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是農村創業增收的有效途徑。很多人依靠養殖致了富、發了財。也有些人因盲目跟風,人家養啥他養啥,沒考慮到市場和自身狀況,結果導致失敗。在這里我勸大家在選擇養殖項目的時候,應該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飼料來源、自身的資金以及市場的情況來綜合考慮確定養殖項目。
第一,要因地制宜。養殖戶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飼料供應情況來決定養殖什么樣的畜禽,像農作物秸稈豐富的地區,就適合養殖牛、羊;精飼料豐富的地區,比如糧食主產區,就應該養殖一些豬、兔和家禽;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養殖水禽,如肉鴨、蛋鴨、鵝等;精飼料缺乏、草料相對豐富的偏遠山區,應該主養節糧型食草畜禽,如牛、羊、兔、鵝等;交通便利的山區,可適當發展規模養豬,利用山林來發展生態養殖,如養殖蛋雞、肉用仔雞以及地方土雞;如果是靠近城市的地方,那就適合發展肉禽養殖來滿足城市的需要。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決定養殖規模。資金比較少的農戶可以小規模養殖,并以肉兔、羊為主;資金稍多一些的農戶,可以適度規模飼養豬、牛、羊。豬相對于雞鴨鵝等家禽來說,生長周期長,為4~6個月,資金周轉較慢,投入也大。如果你有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資金,就可以辦大型豬場,一年可出欄幾百頭豬甚至幾千頭豬,就能產生規模效益。肉雞、肉鴨、鵝這些家禽的生長周期比較短,一般1~2個月就可以出欄,資金周轉較快,投入也少,養殖戶有1萬~2萬元資金就可進行批量養殖,每批可養2000只左右。蛋雞、蛋鴨相對于肉雞、肉鴨來說,其生長周期要長一些,大約在500天,資金周轉較慢,流動資金要多一些。
第三,要準確選擇養殖品種。在選擇好養殖項目后,要根據市場情況決定養殖的品種。如果你飼養的是肉雞,想到南京、合肥市場上去賣,就要選擇適合這些地區需求的品種,如青腿肉雞、三黃雞等;如果你想將豬賣到上海去,那你就要養殖洋三元雜交豬種,因為這個品種的豬是優質的瘦肉型豬,符合上海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準備在當地出售你養的豬,可以選擇傳統的土三元豬,因為這個品種的仔豬價格便宜,飼養成本又低,同時也符合當地消費市場的需求。
第四,在選擇養殖項目前進行合理的市場分析。養殖畜禽的目的是要增加收入,因此,養殖戶一定要考慮到所養畜禽的銷售市場行情,小規模的養殖戶,要對50公里以內的各種畜禽的市場行情有所了解;大的養殖場,要對100~300公里內各種畜禽的市場行情有所了解。另外,養殖戶還要了解近一段時期畜禽的市場行情,至少要了解分析1~2個月后的市場行情,比如養殖戶準備飼養肉鴨,肉鴨大約45天出欄,那么就要預測45天后肉鴨銷售時的市場價格和行情,預測行情好就飼養,不好就改養其他畜禽。在這里建議大家對市場要求旺盛的特種養殖多加了解,如山雞、火雞、孔雀、大雁、野兔等,特種養殖風險雖大,但風險與利益同在。
進行產品銷售時,養殖戶可以通過中介人、中介公司出售,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銷售,但是一定要注意簽訂銷售合同,以防受騙。在做好市場分析之后,還要了解養殖技術,在決定了養殖項目之后,就要對畜禽棚舍的建設、良種的選擇與引進、飼料的配制、疫病的防治等知識有所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提高養殖的成功率。因此,養殖戶可以先購買或訂購一些養殖書籍和報紙期刊,或者是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技術,再到當地的畜牧獸醫部門、協會、科研教學和技術推廣單位去咨詢和學習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