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10月24日,由作家出版社、山西省作家協會、得一文化產業集團聯合舉辦的《四季人生—寓真抒情詩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太原舉行。來自北京和山西的詩人評論家70余人參加,與會者以寓真詩歌創作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為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茲將研討會中發言及書面發言的主要內容整理發表,以饗讀者。
吉迪馬加(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首先我代表中國作協、中國詩歌學會,對寓真抒情詩選集《四季人生》首發式暨研討會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詩友,對寓真幾十年來在詩歌方面的執著追求,為文學獻身的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中國詩歌創作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刻,新詩已走過了九十年的發展歷史。中華詩詞淵遠流長,這使我們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們是一個詩的民族,有詩歌傳統的民族。我們又正處在一個歷史變革的時代,整個歷史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人民在進行偉大實踐,詩歌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對于我們當代詩人來說,應該作出一個回答。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寓真同志的作品無論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的探索上,在語言的試驗上,都表現了中國詩人的氣派,這應該說是寓真作出的突出貢獻。今天研討的主題是寓真詩詞的傳統繼承與創新,新詩與舊體詩交融溝通與借鑒,這個題目很好。作為詩友我讀寓真的詩有幾點感受,一是整個創作體現了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土地的兒子,這是所有詩人的生命原素,如果離開了養育他的文化歷史,詩人不會寫出優秀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看,詩人的骨子里有著對人生、對人民、對土地、對時代的真情。一個詩人要保持一生的創作激情,就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現在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當前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物化的東西是很多的。但寓真的詩中所表達的始終是一個真正詩人的思想情愫,是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可以說是從骨子里流露出來他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再一點從詩的美學角度來說,寓真的詩意、語言、靈感、意象,都值得研討,他寫過新詩,又寫舊體詩,作了很多探索和嘗試?,F在許多外國人都在研究唐詩宋詞,如何學習唐宋詩詞,如何創造出人民喜聞樂見、有時代氣派的詩歌,讀了寓真的詩對我們都有借鑒作用。第三點我還認為這本《四季人生》是一本編年史,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一代人的心路歷程,與我們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不管詩中有多少憂患,都對國家的希望充滿信念,充滿美好理想。這樣的作品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是對社會進步起到促進作用的,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何西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2001年在北京召開的寓真詩詞研討會上,我對寓真的詩講了三個字:一個是“真”,一個是“官”,一個是“雨”(意象)。今天我講幾點:第一是詩和情感的問題。中國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要害是“情”。中國詩學中最初提出“詩言志”,東漢班固在《漢書》里還是承襲著“詩言志,歌永言”之說。