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的惡果,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開始后,“左”傾領導人又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在連續突破國民黨軍隊布置的四道封鎖線之后,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撤離根據地時的8.6萬多人銳減到3萬多人。在嚴酷的事實面前,黨和紅軍內部對錯誤領導的不滿并要求加以改換的情緒愈益明顯。這時,蔣介石又調兵遣將,企圖使中央紅軍陷入其布下的羅網。在這緊急關頭,毛澤東同志建議放棄在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挺進。這一建議得到許多人的贊同和支持。中央紅軍占領湖南通道后很快轉入貴州,于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決定放棄向湘西前進的計劃,改向貴州北部進軍,取得了主動,為以后的勝利和遵義會議的召開奠定了直接的基礎。黎平會議以后,中央紅軍于12月31日抵達甕安,進駐猴場。這時,博古、李德卻提出不要過烏江去,可以在烏江南岸建立一個臨時根據地,再徐圖東進,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這個主張提出后,立刻遭到許多中央和軍團領導同志的反對,于是,中共中央再次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立即渡江,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