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生活,愛美食Jason
法國三星大廚讓·切爾在面對洶洶而來的快餐文化時曾無限感慨地說:“看來人們已經忘記了什么是生活的樂趣。”說完,他就告別巴黎,回到故鄉的小鎮去為真正懂得美食的鄉間紳士們做菜去了,菜肴是用來“品”的,而不是“吃”的,在他看來那些總是“沒有時間的人”是無法享受美食的意義的。
日本青春派人氣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她的成名作《廚房》中開篇寫道:“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廚房。無論它在哪里,是怎樣的,只要在廚房、在做飯的地方,我就不會感到難過。”
看著終于來到內地的《大長今》,忽然發現一個人竟然可以在食物上傾注如此深沉的感情和那么頑強的堅持,而眼見身邊的朋友忽然把研究美食當成了一種時尚,也不由得高興起來——大概再沒有比這個更直接的珍愛自己和生活的途徑了。
學習“胡蘿卜革命的切·格瓦拉”
美食是人們生活的源動力,如今這股動力的最新潮流是回歸自然。在這方面,法國著名的三星大廚亞倫·巴薩德(Alain Passard)是最有發言權的一個。
巴薩德主導的“琶音”(Arpège)餐廳是巴黎10家米其琳三星餐廳之一,雖然地方局促,卻多年屹立不倒,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自然的推崇。亞倫·巴薩德在巴黎以外有兩處果菜園,這兩處果菜園采用傳統耕作方式,為餐廳供應所有水果和蔬菜。他從不相信現代科技反季節栽培的新奇成果,而像個古代農夫一樣相信自然所賜予的營養,在他的“飲食十誡”中最后一條就是——尊重季節。巴薩德對自然的臣服還不僅于此,2001年他決定將紅肉從菜單中去掉,改而專門提供素餐,這讓很多人懷疑“琶音”作為三星餐廳的日子能維持多久,而且以蔬菜作為主打是否能維持人均消費超過300 歐元(還不包括酒水)的高昂價格。媒體也因此送給巴薩德一個綽號:“胡蘿卜革命的切·格瓦”。
作為廚師,巴薩德并非環保主義者,只不過他相信植物的天然屬性更值得珍惜。
慢餐,讓時光更美妙地流逝
“慢餐不僅僅讓我們的味蕾尋找美味,更是為了保留我們的人性。”這是世界慢餐協會的發起人——卡洛·佩特里尼最為著名的口號。這個發源于意大利的活動最初是為了抵抗美國快餐對歐洲飲食文化的侵襲,但是不久就從被動的反抗變成了引領潮流的時尚運動,如今“慢餐國際協會”的成員已經拓展到世界40多個國家,連快餐業的霸主美國也參與其中。
如今充斥于歐洲街道上的懶散與閑適在紐約這樣快節奏的大都市也成了主流。據說目前在紐約,泡咖啡店喝下午茶以及享受歐式大餐的人是10年來最多的,經歷了風雨的“紐約客”也開始明白了生活的幸福無非就是在陽光下慢慢享受一頓完美的菜肴。于是他們像倫敦人一樣在下午4點用一個小時喝下午茶,像巴黎人一樣用2個小時去享受一頓晚餐,或者像羅馬人一樣比比哪一家的PASTA最勁道。
緊張的都市生活已經讓人們變得亞健康,焦慮、不安的情緒幾乎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為什么不對自己好一點呢?就像欲望都市的女主角凱瑞所說的那樣,找一個在下午4點還按照你的要求供應“早餐”的新鮮煎蛋的地方生活吧,樂趣就在其中。
在北京,有璟閣等餐廳也加入了“慢餐國際協會”,而在上海、香港等地找一間別致的“慢餐廳”也絕非難事,忘記快餐廳的油炸食品吧,雖然王朔說過,“就是土坷拉炸一下也好吃”,但那早就不是今天的時尚了。
美食和它所美化的生活
在村上小說充滿溫馨韻味的描述中,在英國第一帥哥廚師Jamie Oliver以及靠著打造廚房成為“家政女皇”的Martha Stewart的帶動下,美食的魅力要已經超越美味本身。
著名時尚生活雜志《Wallpaper》的創辦人Tyler Brule曾說過,“我的雜志正是給那些把在裝飾優雅、充滿時尚魅力的廚房中做大餐,當成完美生活象征的時髦一族看的”。如今,“美食天地和它所代表的生活”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生活品質和品位的標簽。
