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名叫“十二少”,那是我第一個網名。以后我的網名,冥冥中好像都與張國榮扮演的角色有關。
《當愛已成往事》,1998年,我在家中聽弟弟的一盤張國榮的磁帶,惟一喜歡的就是他這支歌。
在他的歌聲中,我反復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我那時正經歷很痛苦的事,比如人生與愛情、生命與漂泊等等。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忘了過去也許可以,忘了你卻太不容易。”
就如我現在,當我在異鄉漂泊的時候,我也更多地思考生命是什么。
對于張國榮的印象,我覺得他是一個俊美的人,一個男子被稱上俊美,多少有點讓人驚羨。
看過他的《胭脂扣》、《霸王別姬》、《縱橫四海》、《倩女幽魂》,這是記憶中比較深刻的一些他的電影,我其實不擅長記憶,但依然能清晰地記得他在片段中的熒幕花絮里,一剎那的眼神,一個轉身的動作,以及他的俊美的微笑。他的另外的電影,我基本上都看過的,在他辭世后,我還沒有認真地去看他的電影,記得在重慶文化宮,去看芭蕾舞《白毛女》時,在那里的露天電影院正上演著《縱橫四海》,看了幾眼,心情就悲戚起來。
2000年2月,我第二次看了他與王祖賢演的電影《倩女幽魂》,當初看時,是因為自己在92年的時候,我曾經是王祖賢的影迷。那個時候,我剛參加工作,我的房間,滿是王祖賢的畫像。多年以后,我再看到王祖賢的圖片新聞,她依然是那樣美麗。
因為于此,我有了自己的網名,倩女幽魂——寧采臣,也開始了我在網絡的游蕩。
“十里平湖霜滿天,
寸寸青絲愁華年。
對月行單望相互,
只羨鴛鴦不羨仙。”
這是電影中的詩句,也是我的名字最后的詮釋。
張國榮真的像煙花,那樣美麗閃耀過后,留給人們的卻是無限的凄涼。我喜歡煙花這個詞。
有時不經意地看有關張國榮死后的新聞報道,也許不會為他的生活方式而驚訝,也不會因為他的死,去刻意追看他的輝煌,我不是他的影迷,但是我欣賞他的俊美,就象我喜歡奧黛麗.赫本的美麗一樣,認為他們都是男人和女人中的極品。
我一直想知道他為什么放棄生命?
原來自己猜測的,也許因為他的病痛折磨,也許因為他的情感的糾纏。
可這一切都錯了,現在我心中的答案是:他是為事業放棄生命的。
這種歸結,也許范圍太寬闊了一點,可是,的確是這樣。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做好,他希望被人認可,尤其在事業上,然而,香港的演義圈并沒有給他公正的回報,從他出道,圈中給他的掌聲并不是很多。他其實最看重這一點,就仿佛人的事業一樣,都需要一個認定。
他其實看透了人間的本質,他已經不留戀生命了,那他還有什么值得留戀呢?事業、健康和愛情,他最后放棄了健康的治療,愛情的擁有,選擇了與事業同歸于盡的死亡。他看清的是人性的卑劣。
在他死前,他說他想趁機會看清楚香港,當他站在24層樓上,俯視香港的時候,有誰知道他內心的悲涼呢?
他其實也不想死。沒有人幫他解開心中的結,他真的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