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的勝敗重要不重要?重要。歷史的真相重要不重要?同樣重要。媒體應該對后者負責
2004年9月2日,《瞭望東方周刊》第42期發表本刊記者陳磊的報道《承德文物大案牽出著名慈善家》。此報道使本刊被迫卷入創刊100期中的第一個訴訟。
2005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了本刊的上訴,維持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定本刊侵權的原判決,認定本刊刊登的《文物大案牽出著名慈善家》一文構成了對李春平名譽權的侵犯。
《文物大案牽出著名慈善家》一文,就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2002年震驚全國的“11.28承德特大盜竊倒賣文物案”一審判決進行了報道。
文章指出,在承德市人民檢察院向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的起訴書中,除犯盜竊罪被判處死刑的主犯李海濤和其他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的四位涉案人員外,另有一位被提及最多、名叫李春平的人。
雖然根據李海濤和其他涉案人員的供述,他們所盜相當多文物的買家都是李春平,并且在2002年12月,經河北省公安廳廳長批準,河北警方曾對李春平執行過刑事拘留,但是承德市人民檢察院并沒有對他進行起訴。經過各大網絡和報刊的轉載,這一報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04年11月,李春平以此文嚴重失實、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將本刊的出版,發行和主管機構告上了法院。
訴訟
在法庭上,李春平的代理律師將矛頭指向文章的配圖及其文字說明。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一開庭,主審法官即歸納出本案爭議的三大焦點:其一,被訴文章刊登的圖說為“李春平:作秀還是真心”的照片所反映的事實背景是否構成對李春平的侮辱和誹謗?其二,被訴文章刊登的“被李春平拍賣的國寶”照片和圖說是否屬實及含義?其三,被訴文章刊登的“被李春平拍賣的珍品清乾隆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的照片和圖說是否屬實及含義?
該報道說,李春平的律師拿出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的回函,證明本刊刊登的圖說為“被李春平拍賣的國寶”和“被李春平拍賣的珍品清乾隆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的兩件文物,委托拍賣人都不是李春平,李春平與佳士得公司所拍賣的46件文物絕無關系。原告還拿出蕭·溫·梁律師行的聲明,證明李春平不是被訴照片上刊登的文物的委托拍賣人和所有人。
本刊代理人提出,李春平本人有中文名字也有英文名字,這些函件只表述了李春平的中文名字,所以對證據的真實性表示異議。
另一幅配圖是李春平在一次慈善捐贈儀式上激動得掩面而泣的照片,編輯配發了“李春平:作秀還是真心”的文字說明。原告認為這誹謗了李春平。
一位旁聽的記者表示不解:“在案子(承德大案)有這么多疑點的時候,你李春平還在大量地捐款,作為媒體問一句‘作秀還是真心’都不可以?況且這句話并不是一個陳述句,而是一個疑問句,媒體對公眾人物問一句的權利都沒有?”
本刊代理律師北京縱橫律師事務所的沈志耕曾多次代理媒體侵權官司,他表示,類似本案這樣撇開文章內容、僅僅因為配圖起訴媒體侵權的名譽糾紛案,他從事律師行業20多年還“聞所未聞”。
另據《京華時報》報道,因李春平是否涉嫌委托拍賣贓物屬于刑事案件范圍,因此在1月17日的民事審判中,法庭接受了原告提出不提拍賣文物一事的意見。接下來,李春平的律師極力證明他的當事人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當庭,李春平的代理人出示了捐贈清單、榮譽證書、慈善協會的捐贈證明等,證明李春平自1991年回國后,陸續向社會公益事業捐贈3000多萬元的慈善行為。
報道說,上午11時30分,合議庭口頭宣判稱,有關證據顯示,李春平并沒有委托拍賣過被盜文物,因此對此所做的報道是嚴重失實的。同時,文章將李春平因公益捐款得到慈善家稱號激動時的照片配文“作秀還是真心”,對李春平人格有明顯的貶損,故做出《瞭望東方周刊》敗訴的判決。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一審判決后,李春平在接受該報記者采訪時“聲音哽咽著說,這件事確實使他痛苦了幾個月的時間,所以他非常感謝一審法院還了他一個清白”。
