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狙擊步槍主要用于精確打擊一定距離內重要單個生動目標,裝有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具。
79式7.62mm狙擊步槍是建國后我軍裝備的第一支狙擊步槍。該槍是蘇聯德拉戈諾夫狙擊步槍的仿制品,發射53式7.62mm槍彈,于1979年設計定型, 1981年裝備部隊,1985年進行改進,重新命名為85式7.62mm狙擊步槍。然而,就在這支槍重新命名的第3個年頭,一批輕武器界的優秀知識分子開始研制另一支特別的小口徑狙擊步槍——5.8mm狙擊步槍。說它特別,是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支小口徑狙擊步槍;不僅如此,這一狙擊步槍系統中槍彈研制的成敗還關乎到我國5.8mm小口徑武器的“生死存亡”。如今,88式5.8mm狙擊步槍已列裝部隊,它的問世為我國輕武器發展書寫了絢麗的一頁。
88式5.8mm狙擊步槍于1988年立項研制,1995年正式定型。為探尋該武器(系統)的研制足跡,記者日前赴山城重慶,走訪了它的幾位主研制者。
作為一個全新的武器系統,通常是槍彈的研制走在前頭,于是我們的話題就從槍彈開始——
關于88式5.8mm機槍彈
記者(以下簡稱“記”):88式5.8mm狙擊步槍就誕生在諸位手中,在此,我代表廣大讀者對諸位及每一位為這支狙擊步槍傾心奉獻的工作人員表示敬意!
88式5.8mm狙擊步槍系統是一個全新的武器系統,它配用5.8mm機槍彈。在整個系統中,彈的研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5.8mm機槍彈的研制背景如何?
李克發(以下簡稱“李”):88式5.8mm 狙擊步槍系統作為一個研制項目,槍與彈同時立項,同時著手研制,同時設計定型。但作為一個全新的武器系統,應當說,首先有彈才會有槍。5.8mm口徑武器是我國第一次獨立研制的新型小口徑武器,可以說,沒有彈,特別是沒有5.8mm 機槍彈的成功研制,就沒有5.8mm口徑武器。在口徑論證的過程中,5.8mm口徑的選定經歷了3次“生死存亡”的沉浮,這其中都與槍彈有直接的關系。
第一次“曲折”是因為5.8mm普通彈未達到指標要求,并在與北約SS109 5.56mm槍彈、蘇聯5.45mm槍彈的對比試驗中,綜合性能不及這兩種槍彈,而使業內發出“5.8mm口徑下馬”的呼聲。面對壓力,槍彈研制人員對5.8mm 普通彈進行改進、提高,到1984年,5.8mm普通彈在與北約SS109 5.56mm槍彈和蘇聯5.45mm槍彈的第二次對比試驗中,以綜合性能超越這兩種槍彈的事實,使 5.8mm口徑暫時立住了腳。
5.8mm普通彈雖然綜合性能達到了指標要求,超越了國外兩種同類型小口徑槍彈,但口徑的最終選定還需論證。國外裝備的小口徑步槍的口徑是 5.56mm和5.45mm,若只要求以小口徑步槍在性能不下降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取代7.62mm口徑步槍,5.56mm口徑就足夠了。若要選取較大一點的5.8mm口徑,只有研制出有效射程較大的機槍彈來替代53式7.62mm槍彈,5.8mm口徑才有優勢可言。這就意味著,沒有 5.8mm機槍彈的成功,我國5.8mm口徑武器的研制就會被取消!