香港跨界文化人歐陽應霽對美食的迷戀可以說是品位化的代表,他所倡導的“半飽”頗具禪意。對于歐陽應霽以及他的眾多fans來說,親手料理美食只是起點,甚至色、香、味俱全也只能算開端,我們更要在乎配合美食的餐瓷、勺筷甚至餐廳里的燈光、音樂。好在愛瑪仕、Gucci這樣的品牌也有了家居系列,“美食審美化”也變得手到擒來。不過,最講究的還是淘那些更有“意境”的東西來用——比如用明清官窯里的古瓷喝杯飄香的普洱,用意大利Richard Ginori出品的餐碟吃PASTA。

家居,還原生活的純粹元香
高緯度的寒冷,覆蓋全境的森林成就了北歐洲的意境,很多人說正是這個原因,生活在北歐的人們才更關注生活的本質。也許排除掉外界的一切吸引,人們才能回到家,安心在這個空間中筑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北歐從來就不缺乏設計師,尤其是在家居領域,即使拋開在商業領域內早就成為連鎖業巨頭、差點將他的老板捧上世界首富的宜家不談,最窩心的北歐家居設計師依然是讓我們回家的最好理由:“那些精巧的設計是一輩子都看不夠的?!?/p>
Alvar Aalto,自然就是我們的設計力量
據說Nokia在芬蘭的設計人員每天都會從Alvar Aalto身上得到靈感,雖然他在人們連手機是什么東西都無從想WQJ 的年代就去世了。Alvar Aalto是芬蘭設計史上的奠基人,這位1898年出生于庫奧爾塔內小鎮的無以倫比的設計師的本職身份是位建筑師,1931年Aalto為一個名叫帕伊米奧設計了一個療養院,但他發現那些千篇一律的家具根本配不上他的建筑,于是設計了全套的現代化家具,成為芬蘭設計的一個起點,隨后巨大的反響讓他應接不暇,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創立了Artek公司,專門生產Aalto設計的家具、燈飾和紡織品。
他說:“現代的標準化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一模一樣,因為人的感覺是不同的,這是生活的樂趣,人類的自然感受,而自然就是我們的設計力量?!?/p>
1936年,Aalto為他負責室內裝修設計的赫爾辛基甘藍葉餐廳(Ravintola Savoy)設計了一款花瓶作為裝飾品,立即成為了永恒的經典,不僅被世界眾多博物館收藏品,還在他去世多年后依然贏得1988年國際設計獎。
網址:www.artek.fi
Verner Panton ,讓生活變成童話
在所有北歐設計師中,Verner Panton是最具童心的一位,就像美麗的丹麥童話,他的設計總能觸動你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而孩童般的好奇一直帶動著Panton不斷嘗試,往往喝彩也緊隨而來。早在1960年,他就設計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把用塑料一次壓制成形的S型座椅。近年來復古風潮的帶動下,這把S椅再度風行,而60年代的原版則早已成為天價。隨后,Verner Panton設計的一系列充滿太空味道的塑膠家具和燈飾再次引起轟動,這種充滿后現代探索精神的思想至今仍然影響著很多人。“世界是用來發現的,而生活是需要裝扮的?!彼偸窍矚g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讓生活富有童話意味,充滿生命力和想像力,正是Natural Style的精神之所在吧。
網址:www.panton.ch
時裝:從解放身體到釋放心靈元香
“選一件衣服是最難的事”法國作家拉讓在他的小說《巴黎的味道》中寫道,“就像選一個伴侶,我的意見是不要想得太多,隨性就好。記住,沒有什么比直覺更重要。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它是為了滿足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2006年春夏熱門——自然生長的“Eley Kishimoto” 
9月18日,位于倫敦西區的自然博物館被上千名時尚分子包圍,無數記者、買家和時尚人士簇擁著明星、大牌設計師們,一起等待著倫敦時裝周的開幕,談論著誰的設計可以成為下一季的大熱門。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待明星設計師出場的時候,Mark拉著Wakako的手從人群邊緣走過,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有點胖的英國男人和身邊那個矮小的日本女性就是最近蜚聲歐洲的時裝品牌Eley Kishimoto的幕后主腦——到現在為止,還有人認為他們是一個人。
