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紅色旅游資源,可以自己創造資源。
徐文榮又在“造城”了!
在1:1復制了天安門城樓、建成了和故宮一樣恢弘但元素更豐富的明清官苑等13個基地之后,徐文榮開始了將紅軍25000里長征路集納到橫店9000畝荒山里的驚人舉動。
當建設紅軍長征博覽城還僅僅是徐文榮的一個構想時,許多人懷疑、反對。質疑直到構想轉化為以9000畝荒山為背景的一紙藍圖,徐徐展開在徐文榮辦公室里時,都未曾全部消退。
不過徐文榮對于這樣的質疑已司空見慣。這就如同當年,當人們還在爭論是否應該在一個距離杭州約200公里的浙江西部小鎮建設第二個天安門和故宮時,徐文萊早已干起來了一樣,無數臺推土機和挖掘機已轟鳴著開始將山坡夷為平地,將山谷改為河溝。
按照計劃,在經過短短的6個月建設之后,今年10月1日,這里將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以紅軍25000里長征為主題的特大型綜合性景觀,正式對游客開放。
異想天開
除了徐文榮,沒有人會打這些什么都做不了的荒山的主意。不過徐文榮卻將當地人看來沒啥利用價值的河灘荒坡,改造成了一座座恢弘壯麗的博覽城。
徐文榮是橫跨工業、農業和文化旅游產業三大領域的民企橫店集團領頭人。在他的領導下,橫店于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涉足文化旅游產業,建成的第一個景觀就是廣州街。
這回也一樣,不過,規模將更為宏大:在9000畝荒山里復制紅軍長征路上所有知名的山川、河流、建筑、場景,建設面積超過了以往13個影視基地中任何一個使用荒山面積的總和。
這個集團上個世紀建設廣州街、秦王宮等幾個影視基地時,共削平大小山頭20多座,土石方工程量達200多萬立方米。新建的明清官苑削平山頭18座,土石方工程量近400萬立方米。炸山采石所用炸藥超過丁橫店所在的東陽市解放以來所用炸藥的總量。
不過這回,徐文榮不炸山了,他準備盡最大可能利用山勢,復制和再現長征沿途的場景。
在這片連當地農民不小心都會迷失了方向的連綿荒山中,徐文朵對地形和方位的熟悉程度讓人驚訝。他常常自個兒開著車在挖土機壓出的土路上來回轉悠。
農民出身的他雖然年過70,體力卻好得驚人,常常一馬當先登上山坡,鳥瞰地形,并親自落實每一個場景、每一座建筑在山里的具體位置,把隨行的工作人員遠遠甩在后頭。
“紅軍長征一年零三天,跨越了11個省,我要把散落一路的所有與紅軍長征有關的地點和內容都放到我的博覽城里!”徐文榮面朝起伏的山林,揮著手大聲說。
紅軍長征博覽城總經理曹健告訴《嘹望東方周刊》,徐文榮建設這個博覽城的動因,一是為了彌補橫店影視拍攝基地中缺少戰爭外景的美中不足,二是為了呼應中共中央正在開展的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紅軍長征基地再現先烈和革命前輩的光輝足跡,幫助黨員重新回憶革命歷史,三是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號召。
“國家公布的120個紅色旅游基地中,大多規模小、位置分散。除了個別人,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到達紅軍長征路過的絕大多數地方。”曹健說,經濟日報副總編羅開富當年歷時1年零三天,重走了一遍長征路,付出的代價是掉了40斤肉和—條腿的傷殘。
徐文榮和羅開富是好朋友,他多次聽羅開富說起,長征線路多在欠發達地區,缺乏及時的保養和修繕,幾十年過去后許多舊址已十分殘破,有的甚至不復存在。那里的政府財力較弱,而橫店有巨大的工業產業作保障,有這個財力。
徐文榮算了一筆賬,建設新景區的投入,可能還遠遠小于各個景點修繕后所花費的費用總額。徐文萊舉例說,故宮的復修需要27個億,并已禁止所有影視拍攝活動。而明清官苑征地和建設費用總共花了8億元,不僅能充分滿足劇組影視拍攝的需要,還能解決絕大多數沒有能力出遠門的老百姓就近游覽故宮的實際問題。
在徐文榮的構想里,他拿出3億元建造的長征博覽城應該是一個“史詩般的鴻篇巨制”。它不僅僅是紅軍長征路上的自然景觀和房屋建筑的簡單復制,更應該是一個具有教化意義、促人反思和奮進的“紅色”旅游教育場所。
推陳出新
根據徐文榮的設想,總設計師姜道民擴充了博覽城的內涵,在博覽城內加入了參與性、娛樂性和時代性。
在百余支施工隊伍和挖土機的日夜兼程下,紅軍長征主題公園、國防科技教育園和民兵青少年訓練基地的輪廓日益清晰。
作為主體部分,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的紅軍長征主題公園圍繞紅軍長征,采用羅開富以日記形式記敘的著作《紅軍長征追蹤》為景觀設計主線和依據,以資料和事物陳列展示的方式,按長征重要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精選建造了再現歷史原貌的重要會議舊址、重大事件及重大戰役遺址等40余個大小景點,濃縮再現了漫長曲折的長征歷史。
徐文榮期望景區開放后能夠迎來源源不斷的參觀者。為此,他還建了可容納上千輛旅游大巴的停車場,盡可能寬敞的環山公路,甚至還鼓勵周邊的農民和其他投資者在景區的規定區域內建造農民旅館,以為接待準備在景區內過夜的游客做好準備。
為盡最大可能地突出紅色旅游的效果,博覽城除設計了供汽車行駛觀光的環山公路外,還專門設計了約10公里的體驗長征步行道。
