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記錄著我工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
9月27日上午9點,李瑞環《學哲學用哲學》新書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該書的出版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邀請了諸多黨政要人和學術界,出版界相關人士參加了發布會。下午3點,這部裝幀雅致的書便擺在了北京圖書大廈專門設置的圖書專柜上。
9月28日,該書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全面上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天津日報》、《北京青年報》等均在二版頭條節選了該書的重要章節。
作為上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是繼李鵬、劉華清、李嵐清等人之后出版著作的卸任領導人之一。與往常的領導人著作不同,這部書不是回憶錄,不是講話集,而是一部嚴謹而豐富的理論著作。按照《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分類,這部書屬于“哲學,宗教”著作。
今年71歲的李瑞環在“結束語”里說:“我這一生,最感興趣的一門學問是哲學,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學,對我幫助最大的也是哲學。”
事實上,自從中共十六大結束后,李瑞環和李鵬、朱镕基等原先身居高位的領導人很少出現在公開媒體里。此書籍的出版,使人們對這位曾在中共黨內有著極大影響的前領導人再次給予關注。
“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學哲學用哲學》是李瑞環寫的第三本書了。1989年7月,他平生第一部著作——《城市建設隨談》,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翌年8月,他的第二部著作《為人民辦實事隨談》在百花文藝出版社付梓。這兩部隨筆集式的著作里,李瑞環用輕快的筆調,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淡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在當時,高級官員出版著作極少,這兩部書引起了外界的極大關注。
《學哲學用哲學》是李瑞環1981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有關文章和講話的匯編。在這個時限范圍之外,只有一篇題為《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決矛盾》的理論文章,原來發表于1978年1、2期合刊的《哲學研究》。此時的李瑞環,任北京市總工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
其他的文章,都是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間的講話、會談、答記者問,評論員文章等。
該書編寫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郭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部書基本上都談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命題,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邏輯編排。從哲學的角度看,貫穿了哲學基本原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內容。”
從內容上看,這些講話涵蓋面極其廣泛。大到治國方略,小到工程設計,幾乎包括了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統戰、宣傳等等,凡是李瑞環主管過的工作或是他感興趣的工作,都有所涉及。
該書責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徐莉說,這部書絕不是一個普通的講話匯編或者講話集子,并沒有按照時間順序編排,也不是按照工作類別編排,而是有其內在的嚴密的邏輯順序。這些講話內容是按照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串起來。
郭湛介紹說,這本書的編排很有章法。前面的“要目”就是核心的東西,讀者一目了然,而目錄是一個展開,具體文章又是一個展開,這樣層次比較清楚。
徐莉回憶,“首長(李瑞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記錄著我工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學原理和哲學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視這部書。”
“語不驚人改不休”
這部書早在2003年就開始醞釀。郭湛介紹,光是前期的資料整理工作就費時一年之久。
郭湛透露,從動手整理出版到殺青,共歷時兩年多。李瑞環親自來抓這個工作,經過反復討論,不斷修改,反復研究,最終形成定稿。
“講話內容是瑞環同志本人撰寫的,分十個專題是跟瑞環同志商量確定的,目前這個編排順序也符合他的想法,把他的思想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組織起來,按照邏輯集中起來。”郭湛說,“開始時,材料非常多,不知道怎么弄,先圍繞主題,把哲理性強的東西匯集起來,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系統。一個專題一個專題去搞,有時瑞環同志親自參加,下了很大功夫,我們也懷著很大的興趣去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賀耀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我們把這個當成年內最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是我們的一號工程,所以要保證高質量地出版和發行。按照瑞環同志的要求,對原稿文字進行了一些加工。”
徐莉說,“比如語句、用辭上的一些小問題。但是我們堅持按照瑞環同志原講話稿的風格進行修改。前后幾稿,最終確定下來現在這個設計。首長也很滿意。”
賀耀敏說,這是一本理論著作,意識形態比較強,所以采用現在這個封面,看著恢弘大氣,舒朗,清晰。“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于永湛就評價說,這個封面看起來很舒服。” “瑞環同志對這個稿子,一直就在修改,他希望早點把這個書拿出來。這個書,估計他出版后還會改,再版的時候可以修訂。龔育之就評價瑞環同志說,語不驚人改不休。”賀耀敏說。
該書提倡講真話
全書是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來展開的,誠如書名:學哲學,用哲學。徐莉說,這個書名是李瑞環同志自己定的,簡單通俗的內容。
很能概括全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在發布式上說,“現在我國正在建設學習型社會,廣大干部和文化科技水平的起點普遍提高了,但是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認識問題、改造自己、指導實踐,比起前幾代的老同志就有很大差距,學習理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某種程度弱化的趨向。”
在本書的導語里,李瑞環就呼吁“提倡大家學點哲學”。他用切身的經歷闡釋了自己學哲學、用哲學的體會。比如,在談到給毛主席紀念堂修筑地基,要抓住主要矛盾,先解決主要問題,最后早于中央的要求,提前完成工程量。在討論天津綠化帶、港口建設等問題時,他都善于理論聯系實際,使得枯燥的理論轉化為活生生的生產力。
李瑞環在導語中說,“歷史經驗證明,全黨哲學水平的提高能夠極大地推動黨的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產生了巨大積極影響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活動。一次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延安整風時期,另一次是發生在以1978年真理標準討論為開端的撥亂反正到全面改革的轉變時期。”
參加發布會的中國科學院院長徐匡迪說,“在哲學界、思想界有一種西方的影響,認為現在科學技術進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還管不管用?我說這個是非常膚淺的,科學進步的重大進步都源自唯物辯證法的正確運用,以本書的出版發行為契機,我們應該掀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高潮。”
徐匡迪還說,“很突出的一點是該書提倡講新話、講短話,不講無用的話。”
極具個性的中共領導人
李瑞環是一個性格極其鮮明,而且在主管工作中受到很高評價的官員。
在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前,李瑞環曾任天津市市委書記、天津市市長。在很長時間,在天津,李瑞環具有極好的口碑,尤其在知識階層受到較高評價。有高級領導人說,黨內能夠得到知識分子認可,并能夠成為朋友的領導人不多,但李瑞環是其中的一個。
李瑞環真正為外界所熟知的是引灤入津工程。此后,李瑞環還在天津的道路建設(三環十四射)、改造“三級跳坑”等工作中建樹頗多。
在李瑞環主政天津期間,多次借助媒體和公眾對話也是其施政的一大特點,每次李瑞環發表電視講話時,不少市民居家觀看。這種作派,在一向被認為嚴肅有余的黨的官員中,還屬少見。通俗的語言,不拘細節的舉止,直入主題的率直,天津市民至今記憶猶新,其講話在當時就被認為很有“哲學味道”。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李瑞環是極具改革色彩的地方官員,曾經破格提拔只有中專學歷的技術人員為工程師,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李在任期間被公認為開明、開放,具有“改革開放色彩”。
1989年6月,李瑞環調中央任職,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被增補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十四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連任至十五大,后退休,期間連任兩屆全國政協主席,在李瑞環主政全國政協工作期間,受到很高的評價。
李瑞環在退休之前最后引起廣泛關注的是,2003年1月23日,在主持全國政協九屆二十次常委會閉幕式時發表的演講。他說:
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任何組織、任何事業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志都能以長遠的眼光、寬闊的胸懷、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進退去留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把位置騰出來,讓更年輕的同志發揮作用,這本身也是對國家一種積極的貢獻。
郭湛評價李瑞環說,“他是懂哲學的干部,威信高,工人出身,是個平民政治家,語言活潑,能和老百姓想到一起。但他也是一個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