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武器也稱輕兵器,在國內各種出版物中用“輕武器”這一名稱的更多。
國防工業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英漢·漢英輕武器術語詞典》中,輕武器的定義為:“單兵或班組攜行和使用的武器。”
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中,輕武器的定義為:“通常指槍械及其他由單兵或班組攜行戰斗的武器。”
兵器工業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的《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詞典——輕武器》中,輕武器的定義為:“槍械及其他由單兵或班組攜行戰斗的武器。”
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1997 年9月聯合出版的《軍語》中,輕武器的定義為:“槍械和可由單兵、小組攜行使用的武器的統稱。”
航空工業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2002年1月聯合出版的《國防科技名詞大典》中,輕武器的定義為: “單兵或班組攜行使用的武器的統稱。”
筆者建議輕武器的定義為:“單人或小組可攜行使用的武器及相應器具。”
具體解釋為:單人輕武器的質量在10kg以內,小組輕武器的質量在幾十千克以內,個別需要車載或牽引。早期的輕武器屬于冷兵器,現代輕武器由槍械、榴彈發射器、火箭發射器、單兵導彈、手榴彈、槍榴彈及其他便攜式武器與相應器具組成。槍械包括手槍、沖鋒槍、步槍、機槍、特種槍械以及所用彈藥等。相應器具指為充分發揮輕武器作用而配備的各種便攜的偵測、瞄準用具或儀器。其他便攜式武器指利用非發射藥的新能源、新毀傷方式的各種便攜武器。
以下將討論采用這個定義的原因: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輕武器定義中的“通常”應當去掉,因為定義需要確切而簡要地說明某種事物或概念的屬與種差。輕武器的屬是武器,種差是質量較輕,加“通常”與確切而簡要的要求不符。原本加“通常”的用意在于考慮一些車裝機槍和某些高射機槍質量大(如1956年式14.5mm高射機槍全槍質量2100kg),不能攜行。每種事物中都不會排除特例,特例可以劃入界限內也可劃到界限外,這要看其他特性。一些車裝機槍和高射機槍雖然不輕,但它們的口徑在20mm以下,屬于槍,因此,也可放在輕武器中的特例考慮。
《英漢·漢英輕武器術語詞典》、《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詞典——輕武器》、《軍語》、《國防科技名詞大典》輕武器定義中的“單兵”應當改成“單人”,因為輕武器不光軍隊使用,非軍隊的警察,海關、稅務等執法單位,體育比賽、狩獵和保護動物等也要用。非軍隊的人不叫“兵”,因此,改為“單人”更為確切。
《英漢·漢英輕武器術語詞典》、《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詞典——輕武器》、《國防科技名詞大典》輕武器定義中的“班組”應當改成“小組”,因為隨著各國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發展,機械化、自行化程度的提高,軍隊編制的精簡,8~10個人的班使用一件輕武器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輕武器分冊》輕武器定義中的“戰斗”應當改成 “使用”,因為輕武器也在許多非戰斗中使用,戰斗的“面”小了。
《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詞典——輕武器》、《軍語》輕武器定義中把“槍械”與 “單兵、小組攜行使用的武器”并列的寫法主要為了照顧不能攜行的某些高射機槍和車裝機槍等,雖然體現了槍械是輕武器中的主體,也照顧了特例,但忽視了輕武器與其他武器的種差,有點自我矛盾。另外,是不是主體也不一定要在定義的首句話里體現。
《軍語》輕武器定義中,在“由單兵、小組攜行使用”之前的一個“可”字加得好。“可”字一加,一方面體現了武器裝備現代化的發展,機械化、自行化程度的提高,步兵逐步變成機械化步兵,輕武器雖然不再單純著眼于由步兵攜行,但也必須可以攜行;另一方面將許多車裝機槍、車裝榴彈發射器等包括進來。
《國防科技名詞大典》輕武器定義中 “的統稱”是畫蛇添足。
在筆者建議的輕武器定義中,“及相應器具”的提法意味著把瞄準鏡、微型雷達、微型無人機、數字化單兵裝備等列入其中;“其他便攜式武器”則為各種新能源、新毀傷方式的各種新式輕武器敞開了口子,留下不斷發展的空間。輕武器大有可為。
在建議的輕武器定義解釋中,暫沒有把榴彈發射器、火箭發射器、單兵導彈、手榴彈、槍榴彈歸并稱為榴彈武器,是因為國內學術界尚有不同意見,尤其與軍語體系統一不起來。
上面的咬文嚼字不一定正確,意在拋磚引玉,望引起各方關注早日給輕武器一個確切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