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姐是一名廣告公司文員,每逢星期一就會覺得特別厭煩、莫名的不安。一想起手上還有上周遺留的工作沒做完,老總又布置新的任務,她心里就一陣陣地發怵。想想星期一才是一周的開始,接下去還有漫長的5天,王小姐更加打不起精神。工作時還會感到頭暈、胸悶、健忘、無精打采、心情郁悶,辦事效率大打折扣。于是,她不得不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原來,并非只有王小姐有這種現象,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正在為“星期一綜合征”所困擾。典型的癥狀表現為:每到周一,從早上聽到鬧鐘響,心情便開始煩躁不安,出門時有心慌、胸悶、頭暈、氣短等現象;到了辦公室,沒有絲毫工作興趣,效率低下。
或許許多公司領導都有這樣的體會,周一無故遲到、曠工、請假的職工數最多。在工作效率評估統計中,這一天的工作效率往往也是最低的,且還是員工們抱怨最多的日子。來自醫院的統計顯示,星期一是一周內醫院門診量最大的一天,比其他時間的就診數高出10%~20%,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比平日高20%。
許多人非常不解,經過兩天的休息,到了周一,應該是精神抖擻、朝氣蓬勃才是,為何適得其反呢?
其實,如何度過雙休日也很重要。很多人習慣在休息日睡懶覺,以為睡得多就是休息充分;也有人毫無節制地吃、喝、玩,使精神高度興奮;還有的人拼命地干家務,比平時上班還忙碌……總之,原有的生活規律和作息時間在休息日全盤打亂,到了周一上班時,便會感到明顯的不適應。不僅是星期一,每次黃金周長假后第一天上班,這種狀況表現得尤為明顯。
“星期一綜合征”的機理被認為是巴甫洛夫學說的“動力定型”——舊的動力定型被破壞,而新的動力定型一時難以建立的“混亂”。假日里得到自然放松,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物鐘,一旦假期結束,正常上班后反倒出現一種滯后疲憊感。此時,如果缺少一個心理緩沖過渡期,易產生厭惡工作的情緒。
專家認為,極度緊張后的極度松弛,是產生這一綜合征的重要原因。經過輕松愉快的雙休日生活后,再突然進入緊張的工作,必然會在心理上形成障礙。特別對于女性,由于周一和月經來臨的日期重疊率非常大,癥狀則更為突出。
星期一是心理和身體的雙重“過渡期”,又是一周的“開始期”,所以更容易引起一系列難以擺脫的癥狀。目前還沒有特殊藥物可以治療,主要依靠心理調節。
如何讓星期一來得更輕松呢?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消除心理壓力
學會自我放松和自我調節。星期天下午盡量不要安排過多的活動,以休息調整為主,例如,睡個午覺,同時有意識地讓全身放松,調整呼吸至均勻緩慢,想象自己躺在一個最美麗、寧靜的地方,體味那種從未有過的舒適和悠閑,然后緩緩進入睡眠狀態。晚上不要熬夜,以保證充足睡眠。
此外,星期一早上不妨早點出門,避開堵車高峰,保持輕松的情緒對提高一天的工作效率很有益處。
做到勞逸結合
如果雙休日能以休息為主,適當增加比平時多一些的家務或娛樂活動,從“動力定型”的原理來分析,“舊的動力定型”不致受到過大的破壞,下周重新建立或恢復時比較容易,就不會出現不適應癥狀。即使出現,癥狀亦輕微,不會過多影響到工作和學習。因此,即使是雙休日的兩天休息,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放松有度,一切以身心健康為標準。
注意營養平衡
作為腦力勞動者,平時工作壓力大,應該注意營養平衡,多食用雞蛋、奶類、大豆、魚蝦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由于體力消耗不大,對熱量的需求量不多,應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以免體重增加。 即使是周末朋友聯歡,親友團聚,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切勿暴飲暴食、飲酒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