這是5.8mm口徑及其武器經歷的又一個“生死攸關”時期,為了保住5.8mm 口徑及其武器,槍彈研制人員開展了5.8mm機槍彈的論證、預研及設計工作。在計算、分析國內外各種槍彈結構基礎上,1986年,我們設計、研制出全新結構的九種方案,經過對比試驗,其中第五種方案的綜合性能基本達到了53 式7.62mm槍彈的水平。這表明,5.8mm口徑機槍彈是可行的。于是,5.8mm口徑武器得以繼續研制,1988年又正式立項研制5.8mm狙擊步槍和5.8mm機槍彈。
正式立項研制的5.8mm機槍彈,要求其侵徹力和散布密集度等主要指標高于53式7.62mm槍彈。也就是說,5.8mm機槍彈應在比53式7.62mm槍彈的藥室容積和槍口動能減小很多、彈頭長徑比增加較多的條件下,具有更高的侵徹力和散布密集度,這是5.8mm口徑及其武器面臨的第三次“生死攸關”考驗。面對挑戰,槍彈研制人員在已研制出的全新彈頭結構基礎上,采取多因素、多方案的正交試驗設計,優選出較佳的彈頭結構參數組合,經過多次反復論證及試驗攻關,終于在1994年達到新的指標要求,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設計定型試驗,從而為5.8mm狙擊步槍1995年的設計定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5.8mm機槍彈與普通彈有什么異同?
李:5.8mm機槍彈與普通彈的彈長、外形基本相同。不同之處表現在:
(1)彈頭質量不同。機槍彈彈頭質量是普通彈彈頭質量的1.2倍。彈頭質量增大,有利于提高槍彈的有效射程。
(2)彈頭結構不同。普通彈彈頭采用相似于53式、56式7.62mm槍彈的彈頭結構,機槍彈彈頭則采用尖頭硬鋼心的尾端裝入盲孔厚底鉛套結構。這樣設計,既減小了彈頭飛行阻力,提高了存能,又減小了彈頭侵徹時的能量損耗,有利于提高侵徹力。
記:研制5.8mm機槍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李:要使5.8mm機槍彈達到或超過53式7.62mm槍彈的威力,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終點能量,發揮最佳的侵徹效果。為此,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彈頭外形采用雙弧形設計,靠近彈尖的前弧形段半徑較大,靠近彈頭中部的弧形段半徑較小。二是5.8mm機槍彈的尾錐設計得較長,有利于減小該彈在800m以外亞音速飛行時的渦流阻力。這些措施均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彈頭存能,增大侵徹力。
記:在武器系統中,彈與槍是如何相互匹配、協調研制的?
李:在武器系統研制中,槍、彈各有設計指標。設計指標制定后,彈首先啟動研制,當彈的研制已見端倪時,就會為槍的研制提供彈膛、坡膛、槍管長、槍管導程、彈道高等數據,以便開展槍的研制工作。此后的研制工作中,若槍難以滿足彈的相應要求,或彈的某些技術指標有所改變,槍、彈研制人員會及時協調,直至二者相互和諧,共同達到最終的設計要求。
記:5.8mm機槍彈同時適用于通用機槍和狙擊步槍。一種彈適用于兩種以上武器,是否對彈的研制提出更大的挑戰?
李:的確這樣。狙擊步槍主要是在一定距離上精確打擊單個生動目標,要求有較高的命中概率和散布密集度,而對火力要求不高;通用機槍主要是在一定距離上提供壓制火力,相對來說,火力要求高,射擊精度可略低一點。兩種槍的戰術用途不盡相同,對彈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一種彈能滿足機槍要求,不一定能滿足狙擊步槍要求,反之亦然。而我們研制的5.8mm機槍彈,要同時滿足兩者要求,設計難度不言而喻。
記:一種新型武器的誕生,人們往往更關注槍本身,而忽略了彈的性能。您認為彈藥在武器系統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李:在武器系統中,戰術任務最終是靠彈藥來完成的,沒有彈藥的發展,武器系統的基本性能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從歷史發展看,只有彈藥在新原理、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武器才會隨之得到大發展,彈藥是武器行業發展最活躍的因素。
關于88式5.8mm狙擊步槍
記:研制小口徑狙擊步槍是我國率先大膽提出的構想。小口徑狙擊步槍與通常的7.62mm狙擊步槍相比,顯示出哪些優點?
