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們中文老師收作文的時候,必有奇文振聾發(fā)聵,醍醐灌頂。本學期第一奇文乃是:大學是天然的婚姻介紹所。
作者正念大二,一年的大學生活讓他總結出偉大定律:國家辟出一大塊空地,將一伙初出茅廬的小子和一群情竇初開的丫頭關在一起,顯然有所圖謀,世上哪還有如此大規(guī)模、長達4年的相親派對?爹媽們誰不希望孩子喜結良緣,早生貴子?所以這事符合全人類的集體愿望。
80世代人居然還有大張旗鼓以結婚為目的戀愛,令我刮目相看。遙想我念大學那會,生活中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戀愛被視為洪水猛獸,嚴令禁止。“積極分子”專門組成學生自治糾察隊,每當大伙忙于晚自習或者見周公,他們犧牲寶貴的學習和休息時間,躡手躡腳潛行于黑暗的角落,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發(fā)現(xiàn)目標,手電驟亮,灼灼光束將兩個骯臟的靈魂牢牢攝住。學校通告欄的內容因此常有常新。
大學里,其實學生不僅要完成學業(yè),更要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度過成人禮。可能現(xiàn)在有人吸取了自己當年被手電筒照亮的教訓,突然想出辦法:與其批評記過開除,上綱上線上手段,不如因勢利導,爭取學業(yè)愛情雙豐收。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中不乏大學期間戀愛成婚者,可見愛情與學習絕非天敵。為愛情當?shù)魧W業(yè)的人,多數(shù)心志不定,不壞在這件事上就壞在那件事上。實際上,在我們辦公室,除我之外,其他三人都與大學時的相好結婚,大搞“近親”繁殖,怪不得他們對給“學生結婚權利”的政策百般擁護。
現(xiàn)在的新新人類,其實比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我們有主見。他們追求的是戀愛的花,并非結婚的果。他們要的是結婚的可能性,并沒有忘掉婚姻的現(xiàn)實性。搞不好叫他們在30歲之前結婚,人家還跟你急:生得丑,爹媽的錯;行得土,罪無可恕。
去年,內地為大學生能否結婚一事炒得熱火朝天之時,俗人竇文濤在節(jié)目里不能免俗地提及此事。話音剛落,嘉賓一梁文道,香港文化斗士,非常詫異地問:“為什么不能結婚?”嘉賓二孟廣美,臺灣模特兒,也非常詫異地問:“為什么不能結婚?”本想為內地辯解幾句的竇文濤立刻崩潰。日前頒發(fā)的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解禁,大學生結婚不再需要獲得學校同意。大學是天然的婚姻介紹所這句話就接近真理了。依我這愛趕熱鬧的人士來看,大有必要在校規(guī)中增加一條:凡是在大學期間對上眼的夫妻,結婚時應邀請全校教師赴宴,且一律不收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