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態恢復劑通過鑒定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郵編:730000,電話:0931-8277682)王愛勤研究員主持開發的一種荒漠化植被恢復多功能復合材料——生態恢復劑,前不久通過了專家鑒定。
該材料具有很好的保水抗旱、改良土壤、提高水肥涵養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抑制土壤鹽堿化、促進植物生根生長等多種作用,苗木成活率可提高15% ~ 25%。(甘肅 吳王月)
現代日光溫室研制成功
遼寧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中心(郵編:110161,電話:024-31027660)研制的“遼農I型高效現代日光溫室”,前不久通過了遼寧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該溫室的周年生產能力和應用范圍與連棟溫室相差無幾,運行成本只是連棟溫室的1/10。溫室內不但可以栽培普通日光溫室能夠種植的一切作物,而且能夠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如生產高檔花卉、長季節蔬菜、進行工廠化珍稀食用菌栽培等。(遼寧 付民軍)
山東育出重鹽堿地綠化樹
山東省農科院東營分院(郵編:257000,電話:0546-8309474)農藝師徐德芳通過檉柳喬化技術培育出的松柏檉柳,成功地在重度鹽堿地上生長。這項技術前不久獲得國家專利。
該技術是在重鹽堿地里,選用無花的變異檉柳品種為母株,以減少其生殖生長對營養的消耗,采用高肥水催苗及修剪側芽、強化頂芽培育技術,使其由灌木化生長向喬木化生長發展。經過一年的培育,這些松柏檉柳生長高度達到了一般檉柳的2~3倍。(山東徐教連)
灣鱷人工孵化技術通過評審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水產養殖系(郵編:361021,電話:0592-2021353)洪惠馨教授和林利民教授主持的“灣鱷人工孵化技術研究”項目,前不久通過專家評審。
他們研究了人工孵化裝置和孵化期環境條件控制,初步解決了灣鱷在高緯度地區繁殖技術難題,兩年來共培育幼鱷68只,孵化率達84.1%~89%。(福建張筑西)
1項科研成果為農民增收13億元
南京農業大學(郵編:210095,電話:025-84395845)曹衛星教授主持的“小麥籽粒品質形成機理及調優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該成果在江蘇、安徽、河南和上海等地累計推廣面積333萬多公頃,帶動了這些地區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比例由1999年的不足5%提高到2004年的80%,并成功建立推廣了4個各具特色的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產業化模式,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優質弱筋專用小麥生產基地。(江蘇黃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