到魏晉時代出現了向“詩緣情”說的轉變。寓真詩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情”,他認為情是詩歌的靈魂,這一點值得注意。第二是關于詩的繼承與創新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帶有理論性的問題。上個世紀詩詞創作質量最高影響最大的應當首推毛澤東,他的詩詞中的氣象是前無古人的。我覺得寓真詩詞也受了毛澤東的影響?,F代作家中,田漢、郭沫若古體詩寫得很不錯,俞平伯晚年主要是寫古體詩,我覺得中國古體詩能寫得相當好,這也可以看出古典詩的生命力?!段男牡颀垺r序篇》講到古今情理,寓真詩中的情與古詩人是貫通的,比如他受屈原的影響。寓真在山西朔州毒酒案后寫出的那首詩非常好,“多少民家永世哀”,這種哀民生的情,說明屈原詩的傳統在寓真的詩里是活著的。白居易對他影響也很大,白居易這位中唐時期關心國事的大詩人,他的影響能在山西現在作家中體現出來是難能可貴的。有傳統又能寫出新意,我覺得寓真寫出了他的心聲。第三個問題是舊體與新詩的關系。何其芳提出新舊結合,他主張格律詩,并寫現代格律詩,為當時文壇展開了一場大戰。在他的詩中能讀出古典詩的氣韻和修養,比如他的《為少男少女們歌唱》。還有流沙河的《故園雜詠》,余光中的《鄉愁》等,詩中的古典氣韻是顯而易見的。再看《四季人生》,寓真的詩、詞、曲中,詩高于其它,律詩又高于絕句,有的一開始就對仗,這很難得。他不贊成“帶著鐐銬跳舞”的說法,他覺得只要能找到感覺就能寫出來。由此可見他對古典詩的修養。還有用典,大部分人用得很露,暗用典是很難的,而他的詩里用暗典、很含蓄。古典詩平仄難,對仗難,但最難的是作者能否在通篇中將情感表現出來,形成一種境界一種氛圍來感染讀者,寓真的詩就做到了這點。如他的《遙念》:“卻將思念寄何處,漫舞楊花又晚春”就很有嚼頭,受蘇東坡的影響,蘇東坡曾流放海南,由此形成了聯想的空間,是一種很深沉的聯想??傊矣X得寓真的詩寫得很好,讓我感受到傳統只有活在現實的創作中才是活著的傳統,否則傳統是僵死的。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寓真的詩寫得非常好,他寫人和人的相遇,相交,離別,那種感覺抓得特別準。相遇是生命的起源。人與人相遇后的感情在寓真詩中寫得特別好。相遇必然跟隨著別離,寓真抓住了這一點,相遇和離別寫得很有感觸。他作為一個法官也要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法心和詩心都含著我與他的關系。與人相遇也是詩與法相交的點,在他的詩中,法心與詩心的結合是非常好的。他的漂散的經歷,使我想起我的父輩,他們在時代的命運里漂流。這本詩集不僅是詩的記錄,更是人生的記錄,記載著一個普通中國人所走的漫長的人生道路,這種心路歷程的記載是彌足珍貴的東西。這是非常大的價值。與詩相遇也是生命里的一種緣分。一個美術家曾對我講到明清的青花瓷極為珍貴,而現在仿制的那種贗品雖然很像,卻有一種“賊光”。后來我在觀看模特大賽時,看到中外模特都很漂亮,但感到一些中國模特的眼睛里缺少某種溫靜,似有一種“賊光”,那是一種物欲的光。沒有“賊光”的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本《四季人生》就讓我看到了一個沒有“賊光”的世界,沒有“賊光”的詩,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的真情。
唐曉渡(作家出版社編審):
我首先要表示敬意,寓真在詩歌低迷的時候寫出了大量的詩作,讀后很有體會,也讀到了他本人。寓真是一個大法官,高級干部,在繁忙公務之余進行詩歌創作,非常可貴。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國家元首,讓所有官員都去讀詩,這樣可以凈化社會,至少不會有那么多貪官污吏。關于新舊體詩的區別,我覺得舊體詩表達新的思想感情難度很大。中國新文學的主將倡導白話文、白話詩,但他們私下還是寫舊詩。寓真說他是將古典韻律融入了新的詩情,這是有難度的。寓真的詩是凝神的,不像那些附庸風雅的人空眼無光、不聚神。最好的是他的律詩,感覺有老杜韻味,關心國是民瘼。七律模式是宇宙模式,使詩人在非常小的篇幅中容納非常大的構想。許多寫自由詩的人把自由二字用得太廉價了,舊體詩能給予人許多啟發,包括對漢語的發揮。詩歌確實應該把傳統打通,作為一種更豐厚的資源使用。
張陵(《文藝報》副總編):
寓真是代表性詩人之一,舊體詩已成為山西文藝創作的重要方面。我比較喜歡寓真那些寫景寫農村寫人生的詩,不大喜歡把工作方面的東西放到舊體詩里。舊體詩一定要保持它的古意,這既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如國畫,畫山水多,畫現代建筑和人物很少,因為要保持它的古意。把古意寫活是非常難的,國畫很多,但新意很少,它不像油畫,不能把時尚的東西融到里面。現在看來寫舊體詩的要超過新詩,這是一種趨勢,寫舊體詩可能更會有突破性?,F在舊體詩在反映當代社會這方面我覺得還沒有一個時代性改變。寓真的詩為舊體詩的創作開拓了一個前景,從他的詩里能看出他在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王干(《中華文學選刊》主編):