龍建華(以下簡稱“龍”):當今世界,有一大批著名的7.62mm狙擊步槍,如美國M24、德國PSG、奧地利SSG69、以色列伽利爾等。這些武器具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著諸如全槍過長,以及武器質量、后坐力、槍口噪聲、單兵負荷均較大等共性缺點。我國88式5.8mm狙擊步槍的研制成功,則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點,其縮短了全槍長,質量較小,可靠性強,操作方便舒適,體現了較好的人機工程性。
記:射擊精度、侵徹力、隱蔽性是狙擊步槍的三大要素。關于如何提高88 式狙擊步槍的侵徹力,剛才槍彈研制人員已作了介紹。那么,武器研制中,又是如何圍繞射擊精度和隱蔽性組織攻關的?
俞金林(以下簡稱“俞”):在保證射擊精度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項:一是優化設計制造槍管。主要是優選槍管長度和導程,減小槍管制造公差,增加槍管壁厚,控制槍管徑向跳動。二是彈膛采用五錐體,縮短了彈膛長度,同時優化坡膛結構,使彈頭嵌入線膛前的自由運動行程縮短,減小了彈頭在這一段行程的擾動。三是槍機采用3個閉鎖突筍,發射時槍機、機匣受力呈三角形分布,合力方向與槍管軸線基本一致,便于射手操控,增強了射擊穩定性。
在隱蔽性方面,主要是合理設計了膛口裝置。88式狙擊步槍采用圓柱形消焰器,經試驗,該消焰器的消聲/消焰效果優于85式狙擊步槍,發射時,在近距離處只能看到“紅點”,遠距離處則看不到發射特征。同時,這種消焰器有利于提高射擊精度。
記:人機工程是現代武器特別強調的特性,88式狙擊步槍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表現?
俞:88式狙擊步槍采用“三無”結構,即無托、無提把、無貼腮板,突出表現了武器的良好操作性。
采用無托結構,縮短了全槍長,減小了全槍體積,便于戰士在特種作戰如山地戰、叢林戰、巷戰條件下攜行機動。
無提把設計,使全槍結構緊湊。通常認為,不設計提把,會使戰士難以單手攜行武器,而我們對此予以妥善解決。我們將單手攜槍位置設計在瞄準鏡之前、靠近質心的上護蓋和下護手部位,調節了這一部位的尺寸,使握持手感非常舒適。
一般狙擊步槍加裝貼腮板,是因為其機械瞄具與光學瞄準鏡的瞄準基線高度不一致,后者的瞄準基線通常高于前者,因而要增加貼腮部件以滿足后者的使用需要,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設計。而88式狙擊步槍兩者的瞄準基線高度一致,機械瞄具翻倒時,即可使用光學瞄準鏡,因而也就不必采用貼腮板,這樣簡化了結構,提高了勤務性。
另外,作為狙擊步槍系統的主要部件之一,光學瞄準鏡的設計也很成功,其分劃清晰,便于使用,有助于發揮武器的射擊性能。
龍:扳機到托底板的距離也是衡量射手操作是否舒適、省力的一個關鍵因素。無托結構武器,握把與扳機一般置于彈匣前方,這就使得握把至托底板距離過長。為縮短這段距離,使握把與扳機盡量靠近彈匣,我們將彈匣設計為直形,并將安裝方式設計為直插式,減小了彈匣所占據的縱向尺寸。
拉機柄的設計也頗有一番考慮。88式狙擊步槍槍機組件采用短導軌長導引,槍機框在導桿上作輔助引導,我們將拉機柄設置在槍機框右前方、距離托底板的適當位置,使操作自然省力。保險設置在機匣后下方,便于右手操作,轉換方便迅速。扳機力也非常小,滿足特種條件下的使用要求。
記:瞄準系統是狙擊步槍的重要分系統之一。88式狙擊步槍的瞄準系統有哪些特點?
