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情節
情節就是指事情的變化和經過,它是記事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節清楚了,作文時的思路也就清楚了,頭腦中的東西不再是“一大片”,而是“一條線”。
(一)按順序寫,情節要連貫、完整。
寫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發展的過程交代清楚,使記敘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一般都包括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果四個部分。
(二)突出“變”字,寫出情節的發展。
寫事情發展的過程,不能安排四個小段,像答題似的把四個部分一個一個地列出來,而要抓住重點,不但要寫出情節的發展,重要的是要寫出情節的變化。
當人們回憶往事時,容易覺得一切事情都那么順順當當地過去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生活中一帆風順的事實在是太少了。我們要做成一件事,或遇到自然界的干擾,或受到社會的影響,或遭到家庭的阻撓,這是想躲也躲不開的。而事情往往就是在遭遇困難、阻力,克服困難、阻力,再遭遇困難、阻力,再克服困難、阻力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變化、發展的。記事文章,就要這樣充分而真實地反映生活本身的這一特點。只有抓住重點情節,分層次去寫,突出變化,才能調動讀者的好奇心,從而使讀者興趣盎然地把文章讀下去。
二、記情形
什么是“情形”?情形是指事物呈現出來的樣子。
寫好情形是寫好記事文章很關鍵的一環。下面是一次作文課上兩個學生寫下的“擦黑板”片段。
▲只見小華開始擦了。擦呀擦,擦呀擦,費了好大的勁,終于擦干凈了。
▲只見小華挽起袖子,拿過抹布,小心地浸入水里。“呵,有點冷。”小華不由得皺了一下眉。接著,他拎起抹布,用力絞了絞,再把抹布展開,攤平在手心,然后往黑板上一貼,一上一下有順序地擦了起來。“嘿,這一點是啥?”小華將抹布調到左手,用右手大拇指的指甲用力地摳了起來。漸漸地,小華臉上露出了笑容。
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把這兩個片段作一番比較,雖然兩個同學寫的內容完全一樣,寫的情形也一樣,然而他們寫出的文章質量卻完全不一樣。為什么呢?因為前者不知道什么是情形,更不知道怎樣寫好情形。
“挽、拿、浸、拎、絞、展、攤”這幾個動詞,把一連串的動作刻畫得清清楚楚。
“呵,有點冷。”“嘿,這一點是啥?”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得真真切切。
“皺了一下眉。”“露出了笑容。”人物的神態歷歷在目。
這些詞語,如同一個個放大鏡頭,把當時的畫面立體、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什么是情形?這就是情形。
寫好情形,可以使文章中每一個情節的內容更加具體、充實,從而能展開篇幅,不必再為“無話可說”而感到發愁了。而且,把人物和環境具體細致、繪聲繪色地寫出來,會使讀者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文章中記的事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記情感
我們平時說話也好,寫文章也罷,都有情感在里面。無論話多話少,都會有意無意地流露出感情。可以說,一篇文章有沒有真情實感,是評價文章寫得是否好的一個重要條件。
那么,如何在記事文章中寫出真情實感呢?
(一)首先要把自己寫進去。
一位作家在談創作體會時說:“我的作品引起讀者落淚的地方,正是我流著眼淚寫出來的。”一般地講,所見、所聞和所感在文章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自己首先被見到的、聽到的事物和人物感動了,才能寫出感染別人的好文章來。
在敘事的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當作旁觀者就事論事、簡單地把事情再現一次。場面轟轟烈烈,情節扣人心弦,“我”卻袖手旁觀、無動于衷,這樣的話,文章豈不成了空殼子,“我”豈不成了一個木頭人了嗎?所以,應該把自己寫進去,把真情實感融進去,有感而發。
(二)要把這些詞寫實———啊、呸、嘿……
這幾個詞都是嘆詞,它們用來表示強烈的感情。
所謂把這些詞寫實,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把這些詞所包含的豐富、強烈的感情寫完整,而不是空喊;二是指所抒發的情感要真實。
生活中有喜怒哀樂,作文就要真實自然地反映,從而與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記下情節,記細情形,記實情感,我們的記事文章就言之有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