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臨床觀察表明,強的松由傳統的一日3次給藥改為每日晨7~8時一次給藥,可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并且長期用藥者停藥時較少發生停藥危象。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作用時間長的糖皮質激素制劑,還可以采用隔日療法,即將兩天用藥總量一天上午7~8時頓服,尤其適合于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
降血糖藥:傳統習慣是將口服降糖藥在飯前或飯后半小時服用,近年來專家建議最好將磺脲類降糖藥的服藥時間放在飯前3小時左右,可使藥效提高,用藥量減少,副作用降低。
抑酸劑:包括H2受體拮抗劑(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質子泵抑制劑(奧米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均可在潰瘍根治的維持期采用睡前頓服的服藥法,以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
平喘藥:茶堿類具有明顯的藥動學晝夜規律,即白天服藥吸收率高,峰直濃度亦高,夜間服藥則相反。故國外有關學者建議將茶堿類放在上午8時口服或靜滴,可使療效更好。β受體激動劑(如特布他林)也有晝夜規律,白天用藥優于晚上,故最好上午靜滴給藥。
心血管用藥: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腦梗死、高血壓和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均有明顯的晝夜節律特點,并均是以清晨及上午為高發病時間。而且常用的抗心絞痛藥物、抗高血壓藥物也已證實,在上午服用療效最好,下午次之,晚間服用不但療效差,而且不良反應多,耐受性差。因此,心血管病患者最好服用長效拮抗藥物,并將服藥時間放在清晨7~8時,以獲得良好療效。
抗腫瘤藥:近年研究發現,癌細胞在上午生長繁衍最快,而正常細胞則在凌晨4點繁衍最快。這一發現為最佳抗癌用藥時間提供了依據,一般以上午10時左右服藥為宜,能更有效地控制癌細胞生長。
調脂藥:最常用的他汀類調脂藥可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高水平狀態,而人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以午夜至清晨之間最顯著。故睡前服用他汀類效果更佳,且可降低用藥劑量,減少副作用。
強心苷:心臟病病人對強心苷的敏感性以凌晨4時為最佳,可高于其他時間的數十倍;但此時給藥又是最易引起中毒發生的時間,因此應避開這一時間,稍后1~2小時給藥并注意減少劑量,較為安全且有效。
解熱鎮痛藥:此類藥物早晨用藥血藥濃度高,生物利用度大,因而可在早晨7時左右服用較小劑量,以獲得最佳療效和提高安全性。
鈣劑: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強化鈣等,在睡前給藥可得到充分吸收和利用。(山東 寸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