表白
在一審判決中,本刊代理律師的發言幾次被法庭打斷,本刊代理律師數度提及文章主體時,原告代理律師都表示不能討論。一審審判長也支持原告的這一主張。
本刊代理律師幾次提出,是先有李春平卷入文物盜竊大案才有本刊“作秀還是真心”的疑問,但法官幾次表示這與訴訟無關。而當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宣讀李春平的“公開信”時,法庭卻予以允許。
一審一共開庭兩次,第一次開庭,只進行了20多分鐘就結束了。
就在第一次開庭前的晚上,在首都體育館舉辦的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捐款活動中,李春平出現在現場,并出手大方。
一審的第二次開庭,進行了簡單的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后,就宣布了休庭,過了20分鐘,法庭口頭宣布本刊敗訴。
2005年4月11日,二審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進行,李春平的代理律師當庭表示對文章的內容沒有異議。與一審不同,二審法官允許本刊代理律師進行充分陳述,但依然判本刊敗訴。
2005年5月12日,李春平接受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欄目專訪,這個訪談設計了李春平的年輕時代、如何認識的好萊塢影星、如何成為慈善家等問題。在與主持人對話時,有一段談到他對本刊報道的看法。
“當時你看到瞭望東方登出來關于你涉嫌盜賣國家文物這篇報道之后,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樣的?”
“我覺得這個文章很多地方是失實的。”
“那么在這篇文章中,哪些文字你覺得產生了抵觸情緒?”
“有兩點我接受不了。第一點,他在這個文章上面配了幾張圖片,下面指名道姓地說,是被李春平拍賣的國寶,這個問題是我接受不了的。因為確實不是我拍賣的,也跟我沒關系。第二個,是把我給國家捐款,當時我講到我當年是被老百姓救出來,當時激動得流眼淚,他說我是作秀。”
李春平卻不提及本刊5000字報道本身。
疑案
“2002年10月份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拍賣的圖錄中拍賣成交的文物,如果是李海濤盜竊的文物,應該怎么辦?”
承德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李振吟萬元的慈善行為。
報道說,上午11時30分,合議庭口頭宣判稱,有關證據顯示,李春平并沒有委托拍賣過被盜文物,因此對此所做的報道是嚴重失實的。同時,文章將李春平因公益捐款得到慈善家稱號激動時的照片配文“作秀還是真心”,對李春平人格有明顯的貶損,故做出《瞭望東方周刊》敗訴的判決。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一審判決后,李春平在接受該報記者采訪時“聲音哽咽著說,這件事確實使他痛苦了幾個月的時間,所以他非常感謝一審法院還了他一個清白”。
表白
在一審判決中,本刊代理律師的發言幾次被法庭打斷,本刊代理律師數度提及文章主體時,原告代理律師都表示不能討論。一審審判長也支持原告的這一主張。
本刊代理律師幾次提出,是先有李春平卷入文物盜竊大案才有本刊“作秀還是真心”的疑問,但法官幾次表示這與訴訟無關。而當原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宣讀李春平的“公開信”時,法庭卻予以允許。
一審一共開庭兩次,第一次開庭,只進行了20多分鐘就結束了。
就在第一次開庭前的晚上,在首都體育館舉辦的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捐款活動中,李春平出現在現場,并出手大方。
一審的第二次開庭,進行了簡單的法庭調查、法庭辯論后,就宣布了休庭,過了20分鐘,法庭口頭宣布本刊敗訴。
2005年4月11日,二審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進行,李春平的代理律師當庭表示對文章的內容沒有異議。與一審不同,二審法官允許本刊代理律師進行充分陳述,但依然判本刊敗訴。
2005年5月12日,李春平接受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欄目專訪,這個訪談設計了李春平的年輕時代、如何認識的好萊塢影星、如何成為慈善家等問題。在與主持人對話時,有一段談到他對本刊報道的看法。
“當時你看到瞭望東方登出來關于你涉嫌盜賣國家文物這篇報道之后,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樣的?”
“我覺得這個文章很多地方是失實的。”
“那么在這篇文章中,哪些文字你覺得產生了抵觸情緒?”
