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慶
1945年11月出生,河北省肅寧縣人,197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1993年獲武漢大學環境法碩士學位。現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
環境管理利用電子政務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有著許多有利條件。環境保護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造福子孫后代公益性非常強的事業。環境保護事業發展需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保工作,提高人民群眾環境意識,給他們更多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只有電子政務能夠超越時間、空間、部門的限制,全方位地實現政府與社會、企業和公眾間的互動,更好地滿足這一需要。
按照環保系統政務信息化的需要,我們把重點任務確定為四個平臺、兩個體系,即推進政務信息化網絡平臺、應用平臺、共享平臺和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環境信息標準規范體系和環境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通過環境信息基礎能力建設項目,我們已經建成高效安全的總局內部辦公網和綜合辦公平臺,初步形成以國家環境信息中心為網絡中樞、以省級環境信息中心為網絡骨干、以城市環境信息中心為網絡基礎,覆蓋全國30個地區(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北京市)和111個重點城市環境保護局以及83個自動水質監測站的環境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了部分國家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和總局與30個省級環保局公文無紙傳輸。
自2003年起,我們將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作為電子政務的重點,通過資源整合,突出環保特色,跟蹤環境熱點,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環境信息服務,網站的影響力逐步提高。目前,我們通過網站除了及時公布國家各項環保法規政策和標準,報道重要的環境管理信息等方面,還向社會發布84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68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預報,全國主要水系82個重點斷面的水質監測周報,并在夏季提供16個沿海城市的28個海水浴場水質周報,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歡迎。
電子政務是一項綜合性很強、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只有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建設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才能協調各方、加快建設進展。我局于2004年5月17日成立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電子政務領導小組,解振華局長親自擔任組長,各司(辦)一把手都是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主要研究確定環保系統電子政務建設的大政方針、發展規劃和制度標準等,并協調解決電子政務工作中管理體制、資金投入、信息源組織等重大問題。
理順各方關系,健全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機制是做好電子政務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們將電子政務與信息化建設職能劃歸辦公廳管理,加強統籌和協調,改變了原來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并在機關編制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編制在辦公廳組建電子政務處,具體承擔環保電子政務工作的規劃、制度建設、指導與協調工作。
統一規劃、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是做好政務信息化的重要保證。電子政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發揮各方面、各部門的積極性、共同努力,又需要統一規劃、信息共享。為使信息化應用項目充分發揮作用、實現數據共享、確保信息安全,我們在應用系統建設、數據庫建設、政府網站建設及基礎網絡建設等方面強調統一規劃建設、統一標準規范、統一管理。我們先后制定了《總局電子政務職責分工》和《國家環保總局應用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調整了各相關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的職責分工,明確責任,規范應用軟件開發管理,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幾年來,我們在電子政務上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環保事業發展和公眾對環境信息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今后我們將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
在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上,我們將改進網站服務功能,提高交互式服務能力和水平,開辦更多的互動式服務的欄目,方便公眾通過網站提出意見和投訴環境問題。我們還要加大政務公開的力度,將重要的環境管理事務,特別是行政審批業務的受理情況、辦理過程和審批結果更多地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我們正在完善與31個省級環保局相聯系的環保系統的政府外網,建設應對環境和放射性污染等突出事件的應急指揮系統,以提高政府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我們應當適應信息化的要求,更新觀念,加強管理,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