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華,男,1965年出生,1987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自動武器專業,同年分配到輕武器研究所工作,歷任槍械研究室副主任、科研處處長、副所長、所長、黨委書記等職。
因其在5.8mm班用槍族研制工作中業績突出,1992年破格晉升為工程師,1999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輕武器行業多個重點項目的總設計師或行政指揮,國防科工委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兵工學會輕武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很多讀者都知道,《輕兵器》雜志是由我國著名的輕武器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O八研究所創辦的。該研究所是國內專門從事槍支和彈藥研究、設計、加工的專業化的綜合性研究所,這里云集了許多優秀的輕武器專家,并和國內外輕武器行業的許多單位有著廣泛的聯系和合作。我國許多新型軍用、警用、民用槍支和彈藥都是從這里誕生、裝備部隊并走向世界。
許多讀者一直非常想了解該研究所的有關情況,帶著這一使命,本刊記者于 2004年12月下旬專訪了輕武器研究所的原任所長劉銘和現任所長王光華。
記者(以下簡稱記):劉所長、王所長您們好!在辭舊迎新之際,感謝您們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
劉所長,您從1977年起就走上了輕武器研究所的領導崗位,當時任副所長,1989~2000年擔任研究所所長,帶領全所職工,繼承和發揚了“老兵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勇于開拓創新,為我國的輕武器裝備做出了重大貢獻。
請您為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輕武器研究所是何時建立的?如何從無到有,發展至今的?
劉所長(以下簡稱劉):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輕武器研究所的全體員工向廣大讀者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愉快,闔家歡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中國兵器工業第二O八研究所為輕武器專業研究所,其前身是1956年2月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軍械科學研究所的槍械研究室。1960年10月經總參謀部批準將原軍械科學研究所的槍械研究室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輕武器研究所,劃歸總后勤部軍械部領導。1965年 7月國防科研體制調整,輕武器研究所整建制轉業到地方,劃歸五機部領導,更名為五機部九所。1968年1月又劃歸國防科工委十一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106研究所;1970年2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第二十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O八研究所。1975年7月由于國防科研體制調整,將二十研究院劃歸五機部建制,盡管后來領導機關幾次調整,但所名一直沿用第二O八研究所。
輕武器研究所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滄桑。開始成立的槍械研究室技術人員不足10人,地址幾次搬遷,1958年由北京遷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0年7月由哈爾濱遷到沈陽炮兵裝備研究院,同年10月由沈陽又遷回北京總后勤部軍械部。
建所初期,由于幾次遷址,沒有試驗室,沒有試制手段,技術資料十分缺乏。開始只能先招聘人才,培養人才,到部隊調查研究,對部隊槍械使用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因此,前幾年還談不上搞科研,只能根據部隊使用要求提出一些建議。
1965年之前歸部隊建制,主要是從事輕武器的戰術技術論證,與工業部門合作完成了64式7.62mm自衛手槍、微聲沖鋒槍、63式7.62mm自動步槍及營屬高射機槍的戰術技術論證。1965年7月該所集體轉業整建制劃歸五機部,所址由北京市內總后勤部軍械部所在地遷到市郊昌平,開始定址建所。由于當時國家經濟困難,要在一片亂石灘上建所談何容易?開始沒有宿舍,20多人擠在一間房睡上下鋪;沒有辦公室,就在宿舍辦公;沒有試驗室自己動手蓋。科技人員上班時間搞科研,下班后參加義務勞動,為了節省資金,全所職工輪班參加建所勞動;堪稱中國“保爾”的吳運鐸同志曾與該所科技人員并肩戰斗搞科研,親自動手建試驗室,為我們樹立了艱苦奮斗的榜樣。
1968年經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批示:“輕武器科研工作,只能加強,不能消弱”,要求五機部投資建設,從此輕武器研究所獲得新生,當年建成科研樓、試驗室、試制工廠,并從工廠抽調部分工人和技術人員,充實科研隊伍,加強輕武器科研工作。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科研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科研題目幾上幾下,搞搞停停,如79式7.62mm輕型沖鋒槍研制周期長達14年,科研人員更換近百人,可以說是世界上研制周期最長的一支槍。由于科研體制多變,科技人員流失嚴重,1970年我所調出科技人員100多人,嚴重影響了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
1970年代,中國的“保爾”吳運鐸在臥室里建起科研試驗室,親自動手進行科研工作
79式7.62mm輕型沖鋒槍
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
89式12.7mm重機槍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1978年召開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給科技人員帶來了科技的春天,我所的科研工作開始走上正軌。國家不斷投資建設,改造靶場,新建試驗室,提高試制能力,引進先進測試儀器和加工中心,使我所綜合實力極大提高。目前我所可以承擔所有輕武器的科研任務,具有獨立自主的科研開發能力。自建所以來,已完成科研任務200 多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技術專利、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0多項,為我軍輕武器裝備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建所以來,曾研制定型了哪些軍用槍支和彈藥?