我第一次參加古體詩的研討會。對寓真詩的研討,我想到三個問題:一是法官為何要寫詩,二是為何要寫古體詩,三是為什么寫得那么真摯。寓真先生一個法官與詩人之間怎么找到一種平衡,我覺得很不容易。古典詩詞從新文化運動以來,一直作為新詩的敵人、對立面而存在,與新詩是對抗的。但古典詩非但沒有消亡,而且現在日益興旺,我想這可能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聯系。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已不是夢想,中國要向世界呈獻我們自己的東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作品出臺。我今天參加寓真詩詞研討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古典詩詞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一個符號。詩人為什么要寫古典詩詞,是為我們國家偉大復興做準備。
汪國真(中國藝術研究院詩人):
山西文化淵源流長,寓真寫出了優秀的詩篇,我覺得他得益于山西深厚的文化。我曾經說過,規律是大技巧,技巧是小規律。詩也有規律,從流傳下來的優秀詩人詩篇看,大體有三個特點:一是通俗易懂,二是能引起人的共鳴,三是能經得起品味。寓真的詩就有這些特點,三個特點都具備。看了他的詩能引起我的共鳴,文字也很得體。這說明他是按著詩的規律去寫詩的。不像有的人寫得花里胡哨。寓真的詩第一他繼承了山西歷史文化的傳統,第二能把握詩的一般規律,繼承了歷史淵源文化,也繼承了詩歌的傳統。
韓玉峰(原山西省文聯副主席):
我讀了寓真的《四季人生》,心靈受到很大震撼。我喜歡他的詩,也喜歡他每一輯詩后面附的散文。他的散文寫的也偈詩,讀他的散文像讀他的詩一樣,有很多人生領悟。四季人生都是情,這是寓真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春夏秋冬都離不開一個情字,他不寫公務只寫感情,這是他詩集的一大特征。我喜歡他寫父母的詩,感情真摯。也喜歡他寫農村的、山水的、愛情的詩,是那樣至善至美。更值得贊美的是對人民的感情,詩與人民情相切。我相信寓真會在文學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李旦初(山西大學文學教授,省詩詞學會副會長):
寓真的詩情真、景美、意遠,其中飽含著民族意識,懷古思今,從中讓人感受到了人氣、才氣、靈氣,也體現了他對民族詩歌傳統的繼承與發展?!吨腥A詩詞》發表了寓真的一篇論文,題為《為中華詩詞百年之冤翻案—兼論中華詩詞是現代文學的一個重要門類》,他為中華詩詞大聲疾呼。中華詩詞一要正名,不能再叫舊詩,當代詩詞也是新詩,寓真的詩詞完全是現代化的。二要入史,文學史中沒有當代人寫出的詩詞,勢必影響它的文學地位,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中華詩詞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潞潞(山西作協文學院副院長):
寓真的詩給我最大的一個突出感受,就是他詩中的人格魅力。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我讀詩非常看重詩中的心靈交匯和語言的精到。寓真有一個赤子之心,是一個真的詩人。在他的人生閱歷中不管遇到什么情境,都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這是非常可貴的。從他的詩里,我看到了一個詩人的最基本的素質,正是從這點上我非常敬重他。另外,從他的詩里還能看到詩體的魅力。舊體詩有形式的魅力,能使你深入到這種魅力中間。就我的理解而言,兩千年前的詩歌與現代的詩歌沒有本質的改變,最開始就有了音樂節奏,還有審美情趣,詩人的個人魅力,這些是詩歌最基本的元素,最古老最本質的東西。古代詩人李白那些不朽詩篇的內在本質的東西也是他的人格魅力。詩歌的元素沒變化,變化的是形式。在上世紀初,中西文化交鋒是非常激烈的。新詩從誕生之初就沒有自己的形式,所以借用了西文翻譯過來的形式,這種形式是不完美的。中國詩歌是個淵源流長的大河,新詩和舊詩間不應有隔閡。我們要從傳統詩的形式中繼承其淵源流長的東西。必須注重詩的形式,新詩的形式從來就不是完美的。如果把詩歌的基本原素取消那就不存在詩歌了,不要把詩歌庸俗化。這是我讀寓真詩引發的思考。寓真的一首新詩《父輩》寫得非常好:“父輩前額的深深的皺紋/其實是一部厚厚的史書/那里寫的可不只是一個人的幾十年的歷史/從中能讀出很古老的/甚至是人類最原始的信息……”古典詩就是新詩的父輩。
焦祖堯(原山西作協主席):
寓真的詩寫得非常好,從他的詩里能看到人性的一面。他的詩是活的,體現出他的人格美。我覺得寓真的創作很有意義,祝愿他今后創作出更新更好的詩歌。
