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社會,網絡越來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在虛擬空間中形形色色的網絡騙子、防不勝防的網絡騙局,正在成為繼網絡病毒、垃圾郵件之后的又一大網絡毒瘤。
中獎陷阱:“恭喜你中了
大獎,請把郵資匯過來”
【基本特征】以著名網站網管員的名義,通知電子郵件用戶獲得促銷大獎,并設置種種領獎限制條件,使得“中獎”用戶只能選擇郵寄的方式來獲取“獎品”,從而騙取郵寄費。
【典型案例】“恭喜您中了大獎,請付郵資至××,我們將把背投送到您家”,李先生看到這條信息滿心歡喜,馬上抓起電話和對方取得了聯系。接電話的是一位男士,該男士自稱是雅虎網站網管,二等獎的獎品是一部MOTO V70手機,獎品發放地點在深圳,獎品的發放通過郵寄方式,中獎人需自己付郵資。隨后,他告訴李先生一賬號,要求李先生匯280元錢入這個賬號,以作郵資。李先生按照要求付款后卻一直沒有得到回音,后經查詢,付款的賬號是個人賬號。李先生又撥打對方留下的咨詢電話,對方手機關機,這才發現自己上了當。
低價陷阱:“我有便宜走私貨”
【基本特征】他們虛構公司(往往假冒香港或廣東、浙江、上海的大公司),建立精美的網站,偽造營業執照和紅盾標志,編織提供超低價電腦及配件、走私汽車、手機等假相,以低價誘惑貪小利者上鉤,一旦騙上第一筆錢,拒不發貨,再逼迫你繼續匯款。
【典型案例】北京某公司老板曾先生反映說,今年1月初他通過李全才開設的網站看到一條低價促銷手機的商情,即與一陳姓小姐取得聯系,被告知只需付10%即可全部交貨驗收。他立即定購了150臺諾基亞6510型手機,并于1月23日抵達深圳,于當日下午向對方指定戶頭存入1.6萬元。次日,對方又稱所付款項不夠,需付50%才能取貨,他只好第二次匯了30%貨款。其后,對方又要求再付20%。考慮春節將至,急于成交,他即按對方要求再匯20%貨款。其間,曾老板在深圳苦苦等待均未能與對方謀面。其后,對方又稱春節放假,假期后才能發貨。春節后他再次來到深圳,但又被告知漲價了,需付清全款,當他將全款14.1萬付清后,對方仍以種種借口拒絕交貨,也拒絕見面。由于這些錢大部分是客戶的,由于客戶天天催貨催款,曾老板被逼得夜夜做噩夢,萬般無奈之下才向警方報了案。
后經警方證實,該網站是福建的一位叫李全才的人辦的。這個以李全才為首的詐騙犯罪團伙,在廈門蓮花廣場設下據點,通過創設網頁、發電子郵件、在商情網站上貼帖子等形式,在網絡上發布遠遠低于市面價格的虛假商品信息,誘惑他人購買,從而騙取定金或貨款。一般以款到發貨為誘餌,先要求給付10%~50%的定金;待定金到賬,再以公司財務要求嚴格為借口,要求付清全款;全款到賬后,再對客戶說,產品是走私貨,在發貨過程中被海關查扣了,要繳交45%的進口關稅后才能放行;待收到補交的關稅,再對客戶說還要補交35%的產地進口稅,然后還有罰款等等,讓客戶源源不斷地把錢匯過來。
求職陷阱:“你被錄取了,請告訴我你的家庭電話”
【基本特征】利用網上大學生的求職資料,與求職人取得聯系,套取家庭電話,伺機行騙。
【典型案例】小謝在網上填寫了一份求職信,信上有自己的手機號碼。次日,一個自稱是某房產公司人事部主任的男子打電話到宿舍找她,說公司人手緊,她可以馬上到公司做兼職。小謝不同意,男子則稱,畢業后也可以再來,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1311409061×)和名字(陳勇),然后問了小謝的家庭情況及家中電話號碼。第二天上午10點多,小謝上完兩節課后,打開手機,很快便接到家人的電話,家人問她在車禍中傷得重不重,并說3000元醫藥費已經寄到銀行賬號上去了。原來,當日上午,一個男子打電話到小謝家里,自稱是小謝學校的,告知小謝父母說她出了車禍,正在醫院搶救,要9000元醫藥費,并給了一個銀行賬號。由于小謝在上課,手機一直關機,宿舍電話也打不通,心急如焚的父母最后還是先寄了一筆錢應急。
