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自一九二五年誕生以來備受關注,這不僅是因為它出自于魯迅的手筆,也來源于作品本身穿透時間重圍散發的誘惑力。幾代的讀者和研究者以探尋的目光對這部頗具現代意味的小說追根溯源、考察勘訂,試圖將作品深處蘊藏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因而作品的解讀策略隨著讀者群和接受方法的更新而有所變動,在早期我們能看到涓生、子君與魯迅、許廣平之間的苦心類比,“婦女解放”、“教條社會”之類的社會學剖析不絕于耳;后來加之以精神分析、文化闡釋,各種奇思妙想無形之中給《傷逝》增添了撲朔迷離的氣氛。
名作欣賞·評論版2005年10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