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方關系惡化有損于誰?
中國 2人
日本 7人
雙方 85人
沒有作出回答 9人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個問題實際上不需多思考就能回答。但答案一樣并不表示形成答案的邏輯一樣。
從經濟角度,有人認為,近年來兩國經濟的依存度增加,“兩國關系就像單車的兩只車輪一樣”,關系惡化只能給雙方造成巨大損失,日本失去出口的利益,而中國失去技術交流的機會,得利的反而是歐美。
從歷史角度,有人認為,“很久以前兩國就有往來,在文化、政治、生活等方面兩國互相關聯著,兩國人民應該像鄰居一樣友好相處,繼續往來,繼續交流。”
從政治角度,有人認為兩國關系惡化“有損于東亞和平”。
河野美佐子認為中日關系惡化更有損于中國,因為“中國會被世界各國嘲笑為未開化的國家”。當然持“損害日本”觀點的人多點,他們認為:1.“中國國民反日情緒,對在華日資企業會有打擊吧。”2.“歷史上,日本給中國帶來了傷害,所以站在中國一邊的國家會增多。”3.“日本是島國,會被各國孤立。”
2.中日友好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歷史認識問題 25人
相互理解 20人
中國的政治體制 2人
中國的反日教育 2人
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認識 1人
金錢關系 1人
不作任何回答 10人
歷史認識問題被放在了最前沿,日本人都明白這一點。60歲的岡本慧說:“實際上,如果是自己的親友在戰爭中被殺害了,過了60年能寬恕嗎?我們不也應該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去想想嗎)?”但歷史認識問題只是癥結的一個方面,幾乎一半的人(42人)認為是綜合因素在發酵,這一點日本市民的認識和我們沒有差距。
“國力對比論”以星健一的話有代表性:“日本方面修改憲法第9條的問題、自衛隊海外活動問題,戰后的日本的基本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同時,中國方面自我意識的確立等,相輔相承而成的結果。”
原田義輝的觀點非常長,大家自己可以揣測里面的觀點:“我曾經被一位韓國人問過,‘在歐洲被分裂的是戰敗的德國,但為什么在亞洲被分裂的不是戰敗的日本而是朝鮮呢?’聽到這樣的話,我吃驚得無言以對。
在韓國,當軍事獨裁政權還在的時候,韓國政府也采取了極端的反日政策和反日教育,樹立反日意識,把國民對獨裁政權的不滿轉移了方向。但是,金大中成為總統以后,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交流得以進行,關于各種各樣的對立問題,該談的就談,始終貫徹通過外交途徑來謀求問題的解決。所以,韓國人在靖國神社問題、教科書問題上對日本政府雖然也抱有憤怒情緒,但是,卻沒有發生這次這樣的暴力事件。日本的國民也對韓國的反感意識漸漸地消除了,而且,韓國的電影、電視劇等在日本也出人意料地大受歡迎。韓國政府也與中國一樣,批判日本政府的歷史認識,但是,日本政府也好、媒體也好,都不可能利用這樣批判煽動起日本國民的反感情緒。在‘竹島問題’上,就曾經試過,(日本政府和媒體)結果卻沒有成功。”
原田義輝在后文中還向我們提出了一個處理中日關系的思路:利用商業行為。就像韓國的流行文化傾倒中國一樣,他也希望中國人通過商業流行文化,讓中國人的優秀性格和文化素質再一次傾倒日本的廣大人民。
以村田文雄的話作為總結:“日本人愚蠢,中國人愚蠢。”這不是在謾罵,有時候確實說得在理。
憲法第9條
1946年11月3日,日本公布了《日本國憲法》。該憲法共103條。第9條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內容,其中寫道:“日本永遠放棄作為國家主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此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3.現在中韓對日本的不信任感很強,原因是什么?
歷史認識問題 32人
相互信任 17人
反日教育/行動 17人
經濟/能源 2人
缺乏溝通平臺 4人
中韓沒錢 1人
日本輕視亞洲 2人
領土爭端 3人
綜合因素 6人
人性問題 2人
不作任何回答/不知道17人
這個問題和上個差不多,答案我們也不必再重復。日本人好像并不對領土問題寄予最大關注,回答領土爭端引起的不過3人,而我們看起來沒有問題的教育在日本人看來是個大問題,當然他們說的反日教育不僅包括歷史書上的反日思想,也包含了中韓兩國在宣傳上“沒有把正確的事實如實地傳達到群眾當中去”。至于什么是“正確的事實”他沒有說明白,我們當然也不好揣測。
4.中日關系中,中國應該檢討什么地方?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我們最想知道的東西,我們不想過濾一些自己想看到的東西,所以對“荒謬”我們也照樣給它一個空間。
1.日本和中國攜手共進一定能擊敗美帝,所以不應只考慮(各自)的利害,兩國應發展成為兄弟國家。請把教科書中對日本壞話刪掉吧,兩國達成一致,面向亞洲面向世界一起努力吧。締結東京-北京的連帶關系。
2.南京問題中,我并不認為日本沒有錯。但是統計數據上被殺人數比當時人口還要多,這是為什么?是否應該通過雙方的合作,進行更科學的調查?無論是歷史也好,經濟也好,不是有必要增加民間的對話嗎?
