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侃文學
我覺得現在已經是春秋戰國時代了,由明星寫作到中學生寫作,再到小學生寫作,上個月又出現了幼兒園三歲小孩寫作,我估計明年就是胎兒寫作,再往后可能會出現寵物寫作。不僅作者稀奇古怪,其文章也是別出心裁,由網絡小說的一頁幾行,發展到幾米小說的幾頁一行,真是“惜字如金”“廢‘畫’連篇”。趕明兒我也出本《無字天書》,說不定還賣到脫銷。我覺得“出書熱”并不代表國民素質的提高,反而有些負面影響。“韓寒風”剛過,便來了一堆“跟屁蟲”,如重慶“龍女”自費出書,要與韓寒一比高低。我就不懂了,自己寫書,干嗎要扯上別人。倘若寫書蒙上了一層商業色彩就失去其本色了。
二、調侃電影
英國《衛報》評論說:“如果覺得看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電影,像是下榻在北京的希爾頓飯店,那么看第六代導演的電影,就像是在簡陋的招待所過夜。”此評論雖過于貶低中國電影,但也不是全無道理。例如《Hero》在中國被炒作得如何如何,可到美國,連奧斯卡的大門都沒摸著。相比之下,李安比張藝謀要幸運多了,畢竟洋人也是喜新厭舊的。想想中國電影無法走入國際市場,歸根到底是別國不易接受中國傳統文化。但最可悲的是中國人偏偏崇洋媚外,日本地攤上一元三本的言情小說,中國導演卻拾來當寶貝疙瘩似的,拍成電影、電視劇,而且續集不斷,全年熱播,真是可悲呀!
三、侃侃學位
最近網上流行一則笑話:“為緩解就業壓力,博士畢業后可申請‘壯士’學位,4年后,可再讀‘圣斗士’學位,在‘圣斗士’流動戰后,還可學‘烈士’學位。”這無非是對中國教育的嘲諷。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33歲時才拿到大學文憑,這不就證明了學歷與能力不成正比?再如,哈佛總以有比爾·蓋茨為豪,但比爾·蓋茨卻不因自己能讀哈佛而自豪,反而中途棄學成就了輝煌。成才之路畢竟有多種,但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中國,還是向“烈士”學位努力奮斗吧!誰叫咱是“中國學生”呢?【作者系安徽省安慶一中向未來文學社社員,指導教師:丁志武】
點評
文章的標題為“隨便侃侃”,其實讀后感覺并非“隨便”。作者針對當今社會存在的反常現象,發自己之所感,大膽地闡明自己的看法。對一個中學生來說,作者的眼光不可謂不敏銳,慨嘆不可謂不深沉。文章立意深刻,內容實在,語言詼諧,頗具雜文的特色。思考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體現出作者的憂患意識。“日本地攤上一元三本的言情小說,中國導演卻拾來當寶貝疙瘩似的”,“還是向‘烈士’學位努力奮斗吧!誰叫咱是‘中國學生’呢?”,語言富含諷刺意味。“胎兒寫作”“寵物寫作”“惜字如金”“廢‘畫’連篇”等詞語,風趣幽默,讀來令人忍俊不禁。不足之處,剖析的深度還不夠到位,三個小標題可再擬得風趣一點。綜合得分:55分。
【特邀點評:何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