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因為是大學城,在古老逼仄的街道,你永遠可以看見不同膚色的學生結伴而行;也許正是幾年來在劍橋生活的經歷,使得我對于非洲黑白分明格外敏感——非洲的膚色,幾乎只有黑和白,而且黑是黑,白是白,黑和白絕對不會混在一起。
過去常聽說南非的種族問題嚴重,真的到了這片土地,才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從倫敦直飛約翰內斯堡。約翰內斯堡是南非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原本也在我的旅行計劃之內。從機場出來,直奔Hertz。自己租車旅行,便利又經濟,所以出發前就已經在網上訂好車,準備在約翰內斯堡逗留一兩天,再駕車去兩百英里外的國家野生動物園。然而拿到車和一沓交通資料,卻怎么也找不到約翰內斯堡的市內地圖。一問,才知道,根本沒有游客進入約翰內斯堡城里,因為外國游客被大部分旅游書警告盡量避開約翰內斯堡,如果不得不在城里駕車,那么在紅燈前也盡量不要停車。主要原因是那里太危險,白人很容易遭到搶劫,哪怕開車,也可能遭到持槍搶劫。種種說法,在我聽來簡直是危言聳聽,然而,我非洲之行的第一站,的確因事前調研不充分而擱淺,不免有些怏怏。
最后還是折中,冒險去南非的首都——約翰內斯堡附近的比勒陀利亞。說實話,我心里并不相信真的有那么危險。
車子開上了高速公路。大約半個小時后,路上的車越來越少,的確讓人感到不安。再開幾英里,路邊出現了醒目的Hijack(劫持)標志,指明這里是劫持多發地段,心里才真的緊張起來。不敢減速,更不敢停車,最最擔心的是車突然出現故障,或者需要加油而不得不停車??纯纯諘绲母咚俾罚昂笞笥揖尤灰惠v車都沒有,實在讓人恐慌;然而每每有車輛從后面駛來,尤其是上面坐著幾個黑人的吉普車或者小卡車,心里就更驚慌!隱隱后悔自己不聽人勸,一意孤行。
到了比勒陀利亞,依然驚魂未定,根本不敢停車,只是在車上走馬觀花,看了看這城市長得啥樣子。剛剛過了下班時間,城市的街道分外安靜,很少看到行人。如果不是事先的種種渲染,會很容易愛上這個城市:安靜、繁榮、干凈、漂亮,城郊一棟棟房子掩映在樹叢和花叢中,很私密,每一棟看起來都堪稱豪宅,風格有點像美國硅谷附近的住宅。只是每家的院墻都很高,有的墻上還裝有不知是電網還是鐵絲網一樣的護欄;更有的豪宅門前有私人警衛把守。
南非有著太多像黑白一樣分明的對比,比如房子。就在出了約翰內斯堡城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的沿途,看到的是一片片用破木板、簡易塑料瓦片和麻布片搭起的難以稱之為“房子”的房子,衣衫襤褸的赤腳的黑人小孩在門口嬉戲打鬧……
最終還是開車進了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一樣,感覺像個空城。像所有國際大都會一樣,摩天大樓一棟挨一棟,城市的高樓上可以發現所有世界著名大公司的標志和廣告,不同的是沒有像別的大都會那樣擁擠的人流和交通。感覺怪怪的。開車轉了大部分主要的街道,不可思議的是,路上不多的行人全是黑人,居然沒有看到一個白人——白天在那些摩天寫字樓里上班的絕大部分可都是白人啊,可是在夜幕降臨這個城市之前,他們全都棄城而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在約翰內斯堡城外,還有一個叫Suntown的城,有錢的白人都住在那里。
以南非的人口結構來說,黑人占四分之三以上。然而后來的旅行發現,無論在哪里,只要是沾點白領的工作,都是白人擔當,而絕大部分體力性的工作,則都是黑人承擔。比如一家餐館,收銀的通常是白人,端盤子的則是黑人;酒店的Reception(接待)通常是白人,而打掃房間的則是黑人;休閑場所里,看到的景象是,凡是坐著的(消費者)基本都是白人,而站著的(侍者)基本都是黑人。至少以我在南非有限的逗留當中,從未看到任何例外。單看這刺目的黑白分明,也不難想見其中的危險。