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人類歷史上一顆明亮的巨星”的杰出科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用公式A=x+y+z對他一生的成功進行總結,其中A表示成功,x表示艱苦勞動,y表示正確的方法,z表示不說空話。后來,人們把這個公式稱為愛因斯坦公式,并被許多人選作自己的座右銘。從這一著名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方法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至關重要。同樣的道理,對同學們來說,刻苦學習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重視改進學習方法,那就很難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我們應該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
學習方法的內涵十分豐富,好的學習方法也很多,這里先向同學們推薦一種在許多學校推廣的、行之有效的“四先四后”學習法,這種學習方法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1.先預習 后聽課
同學們獲得知識主要來自課本,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課堂。課前先預習看書,可以了解老師講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更可以發現自己模糊不清的地方,帶著問題有目地、有重點地聽課,才能提高45分鐘的聽課效益。
預習的時間一般安排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的方法是先看1~2遍書,對課本中的主要知識以及看不懂的地方做一些不同記號,如果時間允許,最好選做部分書中的練習。切記,即使作業多,時間緊,也要堅持預習,就是只用幾分鐘先看一下書,對第二天聽課必然有益。
2.先復習 后作業
課后不要急于完成作業,應先看書復習,這不僅可以使課堂上剛獲得的新知識得到及時消化和鞏固,而且可以減少作業錯誤,節省做作業的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
復習的方法是先看書,重點內容多看幾遍,該記憶的一定要能背出來,難點一定要搞懂。然后,整理課堂筆記,回憶和總結老師課堂上所講的注意點和解題的方法技巧。
3.先理解 后記憶
許多知識不能靠死記硬背,在理解的基礎上的記憶才會牢固,運用時才會準確。
例如“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要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弄清楚是什么道理。否則,就算背熟了,遇到“l-al=a一定成立嗎?”還會錯誤地認為“一定成立”。
4.先分析 后解題
對要解答的問題,尤其是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首先要進行分析,才會少走彎路,少出差錯。分析什么?主要是:(1)分析題意,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分析解決問題的路子或方法;(3)若解題有困難,還要采用聯想、類比、轉化等思想方法作進一步分析探討。
例如,比較-2004/2005與-2005/2006的大小。
分析:這是比較兩個負有理數的大小,必須先比較2004/2005與2005/2006的大小。比較兩個異分母的分數的大小,常用方法是通分。此題公分母是2005×2006,分子是2004×2006、2005×2005,都是四位乘四位數,可想而知計算量很大,此法可行而不可取!只好另辟蹊徑。再觀察這兩個數,發現它們都比1小一點點,小多少呢?容易算出2004/2005=1-1/2005,2005/2006=1-1/2006,這時我們驚喜地發現1/2005>1/2006,可得1-1/2005<1-1/2006,即2004/2005<2005/2006。問題迎刃而解。反之,若不作分析,急于通分,則事倍功半。
“四先四后”學習法的核心是多看書,勤思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數學,而且也適用于其他學科,堅持下去,必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