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兗州市王因鎮(zhèn)菜農(nóng)利用早春大棚一年四作四收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chǎn),667平方米(1畝)春甜瓜產(chǎn)量2500公斤,夏豇豆產(chǎn)量1500公斤,秋黃瓜產(chǎn)量2500公斤,冬蒜苗產(chǎn)量2000公斤,總產(chǎn)值過萬元。現(xiàn)將其主要種植模式、品種選擇、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一、種植模式
春甜瓜于2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采用大棚三膜覆蓋栽培,5月中下旬收獲時直播豇豆,7月中旬在豇豆收獲前直接套播黃瓜種子,夏豇豆與秋黃瓜共生期約10天,9月中下旬秋黃瓜收獲完后及時整地施肥栽植蒜瓣,11月上旬扣大棚膜,春節(jié)前后開始收獲冬蒜苗。
二、品種選擇
最為適宜的品種是:甜瓜選用株型緊湊、結果集中的地方薄皮甜瓜品種白糖罐,豇豆選用早熟、抗病、耐高溫的之豇特早30,黃瓜選擇津春四號,青蒜苗選用休眠期較短的原蘇聯(lián)2號雜交蒜種。
三、栽培技術要點
1.春甜瓜
(1)育苗及苗期管理:2月中旬在大棚中心偏南處設置一寬1.5米、深10厘米的苗床,長度視苗多少而定。苗床營養(yǎng)土按6∶4的比例配制,即6份大田熟土、4份腐熟圈肥,摻混均勻過篩后裝10厘米×10厘米營養(yǎng)缽并密排于苗床內(nèi)。播種前5~7天,澆透水后覆地膜以提升地溫。2月下旬選擇飽滿的甜瓜種子用55℃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到水溫降至30℃時靜置浸泡3~4小時,撈出后瀝干水分,用干凈的新濕毛巾(用手擰不出水)包好,放到30℃環(huán)境下催芽。當80%以上的種子開始“露白”時,逐粒播入營養(yǎng)缽內(nèi),每667平方米用種量50~60克。播種后蓋地膜搭建小拱棚,夜間加蓋草苫保溫。出苗后溫度以控制在白天25℃、夜間15~17℃為宜。
(2)整地施肥及定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圈肥5000公斤,草木灰4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氮磷鉀三元復合肥50公斤,均勻撒施后,于3月中旬(定植前10天)深翻細耙,南北向做1.3米寬的平畦后澆水,水滲后立即鋪地膜,以每兩畦為一組扣小拱棚。3月下旬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保留2片真葉摘心,2天后移栽定植。定植選晴天中午進行,在平畦中間按45~50厘米株距刨坑,澆水后放入秧苗,待水滲完及時封坑再蓋地膜扣小拱棚。
(3)田間管理:
①溫度管理。定植后1周內(nèi)白天棚溫保持在28~30℃,夜間18~20℃,緩苗后逐漸通風降溫;營養(yǎng)生長階段白天保持25~30℃,夜間不低于15℃;花期白天27~30℃,夜間15~18℃;坐瓜后適當提高棚內(nèi)溫度。
②肥水管理。幼苗期盡量避免大水漫灌,干旱時以小水點澆為主;開花期及果實生長前期,適當控制澆水,以防止水分過多跑秧徒長,導致落花落果;果實生長中、后期,應及時滿足水分供應,此期澆水以早晨和傍晚為好,切忌在中午澆水,以防止“炸瓜”;成熟期要減少澆水次數(shù),收獲前5~7天停止?jié)菜?。子?~6葉期、定瓜后及頭茬瓜采收前各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用300公斤腐熟圈肥摻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5公斤,追肥時在兩植株間刨坑,將肥施入坑中,埋好壓實后澆水。
③整枝留瓜。子蔓具7~9片葉時進行第2次摘心后,每株保留4~8條孫蔓,其余腋芽全部抹去,用孫蔓第1~2葉腋內(nèi)出現(xiàn)的雌花留瓜。為確保坐瓜,人工輔助授粉應在上午8~10時進行,或于雌花開放前用坐瓜靈100倍液浸瓜胎促進坐瓜。為保證果實商品性好,每株只選留3~4個好瓜,待瓜長到雞蛋大小時,在瓜前留3片葉摘心。
④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白粉病,除注意晴天中午及時放風排濕外,可于發(fā)病初期及時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0%DT膠懸劑500倍液分別噴霧防治。蟲害主要有瓜蚜、紅蜘蛛,可用吡蟲啉、愛福丁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nóng)藥進行防治。
(4)收獲:5月中旬,甜瓜表皮完全變白,白中透黃,有香氣溢出時,應及時采收供應市場。
2.夏豇豆
(1)適時播種:5月中旬春甜瓜始收期,距甜瓜根莖部兩側各30厘米處開淺穴直播干種,行距60厘米、穴距25厘米,每穴播3~4粒種子、留苗2~3株,667平方米用種量2.5公斤。豇豆與甜瓜共生期約10~15天。
