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子榮,又名黃猛,是中國革命早期最艱苦歲月里犧牲的著名的紅軍將領,他曾參加過北伐戰爭、百色起義、井岡山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師參謀長、副師長等職。1935年7月犧牲,時年40歲。
在逆境中成長
黃子榮祖籍廣西博白縣。19世紀末,其父母被貧困所迫,流落于中越邊境的寧明縣城,靠出賣勞動力和經營小雜貨維持生活。1903年,黃子榮年滿8歲時,到一家私塾讀書,五年后,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務農。他不僅用功讀書,還利用晚上時間向武師請教,練得一身好拳術;為了家計,在父親的指點下,打得一手好算盤,幫助父母經營小雜貨。1917年的一天,黃子榮到寧明縣屬邊境的一個村寨打工,又遭到居住在越南的法國殖民軍開槍擊中肺部,險些被奪去性命。1918年3月,黃子榮出門從軍,投身于廣西陸榮廷部。在一次戰斗中,他表現出機智勇敢,被提升為中尉排長。
在起義中入黨
1918年5月,陸榮廷背叛孫中山,黃子榮毅然離開陸榮廷部,轉投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1919年曾參加馬君武等組織的“改造廣西同志會”,并接受任務秘密在南寧、寧明、憑祥、龍州等地活動,從事驅陸斗爭。1921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討伐陸榮廷殘部及驅逐滇軍唐繼堯部、龍云部和廣東南路軍閥鄧本殷的戰爭。1925年,黃子榮考入廣西軍校學員班,比較系統地學習軍事知識,提高了他的軍事才能。1926年,新桂系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黃子榮在第七軍李明瑞旅任排長。黃子榮驍勇善戰,在北伐戰爭中被提升為連長。1929年春,俞作柏、李明瑞在湖北倒桂回師廣西,黃子榮隨軍回到南寧。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后,李明瑞十分了解黃子榮作戰經驗豐富,把他調到廣西軍校任教官。這時,廣西出現國共合作局面,在俞作柏、李明瑞的邀請下,大批共產黨人進入廣西工作,不少人任職于廣西軍校,其中張云逸就任該校警備第四大隊的大隊長。黃子榮在張云逸領導下工作。1929年9月,受黨的委派,黃子榮回寧明招募新兵,在自己的家門前貼出“國民革命軍招募新兵寧明招募處”的布告。招得城中鎮的黃方訓、甘炳龍、蘇甲東及自己的弟弟、內弟共10多人,帶到南寧后,全部編入張云逸的警備第四大隊。
1929年12月11日,黃子榮參加了鄧小平、張云逸等同志領導的震撼全國的百色起義,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一縱隊一營一連任連長,后調到第二縱隊二營任連長。經過參加百色起義和創建、保衛右江革命根據地斗爭的鍛煉和考驗,黃子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血戰中提升
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奉命離開右江北上。黃子榮隨紅七軍轉戰于桂、粵、贛。在槍林彈雨下,一些人畏縮不前,而他抱著與敵人戰斗到底的決心。1931年2月,國民黨軍布下“天羅地網”,企圖消滅紅七軍于廣東樂昌河。當紅七軍強渡樂昌河時,一半人馬過河,一半人馬還未過河,國民黨軍突然向河中襲擊,把紅七軍人馬截為兩半,妄圖分開殲滅。此時,紅七軍軍部直屬隊和58團未能渡河,紅軍傷亡慘重。在危難當頭,黃子榮臨危不懼,帶領他的一連人馬折回沖出重圍,為軍部直屬隊和58團殺出一條血路。待部隊全部走出包圍圈,黃子榮又要求殿后,他叫士兵捉了敵人遺下的10多匹馬,馱著敵人遺下的槍支彈藥,到狹窄的山坳時,登上兩邊山的最高點。當敵軍像潮水般追來時,只見黃子榮喊一聲“打”,紅軍居高臨下,槍炮齊鳴,打得敵軍人仰馬翻。黃子榮見自己部隊已走遠,遂收兵追趕部隊,敵軍不敢再追。此役黃子榮以戰功升任58團一營營長。軍部直屬隊和58團在張云逸軍長的帶領下轉戰兩個多月,至4月才在遂川縣與鄧小平、李明瑞帶領的部隊會合。
