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三座著名的“凱旋門”,都與拿破侖有關(guān)。
1814年,為慶祝戰(zhàn)勝拿破侖和俄軍將士從西歐遠(yuǎn)征歸來,莫斯科人在特維爾卡建立了一座木制凱旋門。后來,因日曬雨淋,木制凱旋門腐爛了,于是1968年在庫圖佐夫大街建了一座和原來一模一樣的金屬凱旋門。這座凱旋門高28米,門的基座上共豎立著6組12根圓柱。圓柱用生鐵鑄成,高12米、重16噸。圓柱之間站立著手持盾牌和長矛的勇士,勇士頭頂?shù)膲Ρ谏鲜欠从扯碥娡ㄜ娮鲬?zhàn)的浮雕。凱旋門頂部平臺上安放著6匹馬拉著的凱旋車,車?yán)镒鴦倮瘢挠沂指咔嬷鹿鸹ōh(huán),面向城市入口處。整個(gè)凱旋門用白石貼面,在黑色圓柱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德國首都柏林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勃蘭登堡門,高20米,位于菩提樹下大街西端,始建于1788年。1795年德國人又在門梁上安裝了勝利女神駕馭的四馬車。這座門具有古羅馬凱旋門和古希臘雅典衛(wèi)城山門的特點(diǎn),堪稱德意志第一門,許多外國人都稱其為“德國凱旋門”。
1806年10月24日,法軍戰(zhàn)勝普魯士軍隊(duì),占領(lǐng)柏林,拿破侖在這座城門下接受了“柏林城鑰匙”。根據(jù)拿破侖的命令,法軍取下門上的四馬車,運(yùn)回巴黎,直到1813年解放戰(zhàn)爭獲勝,普魯士人才從巴黎取回四馬車,重新安放到城門上。1945年四五月間,在蘇聯(lián)紅軍發(fā)動的柏林戰(zhàn)役中,柏林城其余17座城門全部倒塌,惟有勃蘭登堡門奇跡般地保存完好。
巴黎凱旋門也是依照古羅馬凱旋門的樣式建造的,其規(guī)模卻大了一倍,高50米、寬45米,呈淡黃色,顯得氣勢磅礴。1806年為慶祝法軍勝利,拿破侖決定建一座凱旋門,但直到1836年7月29日才最后完成,此時(shí)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早已在寂寞中死去。凱旋門的外壁上鑲嵌著10塊反映法蘭西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的浮雕,內(nèi)壁上則鐫刻著同拿破侖出生入死的588位將軍的名字。1840年,法國人為安葬拿破侖的遺骸,在凱旋門下舉行了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