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燕 薛 偉
美國的《經濟展望》雜志認為:未來10年,最成功、最有市場潛力的并非是汽車、電視機或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
在中國,豆腐一直是家常菜肴的主角之一,烹飪方法有多種,所以,在食譜上以豆腐為材料的名菜也特別多,其中川菜“麻婆豆腐”更是中外聞名。日本人愛吃中國豆腐,已人盡皆知。如今,日本人在豆腐中加入了新鮮菜汁,這種“綠色豆腐”既好看,也更具營養價值。在德國,許多人已習慣用豆腐烹制中國風味的“蝦仁豆腐”、“菜花豆腐湯”等。近年來,很多美國人特別喜歡吃成都的“麻婆豆腐”和“沙鍋豆腐”。豆腐已被他們公認為是“最佳食品”和“植物肉”。
祖國醫學早已指出,豆腐具有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生津潤燥、補虛養血之功效,適用于赤眼、消渴、瀉痢等。根據“醫食同源、藥食同源”理論,豆腐制成菜肴可以防治多種疾病,如蔥白、淡豆豉和豆腐湯可治感冒;川貝燉豆腐可治咳嗽;紅糖煮豆腐可治胃潰瘍;木耳燒豆腐可治便秘;泥鰍煮豆腐可治肝炎;蘑菇炒豆腐可降低血脂;薺菜拌豆腐能降低血壓;雪里蕻燒豆腐可治冠心病;魚頭燒豆腐可治神經衰弱。據測定,每100克豆腐含鈣量為140~160毫克;豆腐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質比較高的,含量為45%左右,脂肪含量占20%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為30%左右;豆腐同時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含有動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等。
目前研究還證實,豆腐有抗氧化的功效,其所含的植物雌激素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使其不被氧化破壞。經常食用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血管系統被氧化破壞,另外,這些雌激素還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而豐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比攝入動物性食品或雞蛋來補養、健腦,豆腐都有極大的優勢,豆腐在健腦的同時,所含的豆固醇還抑制了膽固醇的攝入。20世紀70年代,美國醫學界就發現大豆蛋白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效果,能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所以,大豆蛋白恰到好處地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保護了血管細胞,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大豆還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大豆中所含的蛋白酶抑制素、肌醇六磷酸酶、植物固醇,分別具有抑制乳腺癌、皮膚癌、膀胱癌、結腸癌、肺癌、胰腺癌、口腔癌的效果,特別是大豆富含的異黃酮被確認為是最理想的抗癌物質。專家初步判斷認為,亞洲國家結腸癌患者較少,可能與吃豆腐、喝豆漿有關。
豆腐最大的優點是一般人都可以食用。豆腐中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還要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對齲齒或胃腸能力降低的人,豆腐是最理想的食品。豆腐中所含的脂肪是植物性的,不含膽固醇,也是動脈硬化和心臟病患者的美食。另外,豆腐含碳水化合物極少,最適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以及婦女保健美容食用。對于腦力工作者和經常加夜班的人也非常適用。
下面介紹幾款以豆腐為主要原料,與其他食物搭配,營養價值有所增高的菜肴。
豆腐和魚配,營養可加倍。豆腐蛋氨酸含量較少,而魚類含量非常豐富,相對苯丙氨酸卻比較少,而豆腐中則含量較高。這兩者合起來吃,可以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從而提高營養價值。由于豆腐含鈣量較多,而魚中含維生素D,兩者合吃,借助魚體內維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因此,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孕婦食用。
豆腐配肉、蛋,營養高過半。豆腐雖含豐富的蛋白質,但缺少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單獨燒菜,蛋白質的利用率則很低。如果將豆腐和其他的肉類、蛋類食物搭配,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質的營養利用率。
豆腐配海帶,加碘又補鈣。豆腐及其大豆制品,能補充人體需要的優質蛋白質、卵磷脂、亞油酸、維生素B1、維生素E、鈣、鐵等。豆腐中還含有多種皂角甙,能阻止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抑制脂肪吸收,促進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進碘的排泄,容易引起碘的缺乏。海帶含碘豐富,將豆腐與海帶一起烹調,是十分合理的搭配。
豆腐配蘿卜,身體不受拙。豆腐屬植物蛋白,多食會引起消化不良。蘿卜,特別是白蘿卜的消化功能強,若與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被人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