一年前,他們在互連網上幾乎沒有什么個人資料,也看不到照片,更沒有什么宣傳網站,他們和時尚好像總是有點不太沾邊——拒絕明星化,喜歡私人空間。不住在倫敦的原因是Wakako很害羞,作為一個東方女性,她不喜歡和那些總是過分熱情的時尚圈人士打交道。而Eley Kishimoto這個品牌也沾染了他們的個性,豐富的印染幾何圖案,奔放的色彩和熱情、自然的面料和毫不夸張的剪裁就是一切。“穿著Eley Kishimoto的衣服,就好像回到了英格蘭海灘或者在東京的郊外呼吸雨后的空氣?!庇缎l報》的記者在看完Eley Kishimoto 2006年春夏系列之后,用無比動人的筆觸如此這般寫道。
同樣被吹捧的還有Mark Eley和Wakako Kishimoto(岸本若子)這對夫妻檔的生活方式。他們住在位于Brixton的郊外,他們的工作室和公司合為一體,位于一座由鄉村果醬廠改裝而來的3層建筑中,一層是他們制作布料的地方,二樓則是設計室和樣衣制作間,頂層則被布置為Show Room和辦公室。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陽光好的時候就隨著興致設計一塊大桌布,然后鋪在后花園來一次英式野餐,時裝的靈感也由此而來。
Smart Casual風潮,就愛Natural Sytle
Eley Kishimoto以及所有保持Natural Sytle的設計師和他們的追隨者共同帶動了全新的Smart Casual穿衣風格的回歸。幾乎所有說得出口的時裝品牌在這一季都打出了回歸70年代的旗號,那是由Beatles與Rolling Stone共同創造的搖滾風潮回蕩于校園的閃亮年代,是一個將自然與都市完美融合的時刻,也是Smart Casual發端的年代。幾乎所有明星都能把牛仔褲和西裝搭配得完美無缺。現在的設計師更是學會了如何用牛仔布料制作一套西裝,在巴黎時裝周上,LV用夾腳拖鞋牛仔襯衫搭配領帶、Dires Van Noten繼續選擇天然花卉造型作為基本圖案,而短褲、球鞋與正裝上衣的搭配更是比比皆是。Smart Casual帶來的時裝革命更加印證了Natural Sytle的隨性態度。
另一位將Natural Sytle發揚光大的品牌是agnes b.,與法國風尚“絢麗明艷、瑰麗色彩、神乎其技的訂制技藝”完全不同的是,agnes b.摒棄了奢華和繁復,以隨性的剪裁,天然的質材,結合沉靜清晰的色調提供愜意的氛圍。其中平易近人的態度更被人賦予了人文主義的色彩。它拋棄華麗喧嘩的舞臺背景,低調自在的表達方式,就像舒緩的爵士樂帶有散淡的自然氣息,而它支持贊助藝術、環?;顒拥耐茝V方式,又與時下城市文化不謀而合,成為將新都市自然主義詮釋得最為恰當的品牌。
Natural Sytle的時裝態度與生活藝術
大都市的人們厭倦了商業時代的節奏,反映在時裝上,他們的要求變得更加實際和溫暖,奢侈品牌開始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以親民的姿態推廣另外一種生活態度。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如今幾乎所有的大牌都在推廣自己的副線和運動系列。70年代,山本耀司說過“服裝應該被融化掉,留下的只有穿著者本人,這是服裝最自然的完美。”這當初被忽略的理念如今在他的Y3系列成為年度大熱門后,成了現實。
日本設計師在創造生活的藝術方面稱得上最有天賦的人,他們的創作強調細節、溫暖和無微不至的體貼。東方傳統的精髓在于注重平衡,這是遠遠地超出了時裝和形象之外的智慧,如今這種判斷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幾乎都能找到市場,在紐約、倫敦、巴黎你可以看到棉麻、絲綢、絨布被大量地被運用在服裝上,剪裁盡可能的自然,“在這個世界上做作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們可不能再穿上這樣一件外衣了,我們需要的是Natural Sytle。”
很自然,很美麗張楠黃婷

