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百強
任何物質生產和生活的內容及其方式的進步,總是伴隨著人的思想和觀念的進步。企業的發展,經濟形態的轉變,也同樣不能離開思想的不斷解放和觀念的不斷更新。科學技術即將把世界經濟由工業經濟時代或資源經濟時代帶到知識經濟時代。在現階段,誰能首先轉變思想觀念,誰就可能抓住社會大變革時期的寶貴機遇而迅速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對于傳統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產,觀念的創新必然是一個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但是,觀念的創新,對企業的發展又是十分關鍵的,無論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還是管理創新等,都是以觀念創新為先導的。否則,觀念落后,抱殘守缺,企業的一切創新也就無從談起。
觀念創新首先要打敗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企業也是一樣,企業的管理思想是企業管理者思想的體現。企業能否拋棄以前的思想而重新建立一種新的思想,取決于企業管理者思想更新的程度。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階段,需要經營管理者將以前的思想加以修正并接納很多新的思想,等于給管理者做了一次“洗腦”手術,也等于給企業來了一次“洗腦”手術。
觀念創新的基礎在于有效學習。在農業社會強調經濟的積累,強調向過去學習;工業社會強調實際問題的解決,強調向現實學習;現在和未來的知識經濟社會,應當強調理性的指導,強調面向未來的學習。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通過學習獲得技術上的更新和提高還不是最為重要,首要的在于通過學習產生超前的觀念并實現已有觀念的突破。
企業的發展,無論是個體的企業還是作為整體的企業集團,都不能離開經營思想的不斷解放和經營觀念的不斷更新。在現階段,國有企業迫切需要樹立以下幾種觀念:
一、知識價值的觀念。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創造財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機器、設備、原料,而在一種更為重要的資源———知識。技術和人的智力勞動的作用成為創造財富更為有效的因素,知識的價值更有效更直接地體現出來。企業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不重視知識,不尊重科學,不尊重人才,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難逃失敗的厄運。
二、人力資本的觀念。舒爾茨在《人力資本》一書中指出,人力資本是通過人力投資而形成的資本,對人的投資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勞動力國內外遷移的支出,這些支出形成了人力資本。
現代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一定素質的勞動者,而且需要超出常人的、高素質的綜合智能,它是用豐富的人才資本優勢、代替物質資本、自然資源和技術的優勢。
三、新的競爭觀念。由于電子技術的發展,信息與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縮短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特別是國內外企業之間,以及他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隨著生產的國際化、市場的國際化、消費的國際化,使眾多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內外市場的開拓與先進技術的引進和利用。具有全球意識的國際化經營與競爭觀念,是每個企業必須具有的思想。
新的競爭觀念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企業應該有“不創新,就死亡”的觀念。現今社會是一個很注重效率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企業都在追逐效率,企業效率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存亡。
四、追求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存在的本質要求。企業發展應當是持續性和階段性的,因而企業內部支持發展的各種要素也應當具有可接替、可繼承、可發展的梯隊結構。支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部梯隊系統有:第一,具備市場拓展功能的替代型產品技術梯隊;第二,具備開發和運用知識功能的層次型人力資源梯隊;第三,具備把握和運作企業內外資源功能的后繼型領導能力梯隊;第四,具備穩定與推進結合功能的多維型企業文化體系,包括管理機制、價值觀念、文化傳統等。
就現實情況而言,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企業領導能力。企業的主管部門應把企業的領導能力建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考核企業領導效能既要根據當期的企業運作績效,也必須考慮前期領導行為對后期運作的影響及其結果。考核企業“一把手”的領導能力和領導效益,也要考慮他對后繼性領導能力的關注、培養以及實際成效。
五、具有建設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的觀念。企業未來的文化與形象建設,主要應在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致力于企業價值觀的塑造。因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的核心是企業價值觀,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的核心是企業的理念識別系統。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廣大職工對客觀事物,對自己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意義的總看法和總評價,是勞動者的價值觀念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沉積。它對構成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的諸多要素起著導向和決定的作用。沒有正確價值觀的企業,就像沒有靈魂的人一樣。二是格外突出本企業的氣質個性。企業的經營有特色、產品有特性、管理有氣質,才能使廣大消費者感知到與其他企業的差別,自立于國內外市場。
(作者單位:銅川礦務局玉華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