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飲食應節制消滯四法幫你忙
春節期間,飯菜豐富,琳瑯滿目的水果、糕點、小食品,各種美味佳肴俱全。所以許多人在經不起誘惑的情況下,飲食往往失去控制,尤其是多吃了高脂肪或熱量高的食物,肚子被食物擠得滿滿的,使腸胃無法負擔,造成腹脹、食滯、消化不良,感覺也挺難受。怎么辦?現在教你幾個消滯的方法。
1.控食消滯:進食分量要減少,既已食滯了,就不要刻意再吃消滯食物了,否則會更飽、更不舒服,最好暫時什么都不吃,在下一餐則宜選吃清淡食物。
2.湯水消滯:要消滯,就不能再吃肥膩食物。湯水消滯,最簡單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幫助分解脂肪,有消滯作用。也可用胡蘿卜、荸薺煲水,或以山楂、麥芽煲水(山楂、麥芽各15克,煲兩碗水)。以上湯水均有清熱導滯功效。
3.運動消滯:飽脹不適,切勿坐著或躺著休息,幫助消化的最佳方法是運動,宜選柔和的運動,例如散步1小時。
4.對癥消滯:①傷食魚。生姜搗爛,拌醋調食。②傷食肉。山楂燒熟,煎水飲服;或嚼食山楂或山楂餅。③傷食雞蛋。神曲30克泡水飲服;或在米湯中加食醋一湯匙調服。④傷食湯圓。炒麥芽30克,水煎分次飲服。⑤傷食豆類。生蘿卜洗凈搗汁,分次飲服。⑥傷食果品。生姜3片,煎水飲服;或神曲15克,丁香2克,沖水飲服。⑦消化不良。橘皮2~9克,泡水代茶飲。⑧傷食嘔吐。雞內金5克,煎水飲服。(陜西 陳根)
預防“暖氣病”關鍵在通風
暖氣已成為辦公場所、居民家庭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暖氣環境中,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當室溫過高時,許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外寒的“怪病”:鼻咽干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脈速加快、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等,這就是室內的暖氣導致的“暖氣病”。
預防“暖氣病”,應該注意創造居室小氣候。將室溫保持在18~24℃之間,濕度以50%~60%為宜。要勤開窗戶通風,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注意避免對流風,每次開窗時間不少于30分鐘。保持房間濕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工加濕,如室內安置水盆、濕手巾或者往地面灑水等,還可以用加濕器加濕。由于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離開暖氣環境時應立即加添衣服,以防寒氣侵襲而致??;進家門立即換掉厚棉衣,以適應室內干熱的氣溫。(山東茌平隅西路132號 季玉光 郵編:2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