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一曲《沂蒙山小調》讓沂蒙老區響遍大江南北。如今,位于沂蒙山區的臨沂市把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革命資源予以巧妙的結合,“紅色旅游”有聲有色
沂蒙老區是全國著名的抗日根據地,是當時中共山東黨政領導機關的所在地。65年前,八路軍一一五師挺進沂蒙山,建立了山東抗日政權,劉少奇、陳毅、羅榮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工作戰斗過。從1939年到1942年,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千人以上的“掃蕩”達157次,萬人以上的“掃蕩”29次。
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沂蒙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同生死,共患難,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粉碎了日偽軍無數次“掃蕩”,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派千百次進攻,其中比較著名的戰斗有大青山突圍戰、孟良崮保衛戰、青口戰役等,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國抗戰史上的壯麗詩篇。當時沂蒙革命根據地420萬人,有120萬群眾參軍支前,10萬多革命先烈的熱血灑在了這片熱土上。
坐擁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壯美的山川, 臨沂在整合旅游資源基礎上,抓住“紅色旅游”的機遇,開辟了“紅色旅游”線路,將當年八路軍一一五師轉戰沂蒙的線路規劃為紅色旅游圈,開辟了山東省戰時工作推進委員會舊址、八路軍一一五師司令部舊址、大青山戰斗遺址、沂蒙紅嫂紀念地、孟良崮戰役遺址、《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等專線,與蒙山沂水的優美風光融為一體,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沂蒙紅色線路。
為了整合旅游資源,尋求旅游業的最大效益,臨沂將整個旅游資源統分為“紅色旅游”、“綠色旅游”、“文韜武略”三大系列,整體推介。同時,對蒙山資源進行了整合,將過去4個縣管理開發的蒙山風景區統一管理,改變了過去到處搞開發,但規模小、規劃亂的局面,努力打造世界級“沂蒙山”旅游品牌。
臨沂市還不斷加大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5年來,全市累計總投入達17.8億元。同時堅持走市場化、社會化的路子,實行社會參與、多元化投放、市場化運作,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吸引了各方資金。僅蒙山風景區內2004年度就吸納各方投資3億元,修鋪道路、建設景點及旅游度假村等服務設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2家,旅行社52家,A級旅游區14家。
與此同時,臨沂市還充分利用歷史文化提升臨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旅游業及地方經濟發展。
首先,開掘有影響力的紅色宣傳題材,鑄造紅色品牌。建立了36個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經常性地組織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將《沂蒙山小調》改編成交響樂由中央級樂團巡回演出,撥動了眾人的蒙山情懷;組織編排的樂舞詩《沂蒙頌歌》到省城等地演出,沂蒙精神再次得到凝練和升華。
其次,進一步利用“書圣”王羲之和“智圣”諸葛亮等歷史名人的知名度,舉全市之力打造“書圣故里,書法圣地”品牌,已連續兩年舉辦了“書圣文化節”;2005年度首次舉辦“智圣”旅游節,帶動了城市建設,吸引了海內外名人,促進了經濟、文化和旅游的發展。僅兩屆“書圣文化節”期間,就簽約項目729個,利用外資654億元。
再就是充分運用紅色歷史資源運作品牌市場,開發特色產品。“紅嫂”煎餅、“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山小調”網頁等20多個品牌均贏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沂水縣城關鎮依靠擁軍鞋發展起來的“布鞋城”有企業近300家,年產布鞋1.8億雙,實現產值7億多元。
蓬勃發展的旅游業成為沂蒙老區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8%,高出GDP增幅16個百分點。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過千萬,實現旅游總收入近60億元,占全市GDP的6.5%,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提前一年突破千億元。
2004年,臨沂市被正式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今年,沂蒙紅色文化旅游線被劃定為全國30個精品線路之一,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和孟良崮戰役遺址被選定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來這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旅游”成為沂蒙山區旅游業一個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