“有兩點我接受不了。第一點,他在這個文章上面配了幾張圖片,下面指名道姓地說,是被李春平拍賣的國寶,這個問題是我接受不了的。因為確實不是我拍賣的,也跟我沒關系。第二個,是把我給國家捐款,當時我講到我當年是被老百姓救出來,當時激動得流眼淚,他說我是作秀。”
李春平卻不提及本刊5000字報道本身。
疑案
“2002年10月份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拍賣的圖錄中拍賣成交的文物,如果是李海濤盜竊的文物,應該怎么辦?”
承德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李振洲在2002年12月17日的訊問中向李春平發問。
“如果有足夠的證據的話,我愿意再出高價買回來,無償捐給國家。”
“你為什么愿意幫助公安機關把文物追回,并且也愿意接受經濟上的處罰?”
“我有責任,國家丟失的文物,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幫助追回,我愿意。并且李海濤他不應該偷國家的文物,他偷了文物之后又沒有骨氣,李海濤偷了國家的文物,他賣了文物賺了錢,他就應該自己扛著,不應該連累別人。”李春平回答。
本刊在《文物大案牽出著名慈善家》一文中曾指出,“11.28承德特大盜竊倒賣文物案”案發后,有公安部五局、國家文物局參與的負責境外偵查的調查組在香港、澳門一共進行了19天的調查。
調查顯示,自2002年2月始,一個名叫斯威豪的英籍華人女子同美籍華人理查德(又名羅伯特·多勒)六次往返內地和港澳之間,以委托拍賣人和支付收款人的身份分別向香港佳士得拍賣行委托拍賣承德外八廟國家館藏文物共46件套。
拍賣成功后,斯威豪在扣除了45萬元后,將剩余的拍賣所得款項匯入理查德在澳門葡京賭場的賬戶用于還615萬元賭債。
調查組同時查明,理查德早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2002年春拍中,另有委托拍賣承德外八廟被盜文物之嫌。而這個又名羅伯特·多勒的美籍華人理查德便是在北京擁有名車、豪宅和“中國第一個慈善家”頭銜的李春平。
而正當警方進行詳細的調查之時,承德警方的上級以李春平患有嚴重疾病為由,決定對李春平變更強制措施。還是經過河北省公安廳廳長批準,在李舂平被警方關押的第六天,在交納了數目不詳的保釋金之后,李春平被釋放。2003年10月19日,承德警方解除了對李春乎的取保候審。
“另案處理”
有媒體研究人士頗為感觸,媒體往往承擔了太多承擔不起的社會功能。一些應該由執法機關進行的工作,憑媒體的力量是很難做的。
對于李春平是否涉嫌承德外八廟文物大案、是否購買李海濤所盜大量館藏文物,最權威的說法目前來自于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李海濤盜竊罪的刑事判決,該判決書[(2004)承刑初字第54號]在“經審理查明”處認定:
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李海濤獨自或伙同王曉光、張華章將包括粉彩瓷無量壽佛、局部鎏金銀藏式須彌山壇城、尼泊爾式局部鎏金銅無量壽佛坐像、紫檀木框嵌花鳥插屏等86件館藏文物賣給李春平,獲贓款174萬余元,美元1.7萬元。
1993年至2001年期間,吳洪寬通過王曉光將從李海濤處購買的銅鎏金佛等六件文物(未定級,未追回)賣給李春平,獲贓27萬元。
2001年5月至10月間,王曉光將從李海濤手中購得的三件三級文物賣給李春平,獲贓20萬元。
至此,法院認定,本案各被告共賣給李春平包括國家一級、二級,三級國家館藏文物共95件。
目前除吳洪寬(批捕在逃)、瘦吳(情況不詳、臺灣人)、李春平(另案處理)之外,其他涉嫌犯罪人都已被緝拿歸案,并且查證犯罪屬實、并被定罪量刑。
而可以看到的是,李舂平目前非但并未被“另案處理”,還在4月份出籠的“大陸慈善家排行榜”中排名第44位。北京某媒體稱“作為職業慈善家,其貢獻不可被泯滅”。同時,不時可見他在各種媒體上傷心地訴說本刊對他造成的傷害。
這個案子會交給歷史
“為什么一篇本身沒有問題的報道,會因為圖片的說明而敗訴?當然,你可以舉出無數個理由來說李春平的問題嚴重,但是媒體做輿論監督報道一定要細致,一個小小的疏漏就有可能會導致人家抓住把柄。”
這是出自本刊讀者對本刊報道的質疑,這種質疑,是督促我們向上的動力。