1931年7月,紅七軍進入江西永新縣與中央紅軍會合,歸入紅三軍團建制。黃子榮又以戰功升任58團參謀長。隨后,中央紅軍建立河西總指揮部,58團團長調任總指揮部教導團團長,黃子榮升任58團團長。此時,國民黨軍正向中央紅軍實行第二次“圍剿”,中央軍委決定由紅七軍匯合紅二十軍、湘東獨立師發動安福戰役。總指揮李明瑞深知黃子榮智勇雙全,遂定58團擔任正面主攻,任務是將安福城內敵軍韓德勤部一個旅的主力誘出,并負責牽住敵軍,使我軍主力能在城門口及兩側埋伏,將敵人合圍在城門外,最后將敵人殲滅。戰斗打響后,負責正面的58團,在黃子榮的指揮下,擺開強攻安福城的態勢,久不久對安福城進行一次猛攻,與敵對峙到下午5點鐘則佯做不支,邊打邊退,敵不知是計,千余人尾追58團。58團撤到城南三十里的廖塘橋附近后重構防線阻擊敵軍再前進,戰斗異常激烈。戰斗進行到6點鐘時,前鋒二連長陸瓊回離前沿陣地一百多米遠的團指揮所向黃子榮報告:“團長,子彈打完了,怎么辦?”當時,負責阻擊敵軍退回的主力還未完全進入陣地,總攻還未開始,增援子彈又未來到。隨著58團陣地槍聲的漸漸稀疏,敵軍懂得對手彈藥少了,高喊著蜂擁沖向58團陣地。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越來越近了。眼看敵人就要從58團陣地突破,合網打魚的殲敵計劃就要落空,總指揮部里的首長們心急如焚。就在這千鈞一發的緊急關頭,黃子榮當機立斷,大聲喊道:“沒有子彈就抓人攤(白話是進行肉搏戰)!”命令部隊出擊。他拿起一支帶刺刀的槍,大手一揮,喊著“沖啊!”就身先士卒,沖向敵陣,58團全體官兵出擊,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敵軍還未清醒過來,紅軍已到面前,無法開槍了。敵軍從未遇到這么強硬的對手,膽戰心驚地紛紛潰退,敵軍的進攻被遏制住了。李明瑞總指揮看到58團已經阻擊了敵人,阻擊敵人退路的主力已進入陣地,成了合圍態勢,就命令總攻開始。這時,58團和右翼的紅七軍繼續從正面阻擊。一個小時后,戰斗結束。此役消滅敵人一個團,活捉敵人七百多人,繳槍千余支。黃子榮和他帶領的58團為爭取這次戰斗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在第三次反“圍剿”的宜黃戰斗中,黃子榮的58團仍擔任主攻,接受任務后,黃子榮先偵察地形,覺得城池堅固,難以破城。經過深思熟慮,他成竹在胸。總攻開始,紅軍把宜黃城團團包圍。黃子榮的團攻南門,負責進攻其他三門的友軍炮火紛飛,向城墻上部及城里攻擊。而黃子榮卻令大炮向城墻腳下攻擊,把墻腳炸出幾個深坑來。黃子榮知道是南風天,叫士兵搬來預先準備的幾十擔草,燃起火來,濃煙滾滾,在南風的吹拂下,撲向城樓。城上敵軍無法開眼,更難以向我軍瞄準開槍。而黃子榮則令預先組織的爆破組,負著幾個炸藥包,飛速前進,把炸藥堆砌在被炸開小洞的墻腳下,每個20公斤的炸藥,合成100多公斤的炸藥堆。爆破組裝好后點了導火索,立刻往回跑,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崩塌一塊30多米大的城墻,黃子榮令用大炮、迫擊炮轟炸缺口周圍。敵人見城墻被炸破,派來了阻擊兵力,被炮火炸死大半。接著,黃子榮令停止炮火,預先組織的100多名沖鋒隊員背掛著沖鋒槍,腰別手榴彈向缺口沖擊,每人向缺口里擲出5枚手榴彈,把繼來阻擊的敵軍炸死大半。沖鋒隊立刻躍入缺口,用沖鋒槍對敵掃射,敵軍無法抵擋。紅軍后繼部隊魚貫而入,宜黃城被紅軍占領,殲守敵大部,余敵千余逃至龍滑渡口也被友軍截擊殲滅。作戰結束,開總結會時,戰友問黃子榮大放煙火,是什么戰術?黃子榮抿嘴笑道:“是孫子兵法出奇制勝的派生戰術!”
