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印度北方某個村里有一位潘迪特。他生活簡樸,品德高尚,人們都很敬重他。他雖然做祭(jì)司的工作,但并不那么貪財,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時,只帶回來幾個錢。潘迪特生活上沒有什么奢(shē)望,但他的妻子卻是個好吃好穿的女人,她希望丈夫能多干些事,以便能賺回更多的錢來。
有一天,潘迪特的妻子在同鄰居閑談中得知,國王是一個非常仁慈的人,不管誰去找他,都不會空手而歸的。她立即回家來對丈夫說:“國王非常慷慨(kāng kǎi)大度,你去找他吧,他肯定會給你很多錢財的。”
潘迪特說:“國王的財富是靠罪惡的手段得來的。根據印度教經典,一個正派人是不能分享這樣的財富的。”但妻子卻聽不進這樣的話,非讓他去碰碰運氣不可,潘迪特拗(niù)不過妻子,只好同意了。
當潘迪特來到宮殿時,國王對他以禮相待,賜(cì)給他一個座位,說:“告訴我,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嗎?”
潘迪特回答說:“陛(bì)下,我不需要任何財富,我只希望你給我你自己掙的四枚銅幣。”
國王回答說:“你這個人真怪,只要四枚銅幣。別人來找我時,都要黃金和寶石。”但潘迪特堅持說:“不,大王,我不要你的財富,因為它們上面都沾上了罪惡。我只希望得到四枚銅幣,但這錢必須是你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除此之外,我沒有什么需求了。”
聽了潘迪特的話,宮廷員都不作聲了。國王感到十分納悶,他想了一會兒說:“好吧,我給你所希望得到的那樣的錢,但你只能后天來拿。”
當潘迪特回到家里時,妻子很想知道情況如何,便迫不及待地問道:“國王給了你什么?”
“他讓我后天再去。”潘迪特說。
妻子聽了十分高興,說:“很好,看來他想給你很多錢,因為如果給得少的話,今天就會給你的。”她開始盼著后天趕快到來。
與此同時,國王卻在琢磨(zuó mo)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掙來四枚銅錢。他從來沒有干過活,只知道對別人發號施令,所以他挖空心思也不知道該怎么去做。這樣想了一夜,天亮時,他洗完澡,穿上破舊的衣服,悄悄出了王宮。他在城里各處轉了一圈后,看到一個人站在自家門口,便上前問道:“我想干點活兒,你能給我點事兒嗎?”
那個人說:“你會打水嗎?我家里沒水了。”國王接受了這個活兒。那個人把水罐遞給他,讓他去打水。
國王從來沒干過體力活兒,他提著水罐沒走多遠就累得汗流浹(jiā)背,于是他停下來,想休息一會兒。這時,那個人大聲喊道:“如果照這樣的速度干活兒,我的水罐老也滿不了,快點干吧!”
國王拿起水罐,灌滿水,趕緊往回走;但他已累得不能自制,一下子摔倒了。那個人罵道:“雇(gù)你干活,我算倒了霉(méi)。由此可見你是個只會享受的人,干不了什么活兒,你又打破了我的罐子,我本來不該付給你錢,但我還是要給你四個銅板的工錢。”說完,他拿出四個銅板,扔給國王。國王撿起錢,偷偷地穿過小巷,從后門回到了王宮。他手上起了泡,累得渾身疼痛。但當他看到自己用汗水掙來的四個銅板時,感到無比喜悅。
第二天早晨,國王像往常一樣上朝理政,這時潘迪特來了。國王把四個銅板給了他,說:“我費了好大勁,才掙來這四個銅板,但你可以放心,這是我掙的。”
潘迪特向國王祝福。當他臨走時,國王要給他很多禮物,但他說:“不,陛下,我就要這四個銅板,因為這是你辛勤勞動換來的。”說完,他就回家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