在承德市人民檢察院向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時候,并沒有對涉嫌走私的人員進行指控。2004年8月13日,被判處死刑的李海濤和其他幾名案犯也全部是和盜竊倒賣有關。“11.28'’特大盜竊、走私文物案中的盜竊部分已水落石出,而涉及走私的部分,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案件并沒有結束,關于案件涉及的走私文物問題,公安機關還會努力查下去。”河北承德市檢察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檢察官說。
在網絡上搜索媒體報道,8月26日,河北唐山市舉行“李春平先生資助貧困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儀式,60名貧困大學新生接到每人1000元的助學金。
在今年由共青團河北省委、河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情系貧困大學生——希望工程特別行動”中,李春平捐款100萬元,成為本次“特別行動”的最大一筆捐款。
2005年9月23日上午,李春平再次向北京警方捐贈,這次是總價超過300萬元的70輛警用電瓶車。市委副書記強衛,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馬振川,原市政協主席陳廣文等領導出席了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上,李春平獲得由北京市公安局馬振川局長頒發的榮譽證書。
李春平說,這已經是他今年第六次捐贈。
有傳媒專家認為,相信這個案子會交給歷史,如果中國新聞史上有中國傳媒敗訴史的話,這應該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
在國內為數眾多的媒體侵權官司中,有人統計媒體的敗訴率甚至高達80%以上,本刊不幸也遭此命運。
有記者問及《瞭望東方周刊》是否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是否繼續堅持將有關調查繼續下去,本刊負責人表示:官司的勝敗重要不重要?重要。歷史的真相重要不重要?同樣重要。媒體應該對后者負責。
文物大案牽出著名慈善家
陳 磊
李春平最初被警方注意,是在李海濤被抓獲以后。經過審訊,李海濤向警方供述,他盜竊的文物,大部分都出售給了北京的一位富豪——李春平。
據承德公安局政治處向媒體公開的內容,李海濤與李春平相識是在2001年5月。
李海濤供述,他與李春平的第一次交易就從這天開始。當時李海濤拿出幾件文物和文物部件,李春平詢問這些文物的來源,李海濤說是1972年和1974年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承德市外八廟管理處的國家文物,由于“文革”時期社會較亂,大批文物流散到社會上,這幾件就是那時流散出來的,是朋友托人出手。
隨后雙方以九萬元成交,但李春平要李海濤次日再來取錢。當晚,李春平在電話中告訴李海濤那幾件東西價格太高,五萬元可以留下,急于將文物出手的李海濤只好答應。
第二天,李春平在付給李海濤五萬元后,拍著李海濤的肩膀說:“還有偉大(鑒定級別高的文物)的嗎?你們回去給我再弄,有就拿來,東西好錢就好說。”
后來李海濤告訴了李春平這些文物的真正來源。在一份司法機關詢問李海濤的筆錄中,李海濤確認李春平知曉文物的來源。
又一次,李海濤破了行規將部分文物賣給了一個名叫“瘦吳”的臺灣文物販子。李春平大為光火,立刻打電話找到了李海濤,李春平在電話中威脅李海濤,如果不再幫他弄一套八寶或者“偉大”的,就去公安局告發李海濤盜竊國寶。
《瞭望東方周刊》在檢察機關對李海濤同案犯王曉光的詢問筆錄中看到,王曉光證實確實聽到李春平對李海濤的威脅。
李海濤供述,他聽了李春平的話,非常害怕,隨后,以查庫房的名義,盜出了包括國家二級文物在內的數件文物賣給李春平,這一次交易,雙方先后交易額就是210萬人民幣和兩萬美元。
“我從此就受到了李春平的威脅,不能自拔,身不由己了……”李海濤在供述中說。
截止2005年8月,李春平共向社會捐款超過1000萬元。而據公開資料統計,在2002年承德文物大案案發后至今,李春平向包括北京市公安部門在內的許多團體、個人捐款額超過1300萬,比前10年捐款總數還要多。李春平還于2004年獲得北京市領導頒發的“慈善家”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