3.日本是發過誓不再挑起戰爭的國家,希望能像鄰居一樣地建立起友好親善關系。
4.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對中日戰爭中的殘酷蠻橫,通過混雜虛實的手法,夸張其辭。歷史書不應該只是陳述攻擊日本的戰斗如何輝煌,還應把戰后日本對國際的貢獻,對中國的超過3兆日元的ODA貸款一并寫入歷史教科書,否則就是回避歷史。
5.為了維護統治和與他國進行交涉而利用歷史問題,這本身也是中國人民的莫大不幸。
6.如果中國希望成為世界大國,就應該遵守國際的游戲規則,不,不只是遵守,希望中國能突破自己成為模范國家。
7.日本人都希望與中國和平友好相處,又是近鄰,所以希望中國能夠成為一個可以依賴的可靠國家。就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所喻,(中國)在文化、經濟、軍事和運動等所有方面都應該有一個大國的風范,不是采取排他的思維,而是以寬待各國的寬容(Open-minded)精神、思想,來成就真正的中國的價值觀。
8.日本方面的下級士兵醉了,現在的人也若無其事地發生了賣春事件、殘殺無辜等的事情,在我小時候就聽過從戰場回來的人說起。他們也是普通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改變自己其實是人類共同的弱點。中國人里也有二等兵把六七十歲的老人殺死的事情。所以,我說不出來什么反省。因為戰爭都是彼此彼此的事情。
9.對過去的戰爭歷史認識需要相互之間花時間去對話。但最近一連串的事件確實上日本人心痛。我覺得中國政府也應該拿出道歉的勇氣來。
10.請再次認識到自己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游行示威是工人們的權利和自由,但是對外國人使用暴力行為,進行破壞活動,這些行為是不為國際社會接受的。
11.已經從共產主義的政治體制中脫身而出,經濟上已經變成了資本主義(民主主義)了,所以請用世界性的眼界,不要以吵架的姿態出現,而應盡力以對話方式來進行討論。
12.對于社會形勢、國民的行動,應該從多角度去判斷,必須明確善惡的界限。我認為對于國民的指引不應只拘束于過去的歷史,而應以授之以更具建設性的視界。
13.希望可以刪除中國教科書中的反日內容。對于過去日本對中國的行為,我聽說在政治上已經謝過罪,已經解決了。回顧過去的事情,我認為過分拘泥于其中了。我們應從已經過去的事情出發,站在反省的基礎上,未來雙方應多對話多溝通。
14.所謂反省可能有點不一樣,但我覺得(中國)在感情上太拘泥于過去的歷史,以至于人們對現狀與未來的思考(能力)都被麻痹了。
15.在追尋是是非非的過程中,作為政府是沒有能力響應謝罪的要求的,難道不是這樣嗎?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如果不立足于對異文化的理解,是行不通的。
16.在歐洲,就像德國與歐洲之間一樣,日中之間不應該只提意見不一的地方,而應該把彼此間的不同點明確,同時把能夠達成一致意見的地方當成彼此的共同財產,一步一個腳印地建立起友好交往關系,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日本。具體而言,歷史教科書的問題,可以通過日中的共同操作來編寫。
17.希望中國珍惜平民百姓間的友好關系。
18.反日行動何時了?一有什么事情就會發生反日行動,這樣下去,在某個節點上就會導致下一層次行動的發生,我真擔心這樣會影響到兩國真正友好關系的構筑。希望相互之間可以認識到彼此的不足之處,共同前進。
19.希望可以公開信息,把各種各樣的信息向人們公開。教育、立場的不同,應該尊重彼此的不同。
20.希望可以冷靜地思考今后兩國的關系。應該把(反日情緒)與媒體所報道的國內問題與反日分離(不應把反政府的情結轉移到反日上)。
21.應該開放對中國百姓的報道,把日本政府以及日本企業如何親力親為把所有的技術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中國的事情也向平民百姓介紹。對不識字的人們也可以通過收音機和電視等進行報道。
22.作為世界大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應該不失理性,追求理想。
23.60年前的歷史問題被帶到了現代的社會情勢當中,(這種做法)好像有點……已經死去的人所犯的罪過,要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來負,也超出了理解的能力。
24.要求日本反省是可以的,但是中國也應該問問自己做過什么。
25.應該與日本政府更多地開展對話。
26.應該積極地實施人員交流,活躍民間層次的交流的政策。在日本,關于中國的信息非常有限,應該運用“市場理論”,把更多的信息傳到日本。
27.不單只是把大戰中日本軍部的行為教給(后代),還應該讓他們正確了解戰后日本的實際情況。
28.應該深化對日本文化本質的理解。
29.把日本作為絕對的惡的代表來對全體中國人民進行的教育應該停止。
30.應該在國家的層面上,建立起中國與日本以及亞洲各國的良好關系。與其總提過去的事情,不如多考慮現在或者今后5年的事情,建立一個可以讓兩國人民都友好相處的環境。
31.雖然(兩國關系)有過去歷史的背景,但是在兩國長期所建立起來的交流的歷史中,只有日中戰爭的歷史被放大了,把(日本)看成是敵國,這不能不說是很遺憾的。在日本人當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尊敬作為日本文化之根,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和中國人,所以希望中國也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言行,不要把日本都當成惡魔,不要把雙方的關系弄得一波三折的。
32.的確日本過去占領過中國,對中國人民做了非常壞的事情,但是那些都不是現在活著的人們干的,所以希望能夠多考慮應如何跟日本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