劉:由于輕武器的品種很多,我只能將主要的產品介紹一下。自建所以來研制成功并裝備部隊的主要武器有:64式 7.62mm自衛手槍及槍彈、64式7.62mm微聲沖鋒槍及槍彈、67式7.62mm微聲手槍、70式62mm單兵反坦克火箭、79式7.62mm輕型沖鋒槍、85式7.62mm輕型沖鋒槍和微聲沖鋒槍、PF89式80mm單兵反坦克火箭、PF97式93mm單兵云爆彈、89式12.7mm重機槍及穿爆燃彈、02式14.5mm單管高射機槍、92式9mm手槍及彈、92式5.8mm手槍及彈、 95式5.8mm自動步槍、班用輕機槍等。
記:在利用軍工技術開發民用產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劉:為了貫徹軍民結合的方針,我所首先開發了民用槍支供外貿出口,如:手槍、獵槍、氣步槍、防暴槍、激光游藝槍等。我所研制和生產的86式禮炮彈,為我國迎接外賓和重大節日慶祝活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已使用18年并部分出口國外。我所還開發了石油井壁取芯器及其高溫藥、曝光計時儀、各種開關電源、旅游產品等。由于民品經濟收入不斷增加,逐步做到以民養軍,不斷改善職工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為了充分利用我所試驗靶場的豐富資源,1987年開辦了“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成為北京市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同時接待國內外射擊愛好者體驗射擊,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不僅可以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為將來打贏一場人民戰爭做好準備,同時也為研究所的發展積累了資金。隨著我國民用槍支彈藥出口的增加,經國家批準,我所靶場同時成為“民用槍支彈藥檢測中心”、“輕武器外貿定型試驗定點靶場”,我國的許多輕武器產品在這里經過嚴格考核,最終走出國門。為了滿足公安武警裝備檢測需要,我所經上級批準成立了“防彈器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對國內外近百家的防彈產品和防暴/爆產品進行了嚴格的檢測。
由于正確貫徹軍民結合方針,不但民品得到快速發展,而且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促進了軍品科研工作,使全所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86式禮炮彈
BBQ-901型麻醉槍系統
PF89式80mm單兵反坦克火箭系統
PF97式93mm單兵云爆彈系統
記:王所長,作為現任所長,請您談一談輕武器研究所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設想。
王所長(以下簡稱王):輕武器研究所現已完全具備了自行研制陸海空三軍輕武器以及反恐防暴武器裝備的能力,具有比較先進的輕武器設計、試制、檢測和試驗條件,綜合研究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目前,研究所承擔了多項輕武器領域重要的預研和型號項目。前不久,輕武器所制定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未來發展規劃,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重點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我們的發展目標,總的來說,就是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輕武器研究所。我們所說的世界一流輕武器研究所的主要標志是:一流的員工隊伍、一流的研制手段、一流的工作環境、一流的科研產品、一流的經濟效益。通過輕武器研究所的發展為人民解放軍、公安武警部隊提供世界一流的輕武器及反恐防暴裝備。
記:能否談一下輕武器研究所目前開展的一些輕武器研制工作?
王:出于保密的原因,我所在研的輕武器課題不能向讀者介紹,請大家給予諒解。
在研型號一旦解密,我們會及時通過《輕兵器》向大家報道的。
記:發展我國的輕武器事業,還應時刻把握世界輕武器發展的脈搏。請談一談當今世界輕武器的總體發展情況。
王:輕武器作為三軍通用武器,作為士兵及步兵分隊作戰能力的具體體現,研發工作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的廣泛重視,軍事強國如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尤其重視輕武器的研發工作,使輕武器的發展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特別是美國更是看準了輕武器裝備在未來戰爭中特別是城市作戰中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輕武器的研發工作,在研發工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隨著其新一代輕武器裝備部隊,必將使其士兵和步兵分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進一步拉大與其他國家的差距。
從當今世界輕武器發展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八條主線:一是現裝備產品的改進、完善、提高;二是研發下一代主戰輕武器裝備;三是士兵系統;四是單兵筒式武器;五是輕武器上機動平臺;六是新概念輕武器的探索;七是補缺配套;八是特種輕武器(或稱為個性化輕武器)。
記:這八條主線中,您首先提到對現裝備產品的改進。在這方面,各國做的情況如何?
