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新品種通過鑒定
浙江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郵編:310021,電話:0571-86408695)主持完成的“優質高效設施瓠瓜新品種‘浙蒲2號’的選育”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浙江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該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強,早熟性好,畸形瓜比例低,品質優,口感佳,較抗病毒病、白粉病,適宜于早熟設施栽培,也可做秋延后栽培、露地栽培和高山栽培。(浙江 周芳)
煙草專用生長調節劑研制成功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郵編:266071,電話:0532-2898704)承擔的“海洋生物多糖在提高煙草品質和抗病性上的應用開發”項目,前不久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
他們研制出煙草專用生長調節劑———農樂二號,它可提高產量8.2%~9.1%,提高上等煙率4.3%~33.8%,具有顯著的抗病抑菌作用,對煙草赤星病的抑制率可達82%,對煙草花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達85.7%。(山東 楊暉)
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基因藥物獲專利
揚州大學獸醫學院(郵編:225001,電話:0514-7979335)孫懷昌教授發明的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基因藥物,前不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專利號:ZL02148545)。
該藥物能代替抗菌素使用,使奶牛隱性乳房炎得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臨床型乳房炎的發生率顯著降低,經治療后的奶牛乳汁中不存在有害殘留,不會產生抗藥菌株等問題。(江蘇 姜濤)
水產品保鮮術獲重大突破
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郵編:430070,電話:027-87288375)熊善柏教授主持的“水產品冰溫氣調保鮮與含氣調理食品保鮮技術研究”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鑒定。
他們在國內率先提出并研究出了淡水水產品冰溫氣調保鮮技術,與傳統冷藏保鮮技術相比,可延長水產品加工制品的貨架期3~4倍,且具有較好的外觀色澤和口感。(湖北 昌年)
常州推廣現代規模蠶桑生產新技術
江蘇省常州市蠶桑站(郵編:213000,電話:0519-6652697)凌川寶高級農藝師主持的現代規模蠶桑生產新技術,現已進入推廣階段。
栽桑采用密植,比常規密度提高1倍以上;育蠶直接選用桑條,喂食次數由原來的每天五六次減少到兩三次,用新的方格簇取代草龍,把棚房搭建到桑園周圍。這一系列做法,使蠶農由過去一家只能種植2000平方米桑田、兩三年才有收成改變為當年產出,還可規模經營。該技術使桑葉單產提高20%以上,蠶繭增收超過50%,生產的蠶繭4A級及其以上比例大大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3倍。(江蘇 邵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