步行其中,參觀者可身臨其境,實地體驗紅軍“別離蘇區大轉移,突破第一、二、三、四道封鎖線,血染湘江北渡烏江破天險,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西北高原勝利大會師”的長征全過程,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
作為紅軍長征主題公園的重要補充,國防科技教育園設在一片空曠開闊的洼地內。12000平方米的建筑內,閱兵館、兵器館、現代高技術戰爭館、太空探索館、航天指揮中心以及航天發射場等6個場館,充分展示了我軍在各個時期的武器裝備及我國航空航天發展歷史。
占地500畝的民兵青少年訓練基地由500人規模的生活營區、軍事訓練基地、水上訓練基地和停車場及服務設施等四大區塊組成。
與前兩個板塊有所區別的是,作為景區長征教育的延續,這一板塊除了能夠滿足游客住宿、就餐等需要外,游客還可親身體驗和模擬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穿越槍林彈雨的場景,通過從參觀者到參與者的身份轉變,進一步重溫歷史,感受長征精神。
在徐文榮的內心里,這應該是一座永遠都人聲鼎沸、游人如織的博覽城。這里不僅有長征沿途的壯麗河山、英雄故事,還有體現紅軍生活艱辛的窯洞和小旅館:展現長征一路風土人情的小吃街、商業街。這里的每一物每一景,都能最大程度地體現對革命歷史的尊重,并引發游人對歷史的沉思。
狂想背后
作為中國特大型民營企業的創始人徐文榮為媒體和普通老百姓所熟悉,不在于經營企業的高招,而在于他“平地起高樓”的膽量。
當一片資源貧乏、交通閉塞的荒蕪農村被成功改造成明星薈萃、游人如織的影視拍攝和旅游勝地之后,人們發現,徐文榮并非當初他們以為的那樣不切實際和充滿空想。
恰恰相反,在貌似狂想的背后,是徐文榮反復的掂量和籌劃。
與其他企業家走出去發展壯大不同的是,這個故土情結深厚的農民和他的企業自始至終沒有離開過這片自然資源匱乏、交通條件落后的土地。
在他的帶領下,地處浙江東陽半山區農村的一家小小繅絲廠,最終成長壯大為橫跨工業、農業和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中國企業500強”。
“改造家鄉的落后環境、改變家鄉人民的生活條件和質量”,是徐文榮根植故土的根源。也正因為這個樸素的愿望,1995年,徐文榮爽快承諾謝晉導演,由集團出資在橫店建設《鴉片戰爭》拍攝基地鹽紀南粵廣州街市”。
橫店集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多達400多則的媒體報道,產生了遠超過企業花錢做廣告的宣傳效應;影片拍攝對群眾演員的需求和道具、戲服加工等的需求,為當地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影片拍攝吸引了周邊地區的游客,帶動了橫店旅游、餐飲、住宿等社會服務行業的興起。
徐文榮由此看到了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新路: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這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著實需要足夠的勇氣、實力和膽量。
按1:1的實景布局,橫店集團從1995年開始,在10年中先后建起了包括廣州街、香港街、清明上河圖、秦王宮、江南水鄉、橫店老街、明清街、明清官苑等在內的13個影視拍攝基地,總規模位居亞洲第一。加上現正興建的華夏文化園,其在橫店建城區內光是以炸山填灘、開辟荒山建立起來的景區面積就有4680多畝。
在一個交通不便、原本沒有任何旅游資源的小鎮大興土木,這在外界看來近乎瘋狂。然而,聰明的徐文榮用一記免收場租的高招,輕松地吸引了大量劇組目光,從而進一步吸引了游客的到來。
從首拍《鴉片戰爭》以來,橫店的影視基地已先后接待過《英雄》、《無極》、《漢武大帝》等劇組近300個,有5000多部集中外影視劇都取景于橫店。
伴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橫店旅游業從無到有,客源驟增。集團趁勢開發和利用當地旅游自然資源,開結合影視拍攝需要,利用荒山興建一系列文化景點和人文景觀。影視帶動的游客流量使橫店的旅游收入在保持20%以上遞增速度的基礎上不斷攀升,2004年已超過40%。去年,橫店共接待劇組72個,來橫店的游客逾250萬人次,今年預計可突破300萬人次。
當紅色旅游在特定背景下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之時,徐文榮再一次逆向思維:沒有紅色旅游資源,可以自己創造資源!
徐文榮告訴《嘹望東方周刊》,他的紅色旅游構想不止于一個紅軍長征博覽城。一片與之相連的荒山將緊隨這座“紅軍城”之后開工建設,并在明年六月底建成開放。這個占地20000余畝的山林將成為八路軍、新四軍基地博覽城。
“電影中的地道戰、地雷戰將在這里得到實景再現”,徐文榮站在山腳下,指著那一長1留起伏的山包,充滿自信地向記者描述他的構想。他堅信這個構思絕無僅有,并且一定能得到希冀獲得真實體驗的游客們的熱烈歡迎。
在八路軍新四軍基地落成后,徐文榮還將開工建設中共一大到七大的會址。它們將被集中復制到橫店的紅色旅游景區內,其中包括了一處位于原蘇聯的會址。
另外,以近百位名人的故居為載體的“中國近(現)代名人故居觀賞園”也將啟動建設。包括毛澤東、陳獨秀、孫中山、蔣介石等在內的近百名近代革命名人的故居,將被一一納入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