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河南省郟縣大李莊鄉有一批中學和高中畢業生回鄉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報上發表了《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報道了這件事。毛澤東主席讀了很興奮,親筆寫按語:“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當高興的到那里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1964年初,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草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發布指導知青下鄉的綱領性文件。中央為此成立了“知識青年下鄉指導小組”和安置辦,各地區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鄉的專門辦事機構。
1968年7月27日,上海首批六六屆高中畢業生開始陸續前往安徽和上海市郊區的崇明、奉賢等縣的國營農場落戶。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向全國發出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
1969年是上山下鄉運動波瀾壯闊的一年,中國的每座城市、每所學校、每條街道、每個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全國八個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武漢、成都、重慶的知青許多人被下放到了邊遠省份,如黑龍江、內蒙古、新疆、云南,另有大量知青在本省農村插隊。
1978年《全國知青上山下鄉會議紀要》指出:1968年到1978年的10年知青下鄉運動,“缺乏整體規劃,知青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下鄉知青中的不少實際問題長期未能解決”。
1979年1月23日,國務院召開緊急會議,研究知青問題。會議基本同意國務院知青辦1月18日報送的《關于處理一些地方知青請愿鬧事問題的請示報告》中提出的意見。會后不久知青開始大規模返城,也不再新安排知青下鄉。至此,延續十多年的知青上山下鄉運動正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