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肅然起敬的民族
如果只是因為韓劇的流行,而對韓國產生興趣,顯然極為淺薄。
看看韓國人深情呼喚朝鮮半島最終和平自主統一時的盈眶熱淚,看看他們在捍衛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時表現出的大義凜然;看看韓國人在金融風暴期間,紛紛將自己的黃金首飾取出換取已經大幅貶值的韓幣,力圖為國家危難救急解困的義無反顧;再看看世界杯的首爾,舉國為自己的足球健兒搖旗吶喊,而觀賽現場竟沒留下一點垃圾的情形,你怎么會不對這樣一個飽受憂患,卻始終自強不息的民族肅然起敬呢?!
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韓國難以和她的近鄰相提并論,但“漢江奇跡”早已被世界所認同,“儒家文化”與現代西方文明,在這里獲得幾近完美的結合,都說這就是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崛起的秘密。
由衷地說,這是一個值得肅然起敬的民族。
楊錦麟(鳳凰衛視)
韓劇的啟悟
《發現韓國》專輯讓人對韓國社會耳目一新,也令我想起不久前看的韓劇《大長今》及去年的《商道》。
兩部韓劇里雖充滿了爾虞我詐,但卻傳達出韓國人在艱險環境下孜孜追求的堅韌信念。兩位主人公本著為商之道、為醫之道,憑著異常堅定的信念,歷經艱辛,雖疲累透頂,卻終于實現各自理想。啟示世人商道即人道,醫道亦是人道。
兩千多年來我們祖先所諄諄教誨的品德信念,竟在他國歷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并在這焦灼不安、人心浮動的現代社會被重拾和重視。同是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兩個國家,為什么別人能借他山之石,而我們卻把本來屬于自己的丟失了呢?社會環境總是把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善心和誠信只能成為灌木而不能成森林,這是社會的悲哀。
兩部韓劇還啟迪我們,在閱歷人生中需不斷磨礪自己的能力,保持上進之心,并盡一己之能服務社會,而非鉆營一己之小利。
余朝明(汕頭)
行李失論斤賠是“霸王條款”
現在旅客航空托運的行李價值一般都在幾千元左右,僅一件西服就可能超過1000元,但按照現行的民航規定,如果行李丟失,航空公司只以行李的重量為依據,每公斤不超過50元,如果按經濟艙每人免費托運20公斤計算,大多數人的行李賠償不會超過1000元。 在我看來,這個每公斤不超過50元的標準,就是典型的“霸王條款”。
可笑的是,這樣的賠償標準,依據是1996年民航總局頒布的《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10年過去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收入、消費水平都在大幅提高,人們隨身所帶行李的“含金量”也在不斷增加,然而,這個賠償標準卻是一成不變。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也是法制經濟。我想,誰也沒有理由任意侵犯消費者權益,相關部門對此不能再無動于衷了,應該盡快通過部門立法,鏟除這樣的“霸王條款”,維護消費者的合理、合法的權益,這是實現社會公眾的利益的需要,也是實現市場經濟應有的公平與正義的需要。
張紹芳 (淮安)
“男性解放”是個偽問題
一個鼓吹男性解放的沙龍組織于今年“三·八”前夕正式創立。
男性的確在遇到困難時,存在“所有責任都自己扛”,以及在受到傷害時不能像女性那樣“哭哭啼啼”,在賺不到錢時也無法擺脫“感覺自己不像男人”的沮喪,更無法在生活中拋開“勇敢、剛強、事業有成”這些強加在男性身上的“枷鎖”。但是,這些被看作是男性的“不解放”因素的,其實并非就是男性的弱點,而是社會、家庭和男性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動力。
世界上正因為有了男性和女性這兩個性格、生理上對立的性別,才使男女兩性之間有了互補與吸引,也才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如果男性不顧自身生理與心理特點,在性格與行為上一味向女性的方向“解放”,這其實不是真正的“解放”,而是一種消除差異對立的倒退行為。
陸高峰(南京)
誰給了干部“貞潔鑒定權”
“要想領到土地轉讓補償金,要先到醫院作‘貞潔鑒定’。”這是重慶大足縣北禪村二社最近推出的“村規民約”。
按照國家規定,對于土地被轉讓的村民,他們都平等地享有土地征用后獲得的補償金?,F在,獲得這樣的補償金的資格被追加了新的條件,要求當事人是處女。二者之間并無任何邏輯聯系,如此荒唐的規定,還涉嫌侵犯他人的隱私。
那么,誰給了這些干部的“貞潔鑒定權”?在我看來,在這些干部表象的法律無知的背后,是他們權力文化意識的異化與權力品格的淪喪?!皺嗔κ翘囟ㄖ黧w將他的意志強加于他物,使之產生一種壓力繼而服從的能力”。 美國社會學家彼得·布勞曾深刻地指出,權力是“一種泛化了的文化現象”,它生成并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至于人們談到“權力”每每給其貼上“公共”的標簽。
在提倡現代法治文明的今天,如此丑陋的現象,應該好好提醒某些干部,要好好重建自身的權力文化與權力品格了。
江淮(南京)
自殺背后的望遠鏡
有人想自殺,有人想看自殺,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一名中年女子站在桂林市香江飯店第11層客房的窗臺上要跳樓,110民警和119消防官兵好不容易與其僵持了2個小時后將其拉離了危險邊緣。可就在勸救的過程中,眾多的圍觀者簇擁在樓下的廣場上看熱鬧,不但有好事者用望遠鏡翹首遠望,更有小販在現場兜售望遠鏡。
說到這里,想到了一個故事。說一個女司機被歹徒強奸了,整車的乘客無動于衷,只有一個瘦弱的男子伸張正義,女司機為了感激他,也為了表達對歹徒和全車人的憤怒,在把瘦弱男子激怒下車后,開車沖下了懸崖。我們很多人就像車里的那些乘客,冷漠地生存著,害怕自己身上掉根頭發,面對別人的指責,還不忘據“理”力爭。冷漠一旦有了正義的名義,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呢?
肖擎(武漢)
最好的紀念是還原歷史
毫無疑問,二戰中,英勇的蘇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戰爭的最后勝利,蘇聯功不可沒。但是,由于人為因素,有些史實被掩蓋和歪曲,以致不能讓后人全面而正確地解讀那場災難的起因和后果。比如,卡廷森林事件。最初的一種說法是,那千余名優秀年輕的波蘭軍官是被納粹殺害后偷偷掩埋的。直到戈爾巴喬夫執政時,蘇聯才承認那是蘇軍所為??墒?,前不久俄羅斯官方又拒不承認兇手是蘇軍,并說有關材料屬于“國家機密”。如此,卡廷森林事件的真相又一次成了一個不該解不開的“謎”。
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最好的方式不在于規模如何宏大,時間如何持久,而在于能否還原歷史的真實,進而深入反思,不僅要求別人,更要針對自己。在這一方面,戰敗的德國早已作出了榜樣——從前西德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猶太人墓前的下跪,到現任總理施羅德前幾天向俄羅斯人民道歉,到5月9日擺開燭光鏈為納粹致死的亡靈守夜,可以說,德意志人民在一步步地完成著自己心靈的洗禮。也正因如此,德國重新贏得了整個世界的尊重。
王永章(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