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好啊,各抒己見,言論自由,多么寬松的家庭民主氛圍呀!怕就怕那種一言堂家長制,只許自己說不讓別人說。
△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一副不講信用的厚臉皮。
△人言可畏——人臉皮薄時,人言對于他可畏;他臉皮厚了,人言對于他才無所謂呢。
△胳膊擰不過大腿——最糟糕的就是認可胳膊在大腿面前委曲求全。當然我們不忍心再去苛責于胳膊。我們呼吁的是一個作為弱勢群體的胳膊能擰得過某些專橫大腿的科學機制,讓胳膊和大腿都明白,你我之間的較量不取決于力與權,而取決于理與法。
△無欲則剛——無論是走仕途還是做生意或是鉆學問,欲望往往是一種助推器;沒有強烈的進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器。
△不要以為沒了自己地球就不轉了——別人誰這么以為了?就是洪水滔天了就是十二級臺風了,也擋不住地球轉動呀,更別說缺了誰了。所以往往說這話的人自身先就缺乏一定的社會感、責任感。
△喜怒不形于色——把真實埋在心底,一對身體不好,二是別人會說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計,所以我寧可把喜怒寫在臉上。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桌上非要把對方灌醉撂倒的往往是因為相互間有成見有隔閡。
△酒好不怕巷子深——但沿大街的門面房都能賣個好價錢。
△不以成敗論英雄——舍此標準之外還能有別的論定英雄的標準嗎?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殊不知難得糊涂往往是處理同事間糾紛和矛盾的最佳良方。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好樣的,小東西有志氣。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誰也不是說話的把式,說錯了,改了就好。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雞多了不下蛋,龍多了不降雨。
△出淤泥而不染——吮吸著淤泥的營養(yǎng),領受著淤泥的恩惠,剛出落得有了點模樣,就翻臉嫌棄人家淤泥齷齪了;艷麗的荷,你不能這樣沒良心。
△船小好調(diào)頭——卻連個集裝箱也裝不下。
△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里除了注重念佛誦經(jīng),不妨試著搞點和利益掛鉤的市場經(jīng)濟,佛規(guī)也不能永遠一成不變啊。
△紅花還要綠葉扶——綠葉說,你綻你的紅我展我的綠,大家地位平等,不存在誰襯誰,誰托誰。
△飲水思源——市場經(jīng)濟,礦泉水10元錢一桶,飲水者離不開賣水者,賣水者離不開飲水者,大家互為源泉。
△閑來不燒香,急時抱佛腳——佛不像俗人那么勢利,你平時不燒香,佛也照樣寬容你,不像我們有些官員那么心狠手黑,不見兔子不撒鷹。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前邊就是死胡同了,就要無路可走了,還在把別人的批評當耳旁風,有你吃虧的那一天。
張茂森薦自《雜文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