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寫過一篇《更衣記》,講不同時代里旗袍如何變來變去。張愛玲自己,就是那個時代衣著大膽、出門艷驚四座的女人。她同時代的錢鐘書不能容忍她衣飾上的古怪出奇,他“很不以為然,說張愛玲近視,又不肯戴眼鏡,總是瞇著眼,又喜歡穿怪里怪氣的衣服,還不如蘇青樸實些……”已經是張愛玲了,旁人評價起來,著眼點也不是她的成就,而是她的面相和打扮,這簡直就是女人之于衣服的宿命。
其實今天看起來,張愛玲有點冤枉。雖然文字特立獨行,至今仍有傳奇的光芒,但在衣裝方面,實在有限的很,因為她不過是把旗袍改長修短,人家是細細鑲滾邊,而她用辮子粗的鑲邊鑲滾,以及花色再大膽些而已。比起今天很多與你擦肩而過的時髦女子,那實在是太保守的改造。看來在服裝這件事上,也是時代不饒人。
《西游記》里“雨潤紅姿嬌且嫩”的杏花仙子,色誘唐僧時,應該是把自己最好的行頭穿上身的,卻不料作者時代所限,對女人衣裳的見識也有限,不過讓仙女“穿一件煙里火比甲輕衣,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而如果要施耐庵來寫一個仙女,也許不過是讓她穿上蔥綠裙子,逢上數九寒冬,一不小心還會讓仙女穿上小襖綿裙,與潘金蓮們渾無二致。
看來,沒有哪一個小說家能夠脫逃時代的印記讓自己筆下女主角穿得更超前一些。
這方面還是曹雪芹聰明。黛玉是有《紅樓夢》幾百年以來,中國文人心目中的世外仙姝。這樣一個詩意的靈魂,給她套上怎樣的衣衫才不至于毀了文人們的綺夢?想來曹雪芹最終沒有這個自信下筆,選擇了讓林妹妹的服飾空缺,僅僅在眾人一起大雪中賞紅梅一段虛虛寫了她的厚外套。于是,寶釵有家常的不新不舊的衣裳,湘云有穿上更顯身段的男裝,香菱有弄臟了的裙子,晴雯有伶俐的小襖,尤三姐有性感的抹胸……惟有林妹妹,只有風露清愁,不見紅裝綠袖。
通常,對衣衫的品味不自信的作家,會讓筆下人物穿著云山霧罩,不知所以。
比如瓊瑤。她寫書里女主角的穿著,都寫得很不老實。比如常見的套路是“一身純白”,頂多是鑲了點兒水鉆。但細細想來,上下都白的衣服,能穿好看了的,實在不多。所以瓊瑤的影視片里往往并不能按書里的套路出拳,服裝師們只好把當時那個年代的時髦衣服拿來改裝,所以七十年代瓊瑤電影里的女主角并不個個白衣飄飄,她們穿著緊繃繃的小襯衣和大喇叭褲,成為那個時代時尚的領路人。
亦舒小說里這方面倒是很寫實,連衣服的牌子都能告訴你。不過也別當真,和此刻那些有物質癖的寫手們一樣,那不過是為了襯托男女主人公的高貴品味,穿上好看與否已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