宋城(以下簡稱“宋”):狙擊步槍特別強調精確射擊,所以在設計中,我們確立了以光學瞄準鏡為主、機械瞄具為輔的指導思想,首先確定光學瞄準鏡最合適的位置,再兼顧考慮機械瞄具的設計。瞄準鏡座是槍身與瞄準鏡聯接的部件,我們根據中國人的身材特點,確定了其合適的位置,確保射手瞄準舒適;瞄準鏡與瞄準鏡座的聯接采用燕尾配合的鎖緊機構,鎖緊機構的手柄位于槍的左側,便于操作,且易確保瞄準鏡的牢固定位。
機械瞄具采用覘孔式,但與其他覘孔式瞄具(照門多為圓孔)不同的是,88 式狙擊步槍表尺上的照門覘孔為一小方孔,它由表尺體縱向槽與表尺盤橫向槽交疊而成。試驗證明,照門方孔與圓孔相比,有許多優點。其一,由于表尺體有縱向槽,變換表尺射距不會造成小方孔左右瞄準誤差;其二,從理論上講,方孔比圓孔更易確定中心點,因而更能保證瞄準射擊精度。
記:88式狙擊步槍在設計上怎樣保證了它的安全可靠性?
王志軍(以下簡稱“王”):88式狙擊步槍設有三重保險機構。
阻鐵保險由保險鈕控制,當保險鈕處于“保險”位置時,武器不能擊發;不閉鎖保險,即槍機未完全閉鎖前,擊針不能突出槍機彈底窩平面,不能實現擊發,有效避免了85式狙擊步槍可能發生的“早發火”事故;槍機框復進不到位保險,即槍機框復進不到位、未壓下保險零件,則擊錘不能解脫,武器同樣不能擊發。
保險機構的設置,充分保障了射手操作的安全性。
記:當前各國推出的先進武器,如采用簡易夜視瞄具,都設置氚光管。88 式狙擊步槍采用的是熒光點,這種裝置用久了易變暗,甚至脫落。為什么88式狙擊步槍沒有采用氚光管?
王:直到目前,我國還不具備生產先進氚光管的技術,因此,88式狙擊步槍只能采用熒光點的設置了。我們也期待著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早日完善。
記:88式狙擊步槍在設計上有什么缺憾嗎?
俞:扳機行程較長是一個缺憾。在設計中,我們努力控制扳機行程,最終這一技術指標滿足了設計要求,但處于設計指標要求的上限。今后,我們將繼續改進扳機行程設計,使其達到理想狀態。
記:武器設計不僅靠科研人員,還要依靠技術工人。今天,我們也請來了技師陳世貴師傅。請談一談他在武器設計中發揮的作用。
俞:陳世貴是位了不起的技術工人,他有著高超的技術素質,在整個武器研制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主要負責武器的裝配、調試、試驗、技術攻關工作,對武器裝配參數的確定、結構的改進提供了重要依據,如為武器部件預轉尺寸、間隙的控制以及發射機構中阻鐵的扣合提供了準確的數據,解決了直彈匣供彈彈頭抬不起、擊針慣性擊發等問題,并確保了自動機裝配的靈活性。
記:陳世貴師傅,作為88式狙擊步槍誕生的見證人,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陳世貴(以下簡稱“陳”):88式狙擊步槍在國家靶場接受“檢閱”時,每項試驗都是一次順利完成,一路順利過關,這是國家靶場有史以來遇到的第一支“過硬”武器。如果說88式狙擊步槍“幸運”的話,那是因為我們在研制、裝配、調試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認真把關,最終才會造就這樣一支精良武器。
記:最后,請各位設計人員對喜愛88式狙擊步槍的戰士和讀者說幾句話。
李:槍彈雖小,卻是武器戰術任務的“完成者”。希望各界人士對我國槍彈的發展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陳:希望部隊為88式狙擊步槍多提寶貴意見,使我們進一步改進,為大家造就更優秀的槍。
宋:用戶是上帝。使用者的期待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龍:88式狙擊步槍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它是一支小口徑狙擊步槍,還在于它的研制成功充實了我國5.8mm小口徑武器家族,使這一口徑武器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王:希望使用者在武器使用方面多提要求,我們會努力實現。
俞:88式5.8mm狙擊步槍是世界上第一支小口徑狙擊步槍,它傾注了所有設計人員的心血。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熱切希望部隊戰士將使用中暴露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得到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