王:在現裝備產品的改進完善提高方面,主要包括:一是改進武器裝備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可靠性、人機工程等;二是用新技術對現裝備進行改進完善,如增加夜視瞄具、戰術燈等;三是拓展功能,如加裝榴彈發射器等。其目的就是提高武器的作戰效能。
如美國的M16步槍槍族(或稱系列),從1964年裝備到現在的40年時間里,已進行了M16A1、M16A2、M16A3、M16A4、M4等5次系統的改進,成為很多國家的制式裝備,裝備量已達2億多支,其生命力就在于不斷改進、完善。
其他國家如英國也很重視武器裝備的改進工作,英國步兵的主戰武器SA80槍族,在海灣戰爭中暴露了許多問題,特別是在沙漠作戰可靠性差等。海灣戰爭結束后,英國對該槍族進行了改進,并重新裝備了部隊,在伊拉克戰爭中英軍裝備了改進后的槍族,性能得到極大的改善。法國的FAMAS、德國G36槍族等也是如此。
記:在研制下一代輕武器方面,各個國家的情況又如何呢?
王:首先是美國研制的理想輕武器族,它主要包括兩種武器:理想單兵戰斗武器系統和理想支援武器系統。
理想單兵戰斗武器(OICW),我們也稱之為步榴合一武器系統。美國現將其納入士兵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加緊研制。試驗結果表明其作戰效能與M16相比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點是:榴彈可實現定距精確空炸;第一次在輕武器中引入了復雜的火控系統;小口徑步槍和榴彈步槍一體化設計;榴彈射程可達1 000m,比M203提高了600m;榴彈半自動射擊,提高了火力密度;可與陸地勇士系統進行數據交換。
理想班組支援武器(OCSW)是一種雙人使用的步兵輕型支援武器,也稱其為榴彈機槍或榴彈發射器。其彈藥包括:含高精度空炸引信的高爆殺傷彈、破甲彈、碰炸榴彈。主要特點:一是首發命中率高。理想班組支援武器與美軍現裝備的輕型步兵支援武器(MK19榴彈發射器)比較,榴彈初速高,可實現精確空炸,首發命中率提高95%以上。二是大幅度減少了現裝備的班組支援武器的種類。該武器擬取代的武器系統有:M2 12.7mm重機槍、0.50英寸(12.7mm)勃朗寧重機槍、M60/M240 7.62mm機槍和MK19 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等。三是武器系統質量不斷減小。
其他國家研究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統和班用支援武器系統,如法國的研制的 PAPOP系統,性能與OICW類似,榴彈口徑35mm,可空炸。澳大利亞研制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統,與OICW不同的是,其上方發射組件采用金屬風暴的電子彈道技術,將彈藥串聯預裝在發射管里,省去了自動機部件及彈匣等。還有新加坡、南非等國家的班組支援武器系統等也均有其特色。
記:剛才談到美國將其理想單兵戰斗武器納入士兵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加緊研制。那么世界各國為什么要一擁而上研究士兵系統?
王:美國陸軍在1989年就提出把士兵作為一個“系統集成載體”——一個完整的武器平臺來設計單兵裝備的新概念。士兵系統就是以提高士兵的戰場態勢感知、信息處理、協同作戰、精確打擊和野戰生存等綜合作戰能力,用高科技對士兵裝備的武器、光電瞄具、通信器材、防護用具等傳統裝備進行整合的全新系統。世界各國研究的士兵系統基本都圍繞提高以上五項能力開展研究工作。
由于士兵系統使班組內士兵組成一個信息網絡,構筑起一個高效統一的戰術作戰單元,信息共享,火力協同,使步兵班組的作戰效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步兵班組又可以與上級指揮控制網絡聯接,納入戰場網絡系統,構成數字化部隊建設的底層支撐平臺。由于有了底層的信息支撐和火力支撐,又有效提升了整個體系的作戰能力。
由于士兵系統概念的先進性、效果的顯著性和技術的可行性,因而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等二十幾個國家紛紛制定各自的士兵系統發展計劃,大部分計劃預計在2005年左右形成裝備。并與他們的未來數字化部隊建設計劃接軌,作為其未來數字化部隊裝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士兵系統能力對抗必定成為未來的步兵分隊對抗的主要形式。
斯瑞克步兵運輸車上的通用遙控操作輕武器系統
配用榴彈機槍和重機槍
配用12.7mm重機槍
配用7.62mm重機槍
配用榴彈機槍
美國通用遙控操作輕武器系統配用的不同武器
記:單兵筒式武器系統發展的情況如何?
