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寶盒》在卞之琳一九三五年出版的《魚目集》中名列篇首,批評家李健吾曾撰文評論此詩,可惜被詩人認為“全錯”。李健吾以為“圓寶”是一個名詞,認為“圓寶盒象征現時”,但卻都被詩人一一否定了。因為詩人認為“圓”是最完整的形象,最基本的形象。“圓寶盒”則象征“心得”,“道”,“知”,“悟”,并將其命名為理智之美(beauty of in-telligence)(關于《魚目集》)。詩人的這種認識脫胎于佛教對于“圓”的理解。佛教認為,圓相圓滿無缺,是一切形狀中最美的形狀。天臺宗經典《輔行》謂: “圓者全也,……即圓全無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