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根外追肥具有肥效快、利用率高、節省肥料、效果顯著、簡便易行等優點。但在具體操作時要做到科學合理,避免浪費和引起肥害,具體要掌握以下十要點。
1.肥料品種要適宜 肥料的種類很多,但有的適于葉面噴施,有的不適于葉面噴施。如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浸出液、硫酸鉀、硼砂、硫酸鋅等均可葉面噴施,而一些含氯離子、易揮發及難溶性肥料(如氯化銨、碳酸氫銨、鈣鎂磷肥等)就不可葉面噴施。
2.噴灑濃度要適當 根外追肥要根據不同的肥料采用相應的濃度進行噴施。不同肥料噴灑的濃度分別是:尿素1%~3%,磷酸二氫鉀0.3%~0.5%,硼砂0.1%~0.2%,硫酸鋅0.2%~0.4%,過磷酸鈣浸出液2%~4%,硫酸銨0.2%~0.3%。
3.要有針對性地噴施 根據作物和土壤缺肥情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來噴施。如禾苗瘦弱發黃,說明缺氮,應以噴氮肥為主;如禾苗長相一般,應以噴施氮、磷混合液為主;如禾苗長相嫩綠,應以噴磷、鉀混合液為主。
4.要在作物需肥的關鍵期噴施 不同作物對各種肥料的需肥時期不同,要靈活掌握,如水稻、小麥應在齊穗后噴施,大豆、花生、油菜應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別噴施,玉米、高粱應在灌漿期噴施,甘薯、馬鈴薯應在果實膨大期噴。
5.噴施的部位要得當 葉的吸收能力新葉強于老葉,單子葉作物,如水稻、小麥等,葉面葉背氣孔都差不多,但葉面易于沾上肥液,所以應以噴葉的正面為主;而雙子葉植物,如大豆、棉花,葉背的氣孔多于葉面,而且葉背的海綿組織吸肥能力較強,所以葉子的正反面都應噴到。
6.噴灑液量要充足 具體用量要根據作物種類、生育時期來確定。總的要求以肥液將要從葉面上流下但又未流下時為最好,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用肥液量50~70公斤。同時在整個生育期以噴灑2~3次為宜,相隔時間以7~10天為宜。
7.要選好噴肥時間 根外追肥以在比較潮濕的天氣里進行最好。晴天要在上午10點前及下午4點后噴,在陰且無風的天氣里,可全天噴施。
8.一噴多效 將2種或2種以上的肥料和農藥混合噴施,可提高工效,且具有節肥省藥的優點。但是在混合時應注意,不能將酸性和堿性以及發生拮抗作用的肥料和農藥混在一塊。
9.肥液噴灑要均勻周到 一般肥料大多是以固體形態存在,使用時,應充分攪拌,讓其完全溶解,噴灑要均勻周到,不要漏噴,但也不能重復噴,以免造成肥害。若葉片上出現黃斑和焦邊,將影響作物正常生長。
10.要添加活性劑 肥料中加入少量的活性劑(如中性肥皂、洗衣粉)可降低肥液的表面張力,利于肥液的布展和深入,可提高噴施效果。(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農業局 莊偉 郵編:2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