盡管目前醫學美容漸趨熱門,各大美容品牌也都擁有強大的實驗室背景,并以高科技不斷強化產品的功效。然而一些回歸大自然,強調天然、有機的保養品牌,也成為女性的保養新寵。自然派主要是訴求回歸自然,強調在產品中添加來自大自然的成分,甚至是有機物質,不經任何污染或基因改造的植物精華,以純粹、天然的植物療養力量,幫肌膚回歸到原始的健康狀態。
Natural Style精選推薦
SISLEY
1976年由法國貴族多納諾伯爵與波蘭皇族后裔血統的伯爵夫人,以“科學印證植物美容的傳說”為理念所創立的。品牌提出了純植物美容學概念,所有產品均以植物萃取精華與植物香精油作為主要成分,配以獨特配方研制而成,并堅持產品在上市前必須經過300名皮膚科醫師的測試,包裝上必須名符其實地被許可標示“經過敏與敏感測試”及出自法國原廠。因此SISLEY不但成為敏感肌膚所信賴的化妝品,口碑也令其成為歐美上流社會鐘愛的貴族化品牌。
innisfree
來自韓國Amore Pacific(太平洋集團)的自然主義化妝品,產品從有機栽培的珍貴植物中萃取草本礦物水和精華,針對各種肌膚問題,以自我凈化的自然生命力解決各種肌膚煩惱,還原身心的健康和愉悅的心情,讓肌膚變得更加富有活力。
L’OCCITANE
L'OCCITANE是一個致力于促進顧客身心健康的品牌,透過增進舒適感覺,達到內在平衡,令身心靈邁向一個和諧的境界。產品系列從個人護理到家居香氛,皆以優質天然成份以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方法制造,其原料主要來自于法國普羅旺斯。Olivier Baussan于1976年在法國南部創辨了L'OCCITANE,之后于1980年,在法國的Volx開設首家分店及郵購中心。以簡單天然的成份,創制各種產品,為個人及家居生活增添舒適感受;其香氛成分更是多姿多采、獨特天然、且芳香迷人。
JURLIQUE
JURLIQUE名稱是由創始人Jurgen及Urlike Klein夫婦的名字結合而成。Klein博士既是著名的化學家亦是自然療法專家及生物化學師,妻子Urlike則是出色的園藝家兼植物學家。1983年Klein家庭從德國移民到澳洲,并選擇在阿德雷德這片全無污染的天堂圣地定居下來,專心研究開發、生產最天然最純凈的最健康的護膚圣品。
為確保制成的護膚品質量優良,所采用的植物均在全無污染的環境下種植,絕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劑、殺蟲劑、除草劑,雖然投資不斐但所得到的回報就是“極具生命能量的植物”。然后利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提煉最有效及極具生命力的植物精華,給予保存以便制作成“地球上最純凈的護膚圣品”及內服的草藥及茶包。
LUSH
走進LUSH,感覺就好像進入了一家食品店,不過,店里所售賣的卻不是食品,而是各種各樣的手制美容用品。LUSH的理念是用最天然的材料來制作美容保養用品,盡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及防腐劑。每一樣產品都取自大自然,而且盡可能使用有機成份,如藥草、水果、花卉及精油,完全不采取動物成份。LUSH的產品中有90%以上不含防腐劑,相比較,一般美容保養品的保存期限是3-5年,而LUSH的賞味期限只有1-14個月,就好像家里的生鮮蔬果要保證新鮮盡快吃完一樣。
THE BODY SHOP
創始于1976年的英國布萊頓(Brighton)小鎮,創始人安妮塔·羅迪克在創業前,曾在世界各國旅行中了解到了許多獨特美容方法,比如,斯里蘭卡婦女使用鳳梨內皮洗澡,澳大利亞土著利用茶樹精油做消毒劑和殺菌劑等。安妮塔受到極大的啟發,開創了自己的品牌并用標新立異的墨綠顏色的標志來體現自己的美容理念——崇尚天然、自然的綠色美容。THE BODY SHOP最初的產品是由多于25種植物、蔬果手工調配而成。
FRENDS也特別請到香港自然治療學專業醫師Thomas Lim來我們聊聊Natural Sytle。Thomas Lim 持有美國營養學博士學位,并為自然治療學專業醫師。1987-1993年間,在澳大利亞接受臨床香薰治療學、靈氣治療學及瑜伽專業培訓,并持有澳洲瑜伽導師公會、澳洲香薰治療醫師公會及美國自然治療師協會的執業會員資料。作為香港香薰治療師協會的創會會員及副會長,曾應邀為香港多份雜志及報章主寫自然治療學專欄。 Thomas Lim 博士現任 Zenspa 董事及專業導師。
Frends:您大概從什么時候開始接觸新自然主義的呢?
