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濱律師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6年取得律師資格。曾在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現為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專長:公司法律顧問業務,房地產開發建設法律業務,經濟民事訴訟與仲裁、刑事辯護。
hlawyer@sina.com
13901283552
案情簡介
1999年10月8日,某棉紡公司與某紡織品公司簽訂購銷棉布合同,主要約定:由棉紡公司分四批供給紡織公司價值120萬元的棉布,每批供貨計款30萬元,供貨時間分別為:第一批為11月8日前,第二批為12月8日前,第三批為2000午元月8日前,第四批為2000年2月28日前,付款時間為第一批和第二批均在第二批收貨時付款,第三批、第四批均在第四批收貨時付款。供貨方式為供方送貨。違約責任是誰違約誰按未履行部分的日千分之四支付違約金。
合同簽訂后,棉紡公司依約將第一批、第二批棉布送至紡織公司,紡織公司并驗收入庫,但稱暫時無款,僅付35萬元。同時,棉紡公司得知紡織公司已于1999年12月23日向該縣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并從法院復印了破產申請書。棉紡公司遂于12月26日向紡織公司發出通知,其內容為:“鑒于貴公司已無力償還第一批、第二批所供棉布貨款余額25萬元,已違約在先,且有申請破產的意向,故中止雙方所訂合同的履行。若貴公司在10日內提供行之有效的擔保,我公司可繼續履行合同。否則,我方有權解除合同。特此通知”。紡織公司接到通知后,在10日內并未提供擔保。棉紡公司在追要下余貨款無望時,訴至法院,請求紡織公司支付余下貨款25萬元,并支付自1999年12月9日起按日千分之四的違約金。紡織公司反訴,請求棉紡公司繼續履行合同,并支付未履行部分日千分之四的違約金。
律師點評
本案是合同一方行使不安抗辯權的典型案例。
所謂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有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68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3)喪失商業信譽;(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該條即為不安抗辯權的法律規定。
合同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須基于同一雙務合同且具有對價關系的互負債務。
2.須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才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是依照合同負有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對方當事人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時,暫時中止自己給付的行為。法律之所以如此規定,是為了維護先履行義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3.須先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不能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合同有效成立后,后履行義務的當事人的財產狀況惡化,且此種財產狀況的惡化在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能為雙方所熟知,致使后履行當事人履行能力喪失或者其他情況以致不能保證合同的履行,則先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
我國《合同法》為兼顧合同雙方利益得以受到公平保護,在賦予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享有不安抗辯權的同時,又為主張不安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規定了兩項附隨義務:
1.通知義務
即主張不安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應當及時通知對方。由于不安抗辯權之行使,只取決于權利人一方的意思,無須征得對方的義務,主要是為了避免對方因不知道先履行債務一方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情形而蒙受損失。同時,也是為對方在獲得通知之后采取對應措施,及時提供充分擔保,以消滅此不安抗辯權,使自己的合同債權得以實現。
2.舉證義務
為了防止不安抗辯權之濫用,杜絕任意借口對方不履行債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債務之可能而中止履行自己應當先為履行之債務,破壞合同之債的嚴肅性,《合同法》明確規定主張不安抗辯權的應當先履行債務的一方當事人應當舉出對方有法定的不能履行債務或者有不能履行債務可能情形之一存在的確切證據。有確切證據的,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的不安抗辯權主張成立;相反,沒有確切證據的,則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的不安抗辯權主張不能成立,并構成違約。《合同法》第68條明文規定,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也正是《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的法律要求,亦是行使不安抗辯權當事人的義不容辭的義務。
此外,《合同法》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了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律效力。
本案中,合同一方具備行使不安抗辯權的適用條件。一是棉紡公司與紡織公司所簽的購銷棉布合同是一典型的雙務合同,且互負債務。二是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棉紡公司先供貨,紡織公司后付款,債務履行上有先后順序,作為先履行義務的棉紡公司有權行使抗辯權。三是先履行義務的棉紡公司得知紡織公司申請破產,并從法院復印了破產申請書,可謂證據扎實充分,若棉紡公司再履行供貨義務,即有債權落空的危險。因此說,本案中棉紡公司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
同時,紡織公司有使棉紡公司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法定情形。我們知道,紡織公司已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既然已申請破產,充分表明紡織公司已無力清償到期債務,經營狀況已達到嚴重惡化的程度,且棉紡公司已履行了60萬元的供貨業務,紡織公司尚欠25萬元,已違約在先,足以表明“嚴重喪失商業信譽”。因此說,紡織公司的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已嚴重喪失商業信譽,足以使棉紡公司行使不安抗辯權,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免受債權落空的損失。
棉紡公司在行使不安抗辯權時,履行了法定的附隨義務。棉紡公司及時向紡織公司發出通知,并告知對方繼續履行的條件和解除合同的后果。棉紡公司履行了及時通知義務,又履行了舉證義務,可謂做到天衣無縫。
本案的實體處理。棉紡公司依法行使不安抗辯權,且履行了法定的附隨義務,并解除合同是正確的。棉紡公司請求紡織公司支付下余貨款25萬元,并要求違約金,應予以支持。紡織公司反訴棉紡公司繼續履行合同,并支付未履行部分的違約金,因棉紡公司依法行使不安抗辯權,并不違約,紡織公司未在10日內提供適當擔保,棉紡公司有權解除合同,故紡織公司的反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以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