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創業“淘金”的方式五花八門,大到開家網站到美國納斯達克去“圈錢”,小到在路邊擺個蔥攤賺些“零錢”。李思綺選擇了折中,開家服飾小店,安安穩穩地做生意。
在上海陜西路、茂名路、復興路、長樂路的林蔭道邊,一家家服飾小店憑著清靜的環境、精致的服飾,而成為上海人“淘衣”的新方向,甚至發展成為一種小店文化。李思綺就是小店創業族中的一員,談起創業初衷,她用了“興趣所致”四個字。李思綺從小就對服裝有著特別的興趣,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款式,經她一番精心搭配之后,就會穿出與眾不同的感覺。高中畢業后,李思綺找了份穩定的工作,空閑之余經常照著時裝雜志做衣服,從選料到裁剪、縫制,差不多兩三天就能做出一件。李思綺自制的衣服常因別致而獲得同事和朋友的贊賞,不少人建議她干脆改行做服裝設計師,李思綺動了心。
1988年,李思綺的第一家服裝小店開張了,以設計加工為主。由于李思綺的服裝設計新穎、制作精細,吸引了不少顧客,十幾年下來,積累了專業經驗和物質基礎,于是,李思綺決定轉方向,改做成衣銷售。李思綺告訴記者:“這些年生意做的不錯,但發展空間不大。服裝定制的成本一般是服裝銷售的3倍,利潤相對較低。而且,由于審美觀點各不相同,服裝定制經常會面臨眾口難調的問題。”
但成衣銷售也不容易,在百貨公司與品牌專賣店林立的上海,服飾小店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為此,李思綺費了不少腦筋,她認為追求個性是小店生存的關鍵。2003年,李思綺在復興路上開出了第二家服裝小店,專為25歲-40歲的職業女性提供精品服飾。這一地段集中了20多家服飾店,李思綺的“雅馨”小店只有十幾平方,乍看上去毫不起眼,但經過設計師的精巧構思,小店布置得非常有品位。李思綺談道:“小店雖小,但‘面子’問題馬虎不得。店面裝潢、櫥窗展示、貨品陳列都應與小店的經營定位相符合,這樣顧客會透過櫥窗了解小店的經營風格,感興趣的自然就會進門。”
李思綺與服裝打了十幾年的交道,認識一些搞外貿服裝的朋友,因此貨源不是問題,關鍵是要進與眾不同的貨。李思綺第一次到廠家拿貨,在對方的熱情推薦下,一下子拿了幾大箱子,配齊了尺寸、顏色、款式等。但這樣一來,小店就如同一般的服裝商店,沒了個性,賣了好幾個月,李思綺賠了幾千塊錢。吃一塹長一智,李思綺不再盲目進貨,每款衣服不會超過3件,更注重衣服的面料、做工。她認為,如今服裝的款式五花八門,給顧客的選擇余地十分大,多進一些質量上乘、款式經典的服裝,就能與其它小店錯位經營。李思綺平時非常留心老顧客的穿衣風格和消費習慣,預先搭配顏色、飾品、絲巾等,既能提供周到服務,又能成套銷售增加利潤。
這一段復興路短短百余米,卻有20多家外貿服飾小店,李思綺的“雅馨”服飾店憑著獨特的經營理念、精致的服飾和公道的價格,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收回了成本。李思綺又打算在上海時尚新“地標”古北地區開設第三家服飾小店。
回報預算
投資回報一向是創業者的“商業機密”,但李思綺卻不藏著掖著。她介紹說,外貿服飾小店通常只需十幾平方米,但對地段的要求較高,最好選在相對成熟的地段,租金要貴一些,每月約需8000-10000元。外貿服飾小店走特色、低價經營的路子,因此價格應比商場或專賣店的至少便宜一半以上,一般貨品定價為90元-300元。這樣,進貨加上房租、裝修等費用,創業投資約在15萬元左右。如果貨品有特色,并有一批相對固定的客源,每天的營業額可保持平均1500元-2000元的水平,扣除固定開銷后,每月的利潤約為1萬元-2萬元。如果貨品特別出色或是銷售旺季,贏利情況更為樂觀。
經營之道
●“扎堆”經營。經營服裝與開小便利店、小飯店不一樣,不求獨此一家,反而要“扎堆”。選擇相對成熟的服裝街,雖然競爭較為激烈,但顧客的針對性強,特別有利于新店培養人氣。上海的陜西南路、長樂路、新樂路、復興西路、茂名路、石門二路、五原路等,已聚集了一批外貿服飾小店,經營環境相對成熟。
●認真“摸底”。無論開什么店,都要先進行市場調查。調查的重點是競爭對手,而非顧客,內容包括產品結構、產品類型、產品價格等。在詳細了解、客觀分析競爭對手的基礎上,進行貨品定位。
●特色至上。外貿服飾小店經營靠特色和個性來吸引顧客,對貨品的獨特性要求較高,進貨時一定要把握“你無我有,你有我新”的原則。外貿轉內銷的服飾款式雖新,但大多是外商的退單貨,在質量上會略有瑕疵,進貨時一定要嚴格把關。此外,在經營服裝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特色包袋、首飾、圍巾等,以使貨品更加多元化。
●“一米距離”。服飾小店的客戶大多沖著個性化服裝而來,在選購時主觀性較大,因此,店員要注意與顧客保持“一米距離”,提供寬松、自由的購物環境。如果店員過于熱情,一見面就不分青紅皂白地介紹,這樣只會嚇跑顧客。此外,一名好店員除了懂得“保持距離”外,還應是個有心人,能匯總顧客的意見,為進貨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