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場牽動千家萬戶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它的公平、公正與否,直接影響到全國八百多萬考生的前途和命運。
高考前一周,一個消息在福建省南平、莆田二市流傳:邵武市(南平市所轄縣級市、)高考考生人手一部手機,欲通過手機短信集體作弊;莆田市的考生則大量購買了一種無線隱形耳機,這種耳機能接收到通過訊號臺發射的試題答案。
考前15個小時左右,福建省內兩家媒體先后把南平、莆田兩地可能發生集體舞弊的消息及兩媒體記者采訪到的情況,向福建省高等教育招生辦公室(以下簡稱高招辦)進行了反映。
福建省領導對此進行了緊急批示,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組成專案組,連夜出動,兩宗有可能發生的高考集體舞弊案最終得以制止。
目前,兩地警方和招生人員對此正繼續調查。福建省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確實涉及有人在傳言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或收受了考生的錢財,警方將會依法處理。
考前手機繳了一大袋
6月5日,《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來到福建省邵武市,在邵武一中附近的幾家手機專賣店里,記者觀察到許多高三學生在選購手機。記者了解到,這一陣子手機的銷售狀況出奇地火熱,以往該店平均每天僅能賣出兩三部手機,而這段時間,每天的銷量都在10部以上。
商家透露,這些手機大部分都是學生購買的,也有些是家長為學生買的。購買手機的時候,他們幾乎都要求手機接收短信時能夠迅速快捷,對其他功能倒不是很在乎。
6月6日下午,是考生熟悉考場的時間。設在邵武市的兩個考點分別是邵武市一中(理科)、明鴻中學(文科)。排隊進入考場看座位的考生中許多人腰間都掛著一部手機,一位考生隨口告訴記者:“這是為了考試需要,今年的高考生幾乎都有手機。”記者追問考試為什么需要手機時,這個考生馬上對剛才的話予以否認。
6月6日傍晚,有兩位自稱是邵武市公安人員的陌生男子找到了住在《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隔壁房間的一位福建當地媒體記者,聲稱有重要事情找他。
大約在交談了半個多小時后,兩人離開賓館。據這位同行透露,找他問話的是邵武市公安局內保大隊隊長趙勇和一名副大隊長,二人為調查高考舞弊投訴的事而來,詢問該記者線索來源及掌握到的相關情況。
兩名警察臨走時向這位記者透露,為此事,當晚南平市有關領導將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市教育局領導、高招辦主任、市公安局有關部門領導都要參加這一會議。
《瞭望東方周刊》了解到,南平市這個“緊急會議”直到0時10分方結束。會議要求各個學校要連夜開始工作,高考期間考生絕對不能攜帶手機進入考場。
南平市領導在會上強調,這不僅僅關系到邵武這個縣級市2191名高考考生能否順利進行高考,還關系到整個邵武人民的誠信問題以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會議決定,次月將把市紀委、市監察局的工作人員派進高考考場,加強考場監督。
6月7日上午,《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在邵武市兩個高考考點果然觀察到了南平市紀委、市監察局工作人員的身影。
而監考教師則手持手機“探測狗”在考場門口來回走動進行手機信號監測,一些考生很不情愿地掏出手機,交給等候在警戒線外的親友,并發著牢騷:“手機不能用了!我們不是被騙了嗎?”
