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械產品向來以嚴謹、精密著稱,德制武器在世界槍械史上也是自成一系,獨領風騷。毛瑟C96、盧格P08、瓦爾特PPK、HK USP……無一不是令人津津樂道的世界名槍,而不論這些各具特色的名槍如何聲名顯赫,卻依然無法掩蓋住一支槍的赫赫光彩,那就是HK 公司的P7系列手槍。
德國HK公司的P7系列手槍研制于1970年代末。在當時的反恐背景下,德國警方對警用型自動手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火力強大、操作迅速快捷,而且要求更安全可靠,便于攜帶等,P7系列手槍因此應運而生。與大多數著名的單動/ 雙動自動手槍不同,P7系列背離了傳統的手槍結構設計,其獨特的導氣式延遲開鎖裝置、握把保險/擊發機構,使得該槍不僅設計風格獨樹一幟,而且其性能更是鶴立雞群。P7系列手槍不僅在德國警察、軍隊中服役相當長的時間,至今也有英國的SAS特別空勤團、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美國中情局等眾多著名部隊、機構在使用。
P7系列手槍有多種型號,基礎型是發射9mm巴拉貝魯姆彈的P7M 8;1980年代,為參加美國軍用手槍競標而改進的P7M13。兩支槍除了容彈量不同,供彈具及握把做了相應改進外,其余結構完全相同。除此之外,還有可通過換裝槍管、供彈具、套筒而發射不同口徑槍彈的P7K3,發射 9mm訓練彈的P7PT8,以及主攻民用市場的0.40英寸(10.16mm )口徑的P7M10。本文主要展示的是P7M8和P7M13。
左為P7M13,右為P7M8。P7M8彈匣容彈量為8發,單排彈匣上刻有數字以方便觀察余彈量。P7M13采用13發彈匣,雙排單進。兩槍均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該系列手槍的槍管為精鍛機冷鍛成型,采用多邊形膛線。這種膛線容易鍍鉻,且鉻層不易脫落,在膛壓一定的情況下,可增加彈頭初速,提高槍管的使用壽命。為降低自動機的后坐沖量,彈膛內部加工有縱向溝槽,從而增大了自動機虛擬質量(即增大了抽殼阻力),降低了自動機后坐速度,提高了射擊的舒適性。槍管直接固定在套筒座上,簡化了結構,提高了射擊精度。
準星可調高低,照門可調高低和風偏。照門與準星上均涂有高效的白色熒光物質,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也能快速瞄準。套筒頂部有縱向滾花突筋,能快速引導射手進行瞄準,弱化了強光下槍面反光對瞄準的影響,同時還增加了套筒的強度。
手槍待擊時,擊針尾部突出套筒尾端平面,形成待擊指示。
P7系列手槍的握把保險獨樹一幟,結構簡單,卻有3項功能:保險機構,待擊發機構,還能在空倉掛機后解脫套筒使之復位。當最后一發槍彈發射后,套筒停于后方,此時只需握緊握把保險即可解脫空倉掛機,如已更換實彈匣,再次扣壓扳機即可快速擊發。
P7系列手槍的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一反常規設計,其發射模式有3種:握緊握把保險,扣壓扳機,此為單動發射,單動發射扳機力小,行程短,便于快速射擊;先扣壓扳機,再握緊握把保險,即可射擊,此為雙動發射;同時按壓握把保險和扳機形成擊發。握把保險可通過待發桿控制阻鐵使擊針形成待擊狀態;松開握把保險,手槍即處于保險狀態,擊針回位到非待擊位置。圖1~3為手槍單動發射動作演示。圖1為準備擊發;圖2為握緊握把保險,形成待擊發;圖3為扣壓扳機形成擊發。
P7M8/M13的自動方式為半自由槍機式,同時開創了獨特的導氣式延遲開鎖裝置。槍管下方通過導氣孔與活塞筒相通,活塞與套筒鉸接在一起。槍彈飛離槍口前,火藥燃氣向前作用于活塞上,使得套筒的后坐得以延緩,運動更為平穩。
早期型P7的彈匣扣設置在握把底部的后方,后來經過改進,設置在扳機后方的握把上,兩側均可操作。按壓彈匣扣,彈匣即會自動向下彈出。裝上彈匣后,彈匣托彈板將套筒卡筍向上頂起,使得最后一發槍彈擊發后形成空倉掛機。握把與槍管軸線呈110°,這個角度結合 P7的質心位置,使得握持手槍的指向性和人機工程非常好。雖然彈匣是斜插入握把內,但供彈路線與槍管軸線幾乎呈垂直角度,使得供彈的流暢性和可靠性都非常高。
P7系列手槍外形小巧精致,槍身整潔流暢,便于隱蔽攜帶和快速出槍。握把保險同時兼具保險、待擊發等多項功能。雖然沒有單獨設置的保險機構,但P7的安全性能依舊十分出色,只要不同時按壓扳機和握把保險,手槍就不會擊發。握把保險的待擊發功能設計巧妙,待擊到保險的狀態轉換安全可靠,且操作靈活快捷。獨特的導氣式延遲開鎖裝置使得手槍的射擊平穩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