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揮良種優勢,提高養兔效益 時下由于獺兔市場前景看好,引發了全國養獺兔的熱潮,各地炒種者乘機而入,為此,有必要給獺兔引種者提個醒:要擦亮眼睛,辨別真偽;要在正規兔場引種,一要看場家是否具有省級以上種兔經營許可證,二要看有無檔案資料,三要看兔子的耳部是否有耳號標記,四要看該場有無兔疫病的發生。特別要注意,有的兔場不重視配套系種兔的選種,賣出的種兔出現后代退化的現象。更不要隨意在集市上購種兔,因為集市上賣的是商品兔,生產性能低,兔病防疫沒有把握,又無跟蹤技術服務,更沒有對商品兔回收的承諾,結果吃虧的還是農戶自己。
2.廣辟飼料來源,降低養兔成本 農戶養兔一般采用過去那種全部喂草的方法,造成兔子飼料單一,生產發育較差,生產性能較低,經濟效益不高。要避免上述情況,必須改變單一喂草的習慣,充分利用當地農副產品資源,例如用花生秸、紅薯藤、玉米秸稈等混合料喂兔子。并且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適時搜集對獺兔有保健作用的車前草、魚腥草、蒲公英、艾葉、大蒜莖等具有中草藥作用的野草制成飼料添加劑,定期加入飼料中喂兔子,以增強兔體抵抗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使養兔成本降低。
3.改善環境條件,推廣先進技術 養獺兔的經營管理有許多學問,其中改善環境條件直接關系到兔群健康繁殖與生長發育。兔舍要建在通風干燥處,也可以在地下建場養種公兔,冬暖夏涼,保證兔場四季均衡生產。建議采用“三改一防”獺兔養殖配套技術:一改傳統磚木結構兔籠為水泥板組裝兔籠,二改傳統人工喂水為自動飲水,三改傳統分散、小規模飼養為區域化、規模化養殖,以便于技術指導與市場流通。一防是有計劃地對兔群進行免疫和藥物預防,給繁殖母兔配種前接種兔瘟、巴氏桿菌、魏氏桿菌多介苗,幼兔斷奶前后在飼料中添加氯苯胍、磺胺類藥物等防球蟲病、大腸桿菌病,并及時注射兔瘟、巴氏波氏桿菌疫苗,通過這些措施保證兔群的健康繁殖、生長。
4.搞好飼養管理,促進繁殖多育兔 獺兔不僅是節糧型草食畜種,也是多胎動物,繁殖率高。一只母兔,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一年可繁殖6~7胎,每胎產崽平均7只,年產崽42只,育成率85%,一年可育成35只,年產值2000多元。因此,要抓好種兔的飼養管理,種公兔控制體重在3.5~4公斤即可,初配應達到成年體重的75%,每周配種以6~10次為宜,一般公母比例為1∶8~10。籠具面積宜大些,以增加運動量。種母兔按生理階段的不同,根據空懷期,妊娠期、泌乳期三個時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飼養管理方法。妊娠母兔,重點是要保胎。泌乳期母兔,一要提供舒適的環境,做到干燥、溫暖;二要建立人兔親和關系,做到人員固定,籠位固定,飼養管理程度固定;三要預防乳房炎,產后前三天每天投喂一片復方新諾明,分兩次投喂。仔兔補料時間一般在20天左右開始,補料質量達到消化能12兆焦/公斤左右,粗蛋白20%~22%,粗纖維6%~10%,應加入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酶類等。仔兔30天斷奶體重達到500~600克。獺兔育肥采取前促后控技術,即從斷奶到3.5月齡,采取自由采食,充分利用早期生長發育速度快的特點,此后采用控質法或控量法適當控制,降低飼養成本,使育肥兔皮張質量好。5月齡體重在2.5~3公斤左右適量出欄,以獲得最佳效益。(江西上高敖山華僑農場東港獺兔繁育總場 聶發根 郵編:336400 電話:1397956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