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說的“攜行具”,泛指軍隊用于攜帶武器裝備、生活用品的一切用具。攜行具依據其功能可分為單一式和組合式兩類。單一式攜行具專用于攜帶一種武器或裝備,如56式半自動步槍彈袋,只用于裝彈藥;又如53式機槍彈盤包,只用于裝彈盤。組合式攜行具可裝多種裝備,如56式沖鋒槍的彈袋,除了可裝3個30發彈匣外,還可裝4顆手榴彈。依據攜帶方式,攜行具可分為胸掛式、肩挎式和作戰背心式等,其中作戰背心式功能較多,質量在人體上分布均勻,使用方便,代表了當代攜行具的發展潮流。也有人將攜行具分為戰斗攜行具和生活攜行具兩類,這是一種較為模糊的分法,如有的攜行具既攜帶槍彈、榴彈等戰斗裝備,又攜帶水壺、干糧等生活用品,就很難說清是哪一類了。
軍品愛好者對攜行具的興趣正在日見高漲。愛好軍品的人士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偏重于收藏,主要著眼于老式的彈袋、彈盤包等,這些物品軍事博物館不屑于收藏,但是它們確實也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廣大的民間軍品愛好者承擔了這一使命,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而從事這一收藏活動還有兩大優勢,一是價格不高,一般收入的人士都力所能及,二是沒有什么假貨,因為造假并沒有什么利益可圖;第二類則更重于實用,如在戶外活動當中,身上背一個軍用背囊,往往比民用背包顯得更加氣派。
軍用攜行具是單兵裝備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人和武器裝備形成了一個整體。我軍在解放戰爭以前一直沒有正規的攜行具可用。到了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戰士的裝備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配發了帆布腰帶和挎包,彈藥則以彈袋攜帶,有很多是自行縫制的,有的還裝備了繳獲的皮制彈匣包。
56式半自動步槍彈袋
56式沖鋒槍彈袋
63式自動步槍彈袋
全國解放以后,隨著國家經濟條件的改善,解放軍配發了結實耐用的軍用挎包,各種槍械的彈匣、彈鼓以及手榴彈等裝備,逐漸都有了相應的攜行具。1956年,56式7.62mm沖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設計定型,部隊遂配發了兩種相應的彈藥攜行具。56式半自動步槍與56式沖鋒槍不同,它是用彈倉供彈,彈倉不像彈匣那樣可以靈活拆卸,裝彈時是用彈夾將槍彈壓入彈倉的,因此56式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攜行具中裝的是上好槍彈的彈夾而不是彈匣。56式半自動步槍的彈藥攜行具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出現過很多種式樣,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有10個彈夾袋。這種胸掛式彈袋必須用綁帶在背后固定,因此常常需要戰友幫忙檢查是否牢固。1963年,63式7.62mm自動步槍正式定型,為其專門設計的彈藥攜行具隨之下發部隊。63式自動步槍的彈袋有7個彈匣包,樣式與56式半自動步槍的彈袋相似。但是另有一種63式自動步槍的彈袋則體現了創新的精神,它將背帶、帆布外腰帶、彈匣包及手榴彈袋合為一體,有6個彈匣包和4個手榴彈袋,攜行時只要背上背帶,再系好外腰帶就行了。但是,隨著63式自動步槍于1978年退出了現役,配套的彈藥攜行具自然也就廢棄了。
這一時期,我軍戰士的被褥、服裝一直沒有專門的攜行具,如果一定說有的話,那只是一條長長的綠色扁平的背包帶。需要攜帶的被子、大衣,需先疊成方塊,外面用雨衣包裹,再用背包帶捆好,然后才能背在身上。整個操作過程非常費時費力,以致于“打背包”成了需要認真訓練才能學好的一項技術。由于各種裝備的攜行具都是各自獨立的,因此使用時都需要分別佩帶,以致于戰士們身上往往要先后掛上十幾條帶子,如同被五花大綁一樣,十分不便。
經過多次論證和綜合分析,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終于在1991年研制出我軍第一代組合式單兵攜行具——91式單兵攜行具,并裝備部隊使用。這種攜行具全部采用國產滌綸小帆布制成,既輕便又耐磨,防水性也不錯。全套攜行具由作戰背心、作訓包和背囊3部分組成。
53式輕機槍彈盤袋
91式作戰背心
左:91式寒區背囊 右:91式溫區背囊
95式步槍手攜行具
作戰背心由兩個前片和兩個后片組成,前、后片通過側面交叉的圓繩帶及肩部兩個肩帶相互連接。前片設有4個彈匣包,可放置56式沖鋒槍或81式自動步槍彈匣,后片則有4個手榴彈袋和1個水壺套。使用時,先穿好作戰背心,扣好胸扣,然后利用兩側的松緊調節繩調整胸圍,用肩帶調節長短。
作訓包里面有分隔布,使物品擺放有序。在包的前面附設有一個小袋,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耳囊。通常情況下,作訓包里可以裝一把折疊軍鍬、一副防毒面具、一份單兵野戰食品、急救包及水壺。作訓包的攜行方式有兩種:雙肩背或是和生活攜行具組合背負。
背囊分為寒區背囊和溫區背囊兩種。背囊上下都設有開口,便于取放物品。在上口處有高20cm的加長袋,可調節背囊的容量。按照規定,背囊內放大衣、被子和備用服裝;兩個耳囊裝鞋及個人生活用品;下面的兩個側袋放防毒面具和水壺。金屬內背架是這種背囊的一大特色,可以增加背部的剛性,有利于背部力的傳遞和質心平衡,使質量在人體上均勻分布,并降低了對人體呼吸和肺功能的限制。背囊與人體之間還設有兩條背墊,使背囊與人體保持一定距離,便于通風透氣。
我軍制式單兵攜行具的使用分輕裝狀態和全裝狀態兩種:輕裝狀態時只帶作戰背心和作訓包,不用背囊;全裝狀態是指作戰背心和大背囊同時攜帶,寒區背囊可以用卡扣將作訓包安裝在上部。
可以說,91式單兵攜行具從根本上改變了解放軍單兵攜行的分件單掛、繩捆帶綁的落后方式,標志著中國軍隊的單兵攜行具跨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不過,與外軍同時期的單兵攜行具相比,91 式單兵攜行具仍存在不少缺點:如正面不能調節;扣環容易松動;水壺袋設計不合理,只要靠墻坐著或躺下就會硌腰,而且只能裝老式水壺。
新型5.8mm 槍族陸續裝備部隊后,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又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單兵攜行具——95式攜行具。95式攜行具只有作戰背心,沒有背囊,它沒有采用91式的作戰背心那種通用型設計,而是按照任務性質分為步槍手攜行具、狙擊手攜行具和機槍手攜行具等。每種攜行具的具體配置都不盡相同,但通常包括肩帶、攜行腰帶、彈匣包、防毒面具包、水壺套、瞄準鏡袋、手榴彈包、掛刺刀用的刺刀板。其中,手榴彈包為木柄、卵形手榴彈通用型,其設計相當人性化,更多考慮了作戰使用中的因素。水壺套體積增大,并且放到了腰帶前邊,既避免硌腰又方便取用,而且預留了不少外掛組件的接口,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擴充新的功能。近年來,95式攜行具已經批量裝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