在邵武一中考點,邵武四中的黃副校長坦言,如果沒有前一天晚上的動員工作,在考場外收繳的手機絕對會超過已經收集的數目。
無線隱形耳機熱賣被立案偵查
幾乎在同一天,福建省的不少媒體也接到了來自莆田市的舉報電話,聲稱:莆田市涵扛區的一家電腦店熱賣用于高考作弊的一種無線隱形耳機,前來購買的考生家長絡繹不絕。
福建省《東南快報》曾到現場采訪的一位記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6月6日下午,他根據舉報人提供的電話,聯系上了該電腦店自稱姓姚的女士。在電話里,姚某對兩種不同款型的無線隱形耳機開出的價格分別是每臺650元和550元;姚稱,價格貴的,聲音會清晰點,如果要買的話,馬上給她支付定金,以便深圳發貨過來;通完電話后,該記者按姚某提供的建行賬號,匯進了400元定金。
當晚7時許,這位記者從福州趕到姚某的電腦店,姚某當即“面授機宜”,教授他如何使用這種無線隱形耳機作弊。
據姚某介紹,在考試開始后,會有學校內部的人通過價值幾千元的掃描筆,把高考考卷掃描下來,再經由專人把掃描機帶到考場外;考場外的人接收到考卷后,馬上會有幾個老師分工合作答完考題,然后再通過訊號臺把答案發送給已經“人戶”配有無線隱形耳機的考生,考生就能知道答案了。
當晚10時,莆田市警方突然找到了這位記者,要求他連夜介紹前期暗訪情況,以便警方研究偵查對策。
《瞭望東方周刊》隨后了解到,6月7日凌晨0時50分,莆田市刑警支隊三大隊民警兵分兩路,對位于涵江區的超聰電腦商場的老板吳某、其母姚某和城廂區黃石鎮的“現代通訊”店的老板王某采取了傳訊措施,幾經周折,直到凌晨2時30分,幾名被傳喚人被帶到莆田市刑偵支隊。警方事后透露,以上幾人以涉嫌非法買賣竊聽器材被傳喚。經審訊,發現確實有小部分高考考生使用這種無線隱形耳機欲在高考期間舞弊。
被緊急制止和媒體“通風報信”有關
《瞭望東方周刊》經調查得知,邵武、莆田兩宗可能發生的高考集體舞弊案能在高考前幾個小時被緊急制止,主要與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福建省《東南快報》及時把暗訪到的情況向當地政府部門通報有關。
據一位知情人透露,6月6日下午,福建省高招辦從《東南快報》一位副總編輯處獲悉了莆田市熱賣可能在高考期間舞弊的無線隱形耳機的消息;此前一小時,福建電視臺記者也向省高招辦反映了邵武考生可能利用手機集體舞弊的情況。
福建省高招辦主任立即將情況向福建省主要領導進行了匯報,省領導當即批示,要求省公安廳、省教育廳馬上介入,調查媒體所反映的情況,如屬實要嚴肅處理。
6月6日晚,福建省公安、教育部門開始分頭行動。
據莆田市高招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當晚,福建省高招辦把一份大意為。“此事件已引起省領導高度重視,當地教育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無線隱形耳機流入考場”的傳真發到莆田市高招辦。
幾乎同時,莆田市公安局也接到福建省公安廳國保總隊的通知,要求當地公安機關調查此案。
《瞭望東方周刊》同時了解到,6月6日當天,福建省高招辦及福建省公安廳國保總隊等部門緊急致電南平市有關方面,要求迅速與媒體配合,調查南平市邵武手機集體舞弊案,絕對不能把問題留到考場上解決。
據邵武市招生辦主任潘魯章介紹,高考第一天,省有關部門除了正常派遣的兩位巡視員外,特地從省直各部門抽調了5位巡視員到邵武加強巡視。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記者欲從福建省高招辦主任林其天處了解事件吏詳細情況,林其天表示,現正出差在外,不便接受電話采訪。
福建省高招辦負責對外宣傳的政策研究室一位賴姓工作人員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高考舞弊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情況沒有調查清楚前不好對外透露相關情況,目前,福建省高招辦對整個情況的來龍去脈也沒有完全掌握,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所以不能接受記者的采訪。
舞弊可能蓄謀已久
發生在福建省南平、莆田兩市的這兩起高考集體舞弊,“未遂案”,如果沒有媒體的及時通風報信,究竟有沒有可能發生呢?沒有人能很肯定說“不會”。
邵武市第四中學是這次手機短信集體舞弊傳得最兇的地方,該校一名副校長則堅稱這是謠言。他分析:是有這樣的可能,個別考生買了手機,于是其他考生紛紛盲從,不排除個別考生有作弊的企圖。但他相信此事也不是捕風捉影,更不敢保證沒有老師私下給考生講過什么。
在線人的幫助下,《瞭望東方周刊》特釣記者聯系到了一名考生,他表示,攜帶手機進入考場在南平并不是什么秘密。
這名考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手機作弊有三個步驟:竊題、答題、發送答案。
邵武市招生辦為《瞭望東方周刊》提供的《2005年全國普通高考邵武考區考風考紀基本情況匯報》上顯示,雖然有重重“監測”但還是有考生攜帶手機入場。據統計,6月7日下午的數學考試,有5名考生將手機帶進了考場;6月8日上午,文科、理科綜合考試時,又有三位考生也把手機帶進了考場。
據統計,2004年全國共處理高考違規工作人員110人,其中11人被判處有期徒刑,13人被開除公職或辭退,9人被撤銷黨內外職務。
當地教育專家認為,繼湖南嘉禾、廣東電白、陜西榆林等地發生高考舞弊案之后,今年福建省這兩起有可能發生的集體舞弊案被及時叫停,再次說明,高考舞弊有向常態化發展的危險。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考舞弊僅僅是所有考試舞弊中的冰山一角。社會上其他考試存在的舞弊現象,其普遍性遠遠超過高考,正是這樣的大環境提供了高考舞弊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