到第四次反“圍剿”結束,中央紅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達到了鼎盛時期。黃子榮英勇善戰,功勛卓著,且平易近人,體恤士兵,深得紅七軍和紅三軍團領導的贊賞,也得到他所在部隊全體官兵的擁戴。1932年6月,紅七軍擴編為三個師,黃子榮先后被任命為第二十師副師長、師長,后又升任紅七軍參謀長。隨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極端錯誤的戰略已在紅軍中取得了完全的統治,全盤否定了毛澤東的正確的戰略戰術原則,結果未能打破第五次“圍剿”。相反,敵軍利用優勢兵力和先進武器裝備進攻紅軍,根據地日漸縮小,紅軍大量減員。1933年6月,紅三軍團取消了建制,紅七軍與紅二十一軍合編為紅三軍第五師,黃子榮先后擔任該師參謀長、副師長,后又調任第四師參謀長。
在草地中犧牲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長征。當時,任紅三軍團四師參謀長的黃子榮和師長洪超(后繼任者張愛萍)指揮作為長征右翼部隊的所屬部隊和紅三軍團其他部隊離開江西,轉戰于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長征期間,由于條件艱苦,頻繁行軍打仗,部隊傷亡嚴重。黃子榮雖然年紀較大,身體多次負傷,但是他仍經常為病號、傷員扛槍、背行李,并把自己的坐騎讓給重傷員和重病號。1935年2月,長征到達貴州遵義。這時部隊進行整編,黃子榮因多次負傷,未得到調養,身體虛弱,上級把他調離作戰部隊到三軍團教導營任教務主任。在這種情況下,他毫無怨言,依然十分關心干部戰士的疾苦,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離開遵義后,教導營一連指導員磨力病倒了,走不了路,黃子榮和營長黃克誠輪流把各自的坐騎讓給磨力,使磨力病情得到好轉,渡過難關,跟上部隊。
1935年7月,中央政治局在蘆花(今黑水城)召開會議,決定打通北上的道路。但張國燾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所以張國燾故意拖延時間,原定的松潘戰役計劃因敵情變化不能實現,紅軍不得不改道經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四川毛兒蓋草地北上。一望無際的草地,到處是一片片發臭的污水和軟沓沓的泥潭、沼澤。天氣又是一日三變,時而天晴,時而大雨傾盆,時而冰霜驟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給長征部隊帶來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尤為嚴重的是部隊的給養問題。進入毛兒蓋地區后,部隊籌到的糧食是未經磨過的炒青稞,吃后不易消化,嚴重的會帶來疾病。黃子榮由于負傷尚未痊愈,身體虛弱,吃了青稞,嚴重消化不良,即患了拉紅白痢病。他臉腳浮腫,四肢無力,步履維艱。進入草地的第二天早上,黃子榮拄著一根拐棍,強打著精神,拖著沉重的腳步,踉踉蹌蹌地跟著大部隊的后面。當來到一條淺水河邊時,他實在邁不開步子,就坐在河邊小憩,可一坐下再也無力撐起身子了。大半天過去了,大部隊已遠遠離去,他掉隊了。到了中午,后面走來了一個年輕的紅軍戰士,正巧是原紅七軍的戰友盧永克(亞秀)。盧永克便吃力地扶著黃子榮趟過了河。接著,黃子榮一手拄著拐棍,一手搭在盧永克的肩膀上,沿著前面部隊留下的腳印和路標前進。走著走著,黃子榮病情更加嚴重:四肢無力,整個身子都靠在盧永克的身上,全身上下直冒冷汗,氣喘吁吁的,每走一步都覺得十分困難。此刻,黃子榮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了,便推心置腹而又充滿信心地給盧永克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有毛主席的領導,我們紅軍一定能勝利!中國革命一定能勝利!可我等不到那一天了。亞秀,你還年輕,又有文化,將來會很有前途的,你要好好干下去……”盧永克聽了覺得不大對勁,便鼓勵他說:“堅持下去,走出草地就是勝利!有我亞秀在,就有你子榮哥在,我付出任何代價也要把你子榮哥帶出草地。”但是,到了太陽偏西時,還未走出草地,黃子榮就倒在盧永克的懷里,喃喃地說:“我……百……百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想念著百色起義——他和戰友們高高舉起武裝起義旗幟的光輝日子,可一句話未說完就說不下去了。盧永克急忙把他放在地上,連聲喊“子榮哥”,并進行搶救,但他再也不能回答了,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昔日叱咤風云的紅軍將領——黃子榮同志就這樣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永遠地躺在天蒼蒼、野茫茫的草地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黃子榮雖然犧牲了,但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所作的貢獻,所建立的功勛,黨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早在黨的“七大”時,他的英名就列入了中央編纂的《軍隊烈士英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