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生于東漢末年,他醫術十分高明,人們稱他為“神醫”。
華佗之所以被人們譽為“神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能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仔細診斷,找出病根,然后才對癥下藥。
三國時,有一次,官員倪尋和李延來找華佗看病。他們的病癥一模一樣,但華佗仔細地對二人進行診斷后,卻說:“倪尋應吃瀉藥,李延只需吃發汗藥。”“我們二人病癥相同,為何所開的藥卻不同?”二人均感奇怪。“哦,是這樣,倪尋的病根在身體內部,由脾虛所致;而李延的病根卻是在外部,由受寒而引起,針對這不同的病根我給你們開的藥自然不同了!”“原來如此!”二人聽后深感佩服。
回去后,倪尋和李延各自按方服藥,第二天兩人的病便全好了。他們趕緊登門拜謝,稱贊華佗道:“先生真不愧是神醫呀!”
“對癥下藥”指醫生針對病癥開方用藥。比喻針對問題所在,做有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