》首發24小時內在英國售出180萬冊,成為有史以來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
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巫師甚至拯救了已被遺忘的英國電影。前三部由小說翻拍的哈利·波特電影席卷全球,票房收入高達13.5億英鎊。
影片取景的古老城堡也成了旅游熱點。當年的尼科爾森咖啡館也跟著出了名——現在那里已變成一家名叫“燒烤大王”的中餐館,據說羅琳仍會偶爾重游故地尋找感覺。
在小說第一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第一頁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將知道他的名字。”這句不可一世的預言已經毋庸置疑地實現——對于書中化腐朽為神奇的小英雄哈利,也對于化苦難為奇跡的創造者羅琳。
(高 萍摘自《上海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