Thomaslim:80年代中期我在澳洲留學,發現國外已經很流行這種新自然主義,后來受朋友的影響,我慢慢也開始關注并喜歡上了新自然主義。
Frends:崇尚Natural Sytle的人,平時在生活細節上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之處嗎?
Thomaslim:生活上我是一個相當隨意的人,并不介意穿舊衣服,也不怎么崇尚名牌。當然我并不是極端的新自然主義者,對天然材料有偏執狂(笑),只是我覺得全棉的衣服穿起來會更舒服一些。此外,在吃的方面,我會更喜歡天然的食材,比如有機蔬菜等。記得我1992年剛回香港的時候,有機蔬菜還非常昂貴,現在隨著健康飲食的普及,就算一般市民,也會盡量選擇有機蔬菜。
Frends:能介紹一下新自然主義在西方的起源和發展嗎?
Thomaslim:其實新自然主義在西方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的嬉皮士。提到嬉皮士,很多人會聯想到迷幻藥和濫交,其實這只是他們反戰思想的某些極端表達形式。大部分嬉皮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所倡導的注重健康、遠離煙酒、尊重生命等都是新自然主義非常重要的元素,同時對西方的主流社會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包括后來的雅痞(yuppie),他們崇尚獨立自主而富有情趣和品質的生活,也正是與嬉皮士一脈相承的。
Frends:那新自然主義在中國又是怎么興起的呢?
Thomaslim:因為沒有西方嬉皮士的背景,新自然主義在國內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的。主要的人群正是小資的年輕人們,他們懂外語,容易受西方思想影響,同時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他們會追求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注重生活細節,于是成為新自然主義在中國的中堅力量。我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5年內新自然主義在中國會有更好更廣的發展。
Frends: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新自然主義嗎?
Thomaslim:我想我們還是不要做這么不自然的事吧。(大笑)
Natural Sytle:生活點滴,美時美刻元香
生活就像一本小說,忽略細節,就失去了節奏、韻味和生命力,假如你喜歡讀菲茨杰拉德或者村上春樹的小說,你就會深刻體會到這一點。生活的粗糙與精致之間的界限就在日常的瑣碎細節中,它們才是你要的質感和美感。
崇尚自然、純粹本真的Natural Sytle追求的是化繁為簡、返樸歸真的生活形態,是以舒緩的節奏、單純的心境創造和享受純凈美好又妙趣橫生的生活,而在這樣的生活里,每一細節都深具美感,值得玩味。
小物件,大自然
一個朋友最近愛上了遠足,原因說來有趣,只為體會那雙Y-3帶來的激動,“沒有那雙鞋也許我不會想到去爬山、打球,但是因為有了它,似乎這一切都有了一個不可推掉的美麗的理由
亦舒說:愛上我的圍巾,所以愛上這個城市的秋天。而愛上自然,也許就是從無印良品再生紙的本子、IKEA的原木餐桌開始。
“或許我們已經被這個世界過多的高科技搞暈了頭” ,一位以寫字為生的朋友感嘆,“現在有多少人離開了鍵盤,就不會寫字了呢?或許很快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手稿’這樣的東西可供追憶了。”
很不幸,我們的生活就這樣,高科技取代了溫暖的手工勞動,太多的流水作業忽略掉了生活真實的美感,這樣的缺失讓我們感到惶恐,于是渴望著重新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文藝復興。
既然有了不差分毫的電子鐘,我們為什么要買一支來自瑞士愛彼的皇家橡樹系列表呢?既然有了無比方便的數碼相機,我們又為什么熱愛LOMO和機械相機呢?這一切的答案都是你們對美好細節的迷戀,而抓住那些細節,就意味著抓住了生活的樂趣。