(2)田間管理:甜瓜拉秧后,每667平方米撒施過磷酸鈣35公斤、硫酸鉀20公斤,結合除草淺中耕低培土后澆水。豇豆苗具5~6片真葉時,要及時搭架并引蔓上架。在豇豆全生育期內(nèi),需中耕除草5~6次,以確保無雜草危害。由于夏季多雨肥料易流失,因此結莢期追肥應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生長期不提倡追施有機肥,以免引起病害。第1次采收高峰過后,常有發(fā)育減退、停止開花的“歇伏”現(xiàn)象,應結合澆水及時追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5公斤,促使盡快形成第2次結莢高峰。澆水要視天氣降雨情況而定,遇雨要及時清溝排水。
(3)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銹病、煤霉病,可于發(fā)病初期分別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6~8天噴1次,連噴2~3次。蟲害主要有豆莢螟、蚜蟲等,可分別選用5%來福靈乳油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4)收獲:由于夏季氣溫高,豆莢老化快,因此應隨著豆莢的長成及時采收,不能遲采漏摘。
3.秋黃瓜
(1)間作套播:豇豆拉秧前7天左右,離豇豆根部10厘米處刨坑,坑深2~3厘米,每坑播2粒種子,每667平方米播種量200克。清除豇豆秧后,在黃瓜行間小壟上開溝補施基肥,每667平方米補施腐熟圈肥2000公斤、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后澆一遍大水。
(2)田間管理:
①幼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用4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噴灑地面(不要直接噴灑瓜苗),防治地老虎;幼苗2葉1心期用40%乙烯利100倍液噴灑幼苗1次,以增加雌花數(shù)量;3葉1心期定苗,每667平方米留苗4000~4500株;這一時期不需要追肥,土壤含水量也不宜太高,如確實干旱可適當澆小水。
②植株調(diào)整。幼苗具6片真葉時,要及時引蔓上架,并隨時打杈、摘卷須、去除老葉,以使黃瓜葉片和莖蔓分布更合理,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營養(yǎng)物質(zhì)消耗,提高產(chǎn)量。
③肥水管理。定苗后適當中耕,促根系生長和養(yǎng)分積累,以利雌花分化。干旱時澆小水,5~6片葉時可澆1次大水。根瓜坐穩(wěn)后加強肥水管理,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公斤;進入結果盛期后,每采收兩次追施尿素15公斤并澆一遍水。澆水應在早晨或晚上進行,切忌中午高溫時澆水,遇熱雨需“澇澆園”。
④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角斑病,可分別選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霧防治。主要蟲害為潛葉蠅,用40.7%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加0.1%酒精噴霧防治,效果顯著。
(3)收獲:秋黃瓜栽培正處于高溫多雨季節(jié),果實生長發(fā)育快,8月上旬第1茬嫩瓜即可采收上市。采收應在早晨進行,裝筐后要用雜草覆蓋以保持鮮嫩。
4.冬蒜苗
(1)整地施肥,適時播種:9月中旬秋黃瓜收完后及時拉秧撤架,每667平方米施優(yōu)質(zhì)腐熟圈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70公斤,深耕細耙,南北向做2米寬平畦,在平畦上按20厘米行距開溝,溝深6~7厘米。蒜瓣按大小等級不同分別栽植,株距5~6厘米,每667平方米栽6萬株,栽植深度以4~5厘米為宜。栽后及時澆水,水滲后每667平方米用33%施田補乳油200毫升噴灑畦面防草,隨后覆蓋2米寬的地膜,幼苗出土后及時扎破地膜引苗。
(2)田間管理:齊苗后澆一遍水,以后澆水掌握不旱不澆,一般年份冬前澆2~3次水即可。蒜苗生長初期,主要依靠蒜瓣自身的養(yǎng)分而不用追肥;苗高6~8厘米左右時要及時追肥,追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撒施尿素20公斤后澆水。霜降前2天用0.08毫米厚的白色棚膜扣棚,壓嚴封好,以防止風刮揭膜。棚溫以白天控制在20~25℃不高于30℃、夜間不低于16℃為宜。蒜苗耐寒性較強,但深冬時也要加蓋草苫保溫。
(3)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疫病、葉枯病,可分別選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主要受地下害蟲的危害,可于整地施肥時,每667平方米撒施3%辛硫磷顆粒劑3公斤后再深翻細耙,防效較好。
(4)收獲:蒜苗采收期要求不太嚴格,收獲時間可根據(jù)市場需要靈活掌握。一般情況下,當苗高25~35厘米,即可用镢頭帶根刨出,洗干凈后扎成小把供應市場。(山東省兗州市農(nóng)業(yè)局 王宜昌 孔維起 郵編:272100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農(nóng)業(yè)局 崔海英 郵編:2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