武正國(山西省詩詞學會會長):
新詩和舊體詩應是互相融合,互相接近,都應當是反映中國當代的,反映我們人民的喜怒哀樂。希望通過新詩和舊體詩人的共同努力,創作出更適應中國當代的詩作。寓真的詩好,人格也好,沒有好的人格就寫不出好詩來。他作為法官,堅持寫詩,值得大家敬重和學習。為此我有一詩相贈:“開庭不忘國徽懸,法鑄公心金石堅,暇日吟壇傾肺俯,民情民意最纏綿。”
周所同(《詩刊》雜志編審):
有兩點感受。一、人品與作品的一致?!叭似分鍧?,決定作品之高下”。讀寓真的詩,對這一點感受尤深。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在一個優秀詩人那里,人品與作品一致是必須的,它突出的是個性特點,體現的是一種與他人區別開來的力量,唯有如此,其作品才有可能達到高度的和諧與完美。因為,詩寫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語言與技巧這些屬于藝術范疇的因素,已經退到次要的位置;決定作品之高下的就是人格,人格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一個詩人在面對善惡、是非、正邪、美丑、以及功名利祿時,如何認知、選擇、取舍和評判這些不得不面對的東西時,詩人的價值觀、哲學背景、精神向度以及做人的良知,所有這些與詩人靈魂、人性深處最隱秘、最閃光、最起決定因素的人格力量就會突現出來。換句話說,好的藝術作品必須具備兩個車輪,一個是技巧的輪子,另一個是思想的輪子,前者形而下,后者形而上,二者缺一不可,這就是藝術的辯證法。在寓真的《四季人生》集子中,達到如此境界或高度的作品很多,恕不一一列舉。二、藝術追求與現實生活中姿態的一致。讀寓真的詩,常常為他詩中的那些與時代、生活、與人民近距離關注與凝神的作品所打動。他雖然身居重要領導崗位,但他來自農村,來自生活底層的那顆心沒有變,依然保持著平民本色。是否可以這樣說,寓真是在舍棄了可能的浮華之后,才獲得并真正開始了他的藝術追求和創作?因為,一個詩人只有眼光向下、心靈向下、姿態向下,他才有可能聽到生活底層的聲音,老百姓及蕓蕓眾生的聲音,真正源于生活的聲音。對于一個詩人而言,這十分重要,寓真詩集中那些質樸、淳厚、善良、自然、大氣、內心充滿關切與悲憫的詩篇,正是他的藝術追求與現實生活姿態保持高度一致的結晶。他的詩是血液流動的詩,眼淚浸潤的詩,心潮涌動的詩,因真情流露而不干枯,因實感充沛而不強說閑愁。
張不代(山西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寓真是詩人,也是大法官,他任省政委副書記時,當時我還在青年報刊社工作,在他的具體過問下合作主辦過一段《法制文摘》雜志,這本雜志月發行量高時達到78萬份。他對如何辦好這本刊物,提出過一些非常明確的思想,其中就有真正引導人民群眾提高當家作主的意識、行使人民民主權利,為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為民主與法治的推進提供一些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材料。這使我想到,寓真寫的詩與他的一種民本意識不無關系。解讀寓真的詩,民本意識也許就是一把重要的鑰匙。無論從思想性角度講還是藝術性角度講,作為他的詩的讀者,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我的心弦的那是一只什么樣的手?對寓真在舊體詩藝術方面的成就,我雖不甚了了,但作為讀他的詩已很長時間的一個讀者,是可以通過作品對我的感動而體驗到的。在我看來,寓真的詩既是中國舊體中的新詩,也是中國新詩中的舊體詩。假如把詩看作是一瓶酒的話,寓真的詩感動我的,至少在我本人的意識里,并不是那些個精巧精致的瓶子,而是酒本身的濃度、純度在感動我征服我醉我。而這些酒的濃度、純度的形成,也許那些精巧精致的瓶子起得作用功不可沒,但我以為,真正起作用的是靠民本思想在內的,人性的糧食釀制的結果。他的詩歌真正感動人征服人的,同時也真正成就他的詩名的,是他無論在作為普通人時,無論在作為小官時,還是現在作為大官時,那種始終保持如一的人性的靈魂和人格的力量。這種人性的東西猶如原子核,通過詩人高超的藝術方式,產生濃縮與裂變,形成詩作品中的張力、吸引力、感召力、幅射力、感染力。
寓真:上面專家和詩友的發言,令我感動,感悟。寫詩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感悟生活的過程,今天又有新的感悟。我原來想聽聽大家對于我的這種詩體的看法,現在我已悟出詩體并不重要。大家能從詩中看出我是農民的兒子,土地的兒子,這才是最重要的,這最使我感動。不要去管它是什么詩體,是新體或舊體,甚至不必刻意去作詩。只要對生養自己的人民和土地永遠熾熱著赤子之心,這就是詩,真正的詩。今天給予我的這一啟示,對我今后寫詩,對我今后的人生,都非常重要。我將牢記朋友們的鼓勵和啟迪,繼續完善我的四季人生。衷心感謝朋友們,愿我們為促進詩歌的繁榮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