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口可奈子剛過完14歲生日。一天早晨,她從床上醒來,就決定不再去上學了。“我現在仍然很難說清原因,”她說,“我那時感覺自己快變成隱形人了,沒有人注意你,就像被抹掉了一樣。我真的覺得我快要爆發,想去干些壞事!”
就這樣,可奈子蜷縮在自己的房間里整整5年,不上學,每天睡12小時,然后讀書、上網。上網是她與外界聯系的惟一途徑。她現在芳齡二十,在她對權威不信任的表情背后,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聰穎的判斷力。
可奈子這種情況不是個案,它正成為折磨成千上萬個日本家庭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在日本被稱為“hikikomori'’,意思是遁世者,或稱蟄居者,他們躲藏在自己的小屋里面,脫離正常社會,逃避壓力。
“蟄居的異類少年”,有人這樣稱呼這些內心迷亂、憤怒的輟學日本青少年。據官方統計,他們人數總共有12萬之多,但實際人數可能更多。如果不加以治療,許多孩予就會成為完全的遁世者,再也不能回到社會中去。并且其中的某些遁世者會變得非常危險。
飯島勝曾將他自己關在自己的屋子里長達8年。前不久,他用棒球棒將自己的親生父母和姐姐打死。而此前幾天,在同一個縣,另一個19歲的遁世者用 4公斤的啞鈴殺死了他的父母。現年36歲的伊藤憲一,從16歲開始就將自己關在自己的屋內,他于幾個月前將自己年邁的雙親勒死。
這些家庭表面上很多都是家庭關系穩定的中產階級:飯島勝的父親是當地一家博物館的副館長,而那個19歲少年的父母都是教師。但就在他們郊區房子的大墻里面,潛藏著十分緊張的家庭關系,這些少年不時會一觸即發,暴發式的憤怒給家庭帶來巨大的危機。這兩個少年以前都曾經襲擊過他們的家人。據飯島勝在警局的陳述,他殺死自己的父親,是因為他“剝奪了我的生存空間”。
這些犯下殺人罪行的人都符合典型的遁世者特征:安靜、嚴肅,大多數與父母住在一起,而這些父母不了解他們,也不愿或不敢將這些遁世的子女逐出家門。這些父母與遁世的子女通常以各種方式避免接觸:單獨進出家門;在不同時間使用浴室和廚房。在一個案例中,一個男子將一個年輕女孩關在自己的屋子里長達9年之久,而他的母親說:“我知道他的房間中肯定發生著什么事,但我不敢進他的房間。”
齊藤玉置博士寫的一本關于遁世者方面的書曾躋身暢銷書排行榜。他認為,在日本,可能有100萬人遭受著脫離社會蟄居的病癥的痛苦。他說:“我接觸到的最驚人的例子是,一個45歲的人,他把自己關在家中長達30年。他的父母親幾乎見不著他的面,因為他半夜起床吃東西、讀書,而在父母親起床時,他又回床上睡覺了。”
當然,許多蟄居在家的遁世者只對他們自身造成危害。近期有大量的集體自殺事件與此有關。許多人通過互聯網尋找一起自殺的同伴,而一小部分人則通過網址來安排自殺盟約。可奈子也說:“我常常考慮要自殺,但是我鼓不起勇氣那么做。”她當時最愛讀的書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許多人的遁世問題產生于十五六歲左右。因為從那時起,日本一切以考試為目的的教育體系開始牽制青少年的生活,并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并且雪上加霜的是,隨著日本越來越富裕,舊式的社區觀念的消失,人們越容易將自己退回籠子一般的家中。
齊藤博士說:“這個問題日益嚴重,需要積極應對,否則會有更多的家庭暴力案件發生。”他在日本開了惟一一家針對遁世者進行治療的診所。由Satsu- sugu Kudo開辦的“青年獨立支持中心”也是一家為遁世者開辦的治療中心,它使用心理療法和漸進式的教學方法使遁世者走向社會。這個治療中心已經運行了近30年,其資金完全來源于病人父母及捐贈者。
“如果這些人到我們這里時還年輕的話,我們就能治愈他們;但一旦上了30歲或40歲,治愈就困難了。”Kudo先生說。
可奈子是幸運的,她在這家治療中心接受了一種獨特的治療而開始獲得新生。可奈子說,她相信自己會變得更好:“我能在這里與其他人談話,因此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個看不見的隱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