還是在細節中去尋找答案吧。小物隨小,力量神奇。比如,手寫信件和日記。挑一支來自德國的萬寶龍墨水筆,聽聽它背后的故事和白朗峰的傳奇,這個品牌最誘人的并非僅僅是完美的做工,更在于它帶出的深沉的情懷以及“放緩腳步,盡享生命”的哲學。最新推出的大文豪系列,充滿了對塞曼提斯的懷念,《堂吉珂德》中充滿象征意味的風車成了這個系列的靈感,出現在筆桿及筆夾上。用一枝有故事的墨水筆在Burberry筆記本上寫下你的日記,10年,10年后,回頭翻看的感受絕不是打開Word文檔所能比擬。
小設計,大樂趣
“我們不應該容忍用一次性餐具和快餐對生活的蹂躪了,僅僅因為方便就是放棄生活品質并非是人類的聰明之處。”英國最出色的皮具設計師Bill Amberg說,他希望設計師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他為熱愛旅行的人設計了精巧的盤子用來代替“令人惡心的廉價塑料品?!倍恢卑选癟oys for Boys”奉為信條的dunhill不僅出產了設計獨特的自行車,甚至連廚房里都不經常用到的“胡椒磨”都沒有放過,一心一意為生活調理點滴樂趣。
Hermès推出的NIL系列餐瓷,將他們對細節的注意力放在了廚房和咖啡廳上,設計師Mareuil用細膩的筆法描繪的荷花成為這個系列的靈魂——散淡、優雅而異常精致的態度洋溢其中。
而Artludie最近推出的11款概念餐碟則證明了他們“當生活是美的,生活才是有品位的”態度。你可以根據11只餐碟上的圖案和顏色來選擇擺放不同的食物,然后將不同的食物協調地擺放在一起。不同碟子的顏色還代表著不同的食物,紅色是水果、肉類,藍色是海鮮,用到它們的時候,你還覺得自己下廚房是一種折磨還是享受呢?
假如你問我誰最懂得生活?我的回答一定是Steve Jobs。寫下了《ipod Therefore I am》的英國時尚作家、《GQ》雜志主編Dylan Jones說,“只有那些對細節充滿無限牽掛的人,才能設計的出ipod這樣的產品——便捷、實用而又充滿攝人的美麗?!?Steve Jobs并非技術狂人,對于他來說,細節上的完美總是沒有盡頭,于是在ipod和ipod mini仍然大興其道的時候,他又推出了全新的ipod nano,nano這個名字來自英文“十億分之一”的前綴。這個小東西比ipod mini的厚度薄了近一半,體積減少了6%,重量僅為1.5盎司?!拔揖褪且宨pod的白色耳機無所不在,讓音樂無所不在,讓樂趣無所不在。Jobs說,而他本人也是一個堅定的“細節至上分子”,傳說他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特別設計的,想必滲透生活的樂趣他已經享受到了。
對話Natural Sytle女孩王洛丹
王洛丹,本期為FRENDS演繹Natural Sytle的清純女孩。長得很卡通,有雙超級“Q版”的大眼睛。她是海巖2005年度大戲《陽光像花一樣綻放》(原名:《深牢大獄》)里的女反一號。在剛剛殺青的王小帥的新戲《那木錯》里,她又出演女一號。并被大牌導演趙寶剛狂贊為“不可多得的小戲精”,如此勢頭兇猛,這個小女子恐怕想不紅都很難!
生活中的王洛丹崇尚簡單、隨性、自在。她的生活態度也很簡單:要有自由、安全感,每天睡到自然醒,早起有杯熱豆漿。
FRENDS:你平時的業余生活如何安排?
王洛丹:睡覺、上網、睡覺、看碟、K歌、再睡覺;
FRENDS:你喜歡的著裝風格?
王洛丹:隨意、寬松、舒服。
FRENDS:你喜歡的衣服質料?
王洛丹:以棉質為主,還有一些麻質的。
FRENDS:平時的裝扮?
王洛丹:如果沒有活動絕不化妝,喜歡素面朝天的感覺,頭發也絕對不會去染或者燙,就保持一種自然本色;
FRENDS:你喜歡的食物?
王洛丹:蔬菜瓜果。最喜歡生吃黃瓜西紅柿。
FRENDS:你家的餐具風格?
王洛丹:比較簡單,不過上面會有一些可愛的小櫻桃做點綴。
FRENDS:你喜歡的運動?
王洛丹:攀巖。
FRENDS:你覺得自己最典型的性格特征是?
王洛丹:兩個極端。動若脫兔,靜若處子。
FRENDS:你所理解的Natural Sytle?
王洛丹:健康、舒適、純粹、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