網賺陷阱:“坐在電腦旁就能來錢”
【基本特征】詐騙者聲稱只要你坐在電腦前輕輕點擊鼠標,每天就有大量的錢進入腰包。受騙者心動之下,匯出相應款項后,或掉入了網絡傳銷的陷阱,或直接被人騙取了點卡費用。
【典型案例】網上曾經流傳一種快捷致富的辦法:花460元買一張有效期為3個月的會員卡,按卡上地址只要每天瀏覽一條廣告即返還持卡人0.5元,但每天最多只能點擊20次,返還錢數最多不超過10元。馬先生在一家名為奉盈商務中心的地方購買了網卡,每隔10天,中心根據馬先生點擊次數往他的存折里打一些錢。點擊一個月后,馬先生果然發現自己的存折里多了300元。馬先生暗自計算,一張卡點擊一個半月后就能收回本金,到3個月有效期結束時可盈利450元。于是,馬先生于今年3月16日又買了一張卡,不料點擊幾天后,網頁卻再也打不開了。馬先生匆忙到商務中心詢問,結果已是人去樓空。
網銀陷阱:“請輸入你的銀行賬號和密碼”
【基本特征】利用字母和數字的相似性,假冒各大銀行網站,引誘用戶登陸,騙取銀行賬號和密碼。
【典型案例】李先生喜歡暢游“網上銀行”,坐在家中就能查詢個人賬戶、繳納電話費,進行外匯買賣,尤其是假期還可以輕松地網上購物。但一次購物后,他發現自己網絡銀行的幾千塊錢不翼而飛。后經調查證實,他的錢原來是被一家假冒的銀行網站騙走了。
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何毅勇揭開了“網銀大盜”的面紗。據介紹,假冒銀行網站域名與銀行的真正網址非常相近。比如,假冒中國銀行的域名是www.bank-off-china.com,與真正的中國銀行網站域名www.bank-of-china.com相比只在中間多一個英文字母f;假冒中國工商銀行域名是www.1cbc.com.cn,與真正的中國工商銀行網站www.icbc.com.cn,也只是“1”和“i”一字之差;而假冒中國農業銀行域名是www.965555.com,與中國農業銀行網站www.95599.com也較為相近。當用戶在仿冒網頁上輸入賬號和密碼后,頁面顯示的是系統維護,但實際上已記錄用戶的信息。2004年,嫌犯劉興華伙同他人建立假銀行網站,利用假銀行網站盜竊儲戶賬戶資金9萬余元,利用網上購物形式詐騙全國各地網上購物者70余萬元。專家提醒,“網銀大盜”克隆網站事件已出現多次,而且關閉后很容易重新開設,消費者要提高防護意識,網上購物時最好不要使用賬戶的取款密碼。
感情陷阱:“同學們,幫幫我吧”
【基本特征】利用同學錄,獲取學生資料,直接詐騙錢財,或者在同學錄上發布可憐巴巴的求助信息,利用同學們的同情心騙取錢物。
【典型案例】去年7月13日中午11時14分,在中國同學錄(www.5460.net)網站上,有個ID為12925861的用戶陳剛登錄同學錄,發出這樣一則消息:“各位兄弟姐妹,我好久沒上來了,最近回了趟家,出了點事急需一些錢,本來真不好意思向大家開口,但是沒辦法,只得向各位求援了,我保證半年內一定奉還!卡是工行的,賬號是19050220012034××××××。”
這則消息迅速在有“陳剛同學”的班級里得到回復:當日下午1時36分,有個姓張的女生通過“悄悄話”功能回復:“有事不要太急,我先給你匯500元,可能只是杯水車薪。這兩天去銀行把事情搞定。GOODLUCK!”中國同學錄管理員黃曉丹介紹說,犯罪嫌疑人以“陳剛”的名字加入同學錄。同學錄里有“陳剛”的班級數達120多個網頁,少說也有1000多個班級。嫌疑人“陳剛”登錄了13個網頁,共有300多個班級,一一發出求助留言。
一個班級的真陳剛在國外工作,好久沒上同學錄,有一天突然接到同學電話,說起這事,他頓時愣住,趕緊打電話,要求管理員幫忙澄清。類似受騙者還有好多,其中一個說:“同學有難,我們伸手相助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沒想到有人會利用同學感情進行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