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翻開報紙,點擊鼠標,亦或走在街頭均能看到聽到加盟、加盟的廣告,也許你可能還被一些加盟廣告撩撥得直癢癢,“一到兩年就能收回投資!投資利潤率高達85%!加盟費只需1萬元……”做特許賺錢的感覺油然而生。然而,你千萬別跟著這感覺走,否則你可能會掉進特許陷阱。
■陷阱之一:特許圈套
一些特許者(嚴格說來應為偽特許者)利用特許經營的魅力來引誘加盟者,使賺錢心切的加盟者上鉤,以至于有很多加盟者反而被蒙。
借特許圈錢是最為常見的圈套。一些特許經營的招商廣告上經常能見到一些極具煽動性的語句:“投資5萬元,回報50萬元;”“一萬五加盟、兩個月回本、送全套設備;”“投資只需三萬元,加盟、培訓、設備全包括;”“投資少、贏利多、見效快;”“20天萬事無憂成老板?!庇行┨卦S者甚至向加盟商信誓旦旦:只要加盟,利潤就會達到30%~50%……某家與減肥健身有關的連鎖店甚至在廣告中明確表示“獨立開辦的成功率不到20%,而加盟連鎖的成功率高于90%。投資4.8萬元,年獲純利可達82萬元”。錢真那么好賺嗎?這么高的利潤,借高利貸都劃算,他們自己怎么不多開幾家?這明擺著是在騙錢、圈錢。
國內特許經營公司另一大特點,就是加盟費需一次收完,與以后的利潤分成毫無關系。這與國際上除了要求加盟商繳納加盟費,還需將日后的部分利潤分給特許方情況完全不同。顯然,中國的不少特許經營公司存在“騙一次就走”的嫌疑。
借特許之名賣產品也是國內特許經營的圈套之一。有一個加盟商,在某某報紙做了一個多月的廣告,大概掙了2000多萬元。其實該產品就是一個打印機,能打名片、人像及卡證等。
后來經人考察,一個卡成本也就是三塊錢。據一個專家說,這種打印機在美國已經有3年了,但在中國還是一個新東西,而他的成本也就是3000塊錢,其他的設備就是一臺PC就可以了。然而他整套體系的收費達4.5萬元,且加盟情況非常好。其實明眼人很快就能認破他:就是在賣產品。
較高級的特許圈套就是設置圈套使加盟者欲罷不能。有一位投資者曾經加盟一個壁畫公司,盡管雙方約定由對方包銷,但是這位投資者的產品一直不能達到對方的品質要求,花掉大量時間和差旅費后,他才明白自己進入了一個圈套。
■陷阱之二:盲目特許
對于加盟者來說,盲目加盟就容易落入特許的圈套,而對于盟主來說,盲目地特許導致的將是盟主和加盟者的雙雙落馬。這種盲目特許在火熱的特許經營中屢見不鮮。
最近有報道介紹,在餐飲行業久負盛名的“燒鵝仔”連鎖酒樓便因“特許經營”而“盲目擴展”導致引火燒身。其創始人林偉成一語中的,是頭腦發熱,盲目擴張,缺乏扎實基礎,從而導致特許經營失敗。林偉成說:“現在想想,想當中國的麥當勞不是說說就成的事,就像蓋摩天大樓,得有相應的基礎。當時,來談合作的人一多,就有點頭腦發熱,其實當時不具備擴張的基礎。”又如天津的一家名品食品就是最早搞特許經營的企業之一,但加盟店是開出了,而產品的品質監控、加盟店的操作管理都沒有跟上,結果在各地吃到的該品牌食品和天津總店的滋味大相徑庭,最終損害了牌子,加盟者的創業資金也血本無歸。
盲目特許問題,并非僅僅表現在餐飲行業。超市、便利店、藥店、書店等零售業,美容美發、照相沖擴、音像租賃等服務行業表現也較為突出。其中一些混入特許經營領域的企業或個人服務業,有許多自稱“經驗豐富,業績不凡”,但仔細考察后,便會發現他們不但是冒牌的“國際貨”,而且根本就不具備特許經營的資格。
■陷阱之三:特許不和
據調查統計,加盟連鎖十大最常見的加盟糾紛排行為:加盟店對總部行銷支持與總部輔導不滿意(66%);加盟店對總部提供的商品價格不滿意(62%);加盟店認為總部的政策配合度與執行力度很低(49%);加盟店對每月的營業額不滿意(47%);加盟店與總部之間對于商品采購限制不得自行進貨的爭議(43%);加盟店對于總部所舉辦的促銷活動不愿意配合(40%);加盟店與總部之間對于商圈保障范圍的看法分歧(38%);加盟店對于總部舉辦的教育訓練不配合(36%);加盟店對每月繳交的權利金與管理費用有爭議(34%);加盟店不能每月按時繳交貨款(32%)。
這些糾紛是從眾多盟主與加盟者的調查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這從不久前發生在柯達與北京華日沖印之間的加盟糾紛就可見一斑。北京華日沖印有限責任公司與柯達有著10多年的友好合作關系,華日三里河店是柯達傳統沖印網絡在北京的第二家加盟店,但華日終不堪柯達盟主的“束縛”,準備易幟富士。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華日購買了富士魔術手設備和與數碼設備配套的耗材??逻_方堅持不允許加盟店購買其他廠家的機器和耗材,而華日方在機器和耗材選擇上,又必須堅持自己的選擇。兩者相持不下,其最終結果還不得而知。但這一加盟店紛爭案例對于日益發展的中國特許加盟業來說很有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