王:近幾年,隨著戰場環境的變化(坦克裝甲加厚及增加反應裝甲,堅固工事的增多,城市作戰等),給單兵筒式武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國都爭相研發滿足戰場需求的單兵筒式武器系統。主要表現在:(1)反坦克火箭增加串聯戰斗部,以有效攻擊現代坦克披掛反應裝甲。(2)火箭口徑不斷增大,以對付不斷加厚的坦克裝甲。(3)多用途彈的研究增多,一彈多用,簡化彈藥的種類。(4)單兵云爆彈的研究成熱點,有效消滅有限空間內的生動目標。(5)各國競相研究能在有限空間發射的火箭彈,以適應城市作戰的需要。(6)火控技術應用于單兵火箭,提高了火箭的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7)單兵便攜式導彈研發不斷受到各國的重視,紛紛投巨資開始研發。(8)采用彈道修正技術(簡易制導技術)提高火箭的射程和精度。
記:輕武器上機動平臺是什么概念?
王:輕武器上機動平臺就是將以前需班組攜行作戰的輕武器放到車輛或飛行器上,在保持火力的同時,提高武器的機動性,以實現輕武器裝備的高度機械化,也稱為車載輕武器或機載輕武器。
多年來,國外非常重視輕武器上機動平臺的研究工作,并大量裝備部隊,如我們在伊拉克戰爭中常常見到的悍馬或陸虎車加大兵加機槍或榴彈發射器,武裝直升機搭載單管機槍或多管轉管機槍等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從1983年起,美軍的輕型作戰師和特種作戰部隊開始裝備火力突擊車。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巴西、日本、西班牙、韓國、南非、印度、奧地利等許多國家都相繼研制、生產和裝備了火力突擊車。目前各種火力突擊車多達數十種,車上配備的主要武器有反坦克導彈或防低空導彈、輕重機槍或高射機槍、無后坐力炮、自動榴彈發射器、便攜式火箭武器等步兵使用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美軍將正在研制的通用遙控操作輕武器系統(或叫通用遙控武器站)裝備于高機動性悍馬車上,并已應用于伊拉克戰爭。美軍還將該系統裝備于斯瑞克(STRYKER)步兵運輸車、小型作戰艦艇等平臺上。
記:那么,新概念輕武器的探索有哪些內容?
王:很多新概念輕武器在不斷出現,如“金屬風暴”、靈巧槍彈、激光槍及次聲槍等。
這里我只著重提一下近幾年推出的新概念輕武器 ——陸地智能輕武器作戰平臺,是指能攜帶輕型武器及必要探測設備,代替士兵在復雜惡劣環境條件下完成偵察和火力攻擊等特定戰術任務的便攜式遙控半自主運動的作戰平臺。
陸地智能輕武器作戰平臺最早由美軍方根據實戰提出,目前已研制了多種產品,如無人地面機器人、無人地面車等產品在阿富汗戰爭中和伊拉克戰爭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特點:一是延長了戰場觀察距離;二是延長了火力打擊距離;三是可觀察和打擊障礙物或隱蔽物后的目標;四是良好的越野性能。特別適用于城市巷戰、山地作戰、反恐防暴以及民用搶險救災等。
再就是空中智能輕武器作戰平臺,是指能攜帶輕型武器及必要探測設備,由士兵控制在空中飛行,完成偵察、火力打擊等任務,如微型無人機、監視彈藥等。
記:您所講的八條主線里的后兩個問題——補缺配套和特種輕武器包括哪些內容?
王:補缺配套主要包括大口徑狙擊步槍(也稱反器材步槍)、軍用霰彈槍等,特種輕武器如水下槍械系統、麻醉槍、非致命武器彈藥等。我就不再展開多講了。
記:最后,請您給我們的讀者講幾句話。
王:希望《輕兵器》雜志成為一個輕武器愛好者之間、輕武器愛好者與輕武器專業人士之間、輕武器的使用者與輕武器設計人士之間進行廣泛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了解到社會各界對我國輕武器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使研究所能夠研制出滿足使用需求的、高水平的輕武器裝備。歡迎大家通過《輕兵器》雜志,為我國輕武器的發展獻計獻策。
記:再次感謝兩位所長為我們的采訪所做的精心準備,并向常年給予我們工作支持的輕武器研究所的有關人員表示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