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事物之間有了差別,就容易引起注意。所謂對比,就是一種差別。作者往往從事物的正反或相對的兩個方面去寫,可以使文章層次分明,并且鮮明、突出地表現文章的中心。這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方法。
課文回放
這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見一個人在洶涌的波濤中奮力掙扎。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
落水人名叫調達,得救后連連向九色鹿叩頭,感激地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遠做你的奴仆,終身受你的驅使……”
九色鹿打斷了調達的話,說:“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處,就算是知恩圖報了。”
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后千恩萬謝地走了。
……
調達看了皇榜,心想發財的機會來啦,就進宮告密。國王聽了,立即調集軍隊,由調達帶路,浩浩蕩蕩地向著九色鹿的住地進發了。
吳老師旁白
讀著前面的文字,我們的眼前立刻浮現出兩個個性鮮明的形象:美麗善良的九色鹿,見利忘義的調達。你看,面對落水的調達,九色鹿奮不顧身地去救,而且不圖任何回報。而調達呢,顧不上當初信誓旦旦的承諾,金錢的誘惑讓他昧著良心出賣了九色鹿。好一個言而無信的調達!對比中,兩人的特點更加突出。
再看看調達,前前后后,他的言行舉止卻有著360度的大轉變。讀著這些文字,見利忘義、靈魂丑惡的調達一定讓你嗤之以鼻吧。
吳老師結束語
“對比”的方法,在我們生活中人人會用,處處可見,只不過有時是有意識地在運用,有時是無意識地在運用。同學們,在我們的習作中不妨想一想——
——介紹人物時,能否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對比來寫?
——敘述事件時,能否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來對比,反映事情的變化?
——描寫環境時,能否設計有對比性的場面來顯現環境的特點?
請記住——有意識地用上“對比”,一定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